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4068)

作品数:6 被引量:300H指数:5
相关作者:杨婷吴建平王未来房立华王长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广东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断裂带
  • 4篇裂带
  • 4篇P波
  • 3篇余震
  • 3篇小江断裂
  • 3篇小江断裂带
  • 2篇余震序列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深度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南...
  • 2篇南缘
  • 2篇P波速度
  • 2篇波速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震层析
  • 1篇地震层析成像
  • 1篇地震带

机构

  • 8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8篇吴建平
  • 7篇王未来
  • 7篇房立华
  • 7篇杨婷
  • 5篇王长在
  • 4篇明跃红
  • 3篇张天中
  • 1篇吕作勇
  • 1篇蔡妍
  • 1篇孙茁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Scienc...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江断裂带P波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2012年
小江断裂带(系)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东南部边界,是我国著名的强震活动带。小江断裂带位于云南东部,由南北向的绿汁江、易门、普渡河、西小江和东小江断裂数条分支断裂构成,东西展布宽约200km,作为川滇块体的东南边界,该断裂带在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小江断裂带地震活动强烈,是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南段的东部边界,近300年来曾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4次,8.0级地震1次。然而在强烈活动的小江断裂带以东,地震活动性明显减弱。
吴建平明跃红房立华王未来杨婷张天中
关键词:小江断裂带三维速度结构地震活动性P波南北地震带川滇块体
利用sPn震相测定芦山M_S7.0级地震余震的震源深度被引量:25
2014年
利用南北地震带南段密集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拾取Pn波走时,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识别sPn震相,通过sPn与Pn震相之间的走时差测定了芦山地震序列中28个ML4.0级以上余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震源深度集中在10~20km范围内,垂直余震带的北西—南东向震源深度剖面揭示,余震分布表现出西深东浅的特点,倾角大约为39°.这些余震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线性分布特征,推测可能发生在与主震有关的破裂面上或邻近位置,由此推测主震的破裂面倾角大约为39°.根据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并非双石—大川断裂,可能是其东侧的一条隐伏断层.
孙茁吴建平房立华王未来王长在杨婷
关键词:震源深度SPN震相
Reloca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 sequences of M_S7.0 Sichuan Lushan earthquake被引量:86
2013年
The mainshock of April 20,2013 Sichuan Lushan MS7.0 earthquake was relocated using a 3-D velocity model.Double difference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relocate aftershock sequences of Lushan earthquake.The locations of 2405 aftershocks were determined.The location errors in E-W,N-S and U-D direction were 0.30,0.29 and 0.59 km on average,respectively.The location of the mainshock is 102.983°E,30.291°N and the focal depth is 17.6 km.The relo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tershocks spread approximately 35 km in length and 16 km in width.The dominant distribution of the focal depth ranges from 10 to 20 km.A few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shallow crust.Focal depth profiles show fault planes dip to the northwest,manifested itself as a listric thrust fault.The dip angle is steep in the shallow crust and gentle in the deep crust.Although the epicenters of aftershocks distributed mainly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Shuangshi-Dachuan fault,the seismogenic fault may be a blind thrust fault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Shuangshi-Dachuan fault.Earthquake relocation results reveal that there is a southeastward tilt aftershock belt intersecting with the seismogenic fault with y-shape.We speculate it is a back thrust fault that often appears in a thrust fault system.Lushan earthquake triggered the seismic activity of the back thrust fault.
FANG LiHuaWU JianPingWANG WeiLaiLü ZuoYongWANG ChangZaiYANG TingCAI Yan
关键词:余震序列地震发生主震震源深度
滇西地区P波速度结构研究
<正>滇西地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或俯冲的边界地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全球古特提斯造山带发育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大陆碰撞和新特提斯洋斜向俯冲的典型地区,也是现今大陆新生代斜向汇聚缩短最强烈的地段。受印度板块北东方...
杨婷吴建平房立华王长在
文献传递
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被引量:119
2013年
使用三维速度模型,测定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的主震位置.使用双差方法对芦山地震的主震和2464个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获得了2405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平均定位误差在E-W,N-S,U-D方向分别为0.30,0.29和0.59km.主震位置为30.291°N,102.983°E,震源深度为17.6km.余震展布长度约35km,宽度约16km,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范围在10~20km之间,浅部地震很少.震源深度剖面显示断层面向北西倾斜,浅部倾角较陡,深部略缓,表现为"铲形"逆冲断层的特征.尽管余震震中主要沿双石-大川断裂地表出露位置的两侧分布,但根据震源深度剖面推测的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其东侧的一条盲逆冲断层.重定位结果揭示,余震区存在一条向南东倾斜的余震带,它与发震断层相交成y字型,推测它是逆冲推覆构造中常见的反冲断层,芦山地震触发了这条反冲断层的活动.
房立华吴建平王未来吕作勇王长在杨婷蔡妍
关键词:余震序列地震定位双差龙门山断裂带
小江断裂带P波三维速度结构研究
<正>小江断裂带(系)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东南部边界,是我国著名的强震活动带。小江断裂带位于云南东部,由南北向的绿汁江、易门、普渡河、西小江和东小江断裂数条分支断裂构成,东西展布宽约200 km,
吴建平明跃红房立华王未来杨婷张天中
文献传递
利用噪声层析成像方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地壳结构
<正>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下,青藏高原地壳缩短增厚、高原隆升,形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巨型高原。目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青藏高原大量物质向东南方向逃逸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地学家所接受(...
房立华吴建平明跃红王未来王长在
文献传递
小江断裂带周边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5
2013年
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界,小江断裂带在高原物质的侧向逃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流动地震台阵及固定台站的走时观测资料,对小江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壳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上地壳,小江断裂带内部主要为低速异常,其东侧主要为高速异常.在中下地壳,小江断裂带中部为低速异常,北部和南部主要为高速异常,其中北部的高速异常可延伸到地表附近,南部的高速异常可一直延伸到上地幔.我们推测,小江断裂带中部的低速异常与深部热作用有关;北部的高速异常可能是晚古生代地幔柱活动导致大量基性和超基性幔源物质侵入地壳引起的,它的存在对青藏高原物质向南逃逸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可能是导致川滇活动块体北部次级块体快速抬升的重要因素;南部顶界面向北倾斜的高速异常体对川滇活动块体向南滑移起到了进一步的阻挡作用,导致其上覆的中上地壳低速异常区发生较强的变形和强烈的地震活动,同时在上地幔深度范围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使其南部区域的介质受青藏高原物质向南挤出的影响明显减小.
吴建平杨婷王未来明跃红张天中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P波速度结构小江断裂带青藏高原东南缘
华北地区勒夫波噪声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50
2013年
利用华北地震科学台阵200个流动地震台站、14个月的连续波形数据,通过互相关方法提取了勒夫波的经验格林函数,使用多重滤波方法测量了5229条勒夫波的群速度频散曲线,采用噪声层析成像方法得到了研究区域4~30s的勒夫波群速度分布图像,横向分辨率在多数区域可以达到0.25°×0.25°.层析成像结果显示,短周期的群速度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和构造特征基本一致,华北盆地和山西断陷带内的盆地呈现低速异常,燕山隆起和太行山隆起表现为高速异常;中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揭示了华北盆地内部隆起和坳陷的空间分布范围及沉积层的厚度差异.勒夫波频散曲线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太行山隆起、燕山隆起和鄂尔多斯块体东北缘的频散曲线形态基本一致,和其它典型克拉通相似;张渤地震带和山西裂谷盆地的频散曲线基本一致,接近于埃塞俄比亚裂谷.中西部块体的平均频散曲线和其它典型克拉通相似,而东部块体的频散曲线和中西部块体存在较大差异,且低于其它典型克拉通,表明东部块体的地壳受到了强烈的破坏和改造,而中西部块体受改造的程度较低,仍具有稳定克拉通的物理性质.太行山重力梯度带的东西两侧在地形地貌、速度结构、频散特征、地壳厚度、岩石圈厚度以及地幔过渡带厚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是划分华北克拉通破坏空间范围的一条重要界线,推测华北克拉通的破坏范围主要在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东.
房立华吴建平王未来王长在杨婷
关键词:互相关频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