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FZW006)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允许志刚更多>>
-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辽宁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汉文帝、武帝诏书浅论被引量:2
- 2016年
- 汉文帝、武帝诏书是出于天子特定身份的文章制作。尽管诏书所言都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但除了具体内容的差异外,该文体还表现出不同帝王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态度,以及他们相异的性格。诏书较为集中地表达出他们的政治理念,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素养乃至感情。诏书是政令,也是个性与审美的艺术结晶。
- 杨允
- 关键词:汉文帝汉武帝诏书
- 身份、知识与文学创作——基于汉代文学主体的思考
- 2015年
- 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身份、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不同阶层、不同社会身份的文学主体,日常所关注的事务不同,所思所想有异,因此,诉诸文学创作即形成了言说内容及主题话语的明显差异。与身份相应,不同的学术背景及知识结构,也会直接带来文学主体审美取向及话语方式的差别。身份、知识结构、审美取向之异是汉代文学生成及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 杨允许志刚
- 关键词:汉代作家身份知识结构文学言说
- 西汉天子文学侍从的身份特征及其创作形态被引量:2
- 2016年
- 天子文学侍从是西汉文学家的主体类型之一。西汉统治集团要"润色鸿业",众多文士希冀以文求显,双方意趣相契合,因而形成特殊的文学群体。天子文学侍从既有共同的群体身份特征,也有各异的个体身份特征。他们得到的官职不同,出身、经历、升迁途径各异,掌握的知识体系也各有不同。有的善经学,有的喜纵横家言,有的"不根持论",彼此的人生追求、审美取向都存在差异。在留下的传世文学文本中,既表现出西汉天子文学侍从"应命承制""润色鸿业"的群体话语特征,又充分彰显不同创作主体"依违谲谏"的个性特征,不同的文学文本也显示出各异的艺术风格。
- 杨允
- 关键词:西汉身份特征艺术个性
-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比较研究
- 2012年
- 《讽赋》与《登徒子好色赋》在结构、内容方面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在题旨与艺术追求方面也存在重大差异:两篇作品主要的相同点在于均以"好色"为谗言,而在申辩中都强调"以礼自防"。《登徒子好色赋》中的章华大夫形象及其表现出的"目欲其颜,心顾其义"的情欲观,表现出更高的审美境界和艺术水准。
- 杨允
- 关键词:好色讽喻
- 论东汉士人的“岩穴”情结及其文学表现被引量:1
- 2014年
- 东汉官场污秽,众多守节之士向道家思想寻求人生寄托,不与当道合作,多高蹈隐逸之行。有的人志追巢父,裂冠毁冕,栖居岩穴,轻慢王公,傲视天子;有的怀道隐居民间市井,以全性遂志为人生理想,躬耕自给,泰然处之;有的在重压之下不得不违心地屈从征辟,但他们居官不视事,身在魏阙,心驰岩穴,身与心陷于极度的矛盾中。这些"岩穴之士",有的以坚定的隐逸之志和岩穴生活实践著称,有的则将隐逸之志见诸吟咏,抒发"岩穴"情怀。东汉士人寄情岩穴的人生实践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 杨允许志刚
- 关键词:隐逸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