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8)

作品数:100 被引量:2,148H指数:30
相关作者:王克林陈洪松张伟曾馥平宋同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生物学
  • 8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7篇土壤
  • 19篇桂西北
  • 13篇植被
  • 13篇峰丛
  • 13篇峰丛洼地
  • 12篇喀斯特地区
  • 9篇生态
  • 9篇石漠化
  • 9篇水分
  • 8篇土地利用
  • 7篇养分
  • 7篇生态系统
  • 7篇土壤水
  • 7篇土壤水分
  • 7篇喀斯特峰丛洼...
  • 6篇岩溶
  • 6篇植物
  • 6篇坡地
  • 5篇演替
  • 5篇土壤养分

机构

  • 77篇中国科学院亚...
  • 74篇中国科学院
  • 4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4篇湖南农业大学
  • 11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广西大学
  • 3篇宜春学院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西省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毕节地区水土...
  • 1篇贵州大学
  • 1篇百色学院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69篇王克林
  • 38篇陈洪松
  • 23篇张伟
  • 19篇张伟
  • 19篇曾馥平
  • 18篇宋同清
  • 13篇彭晚霞
  • 11篇岳跃民
  • 10篇何寻阳
  • 9篇张明阳
  • 8篇刘丛强
  • 7篇张信宝
  • 6篇张笑楠
  • 6篇刘会玉
  • 6篇曾昭霞
  • 5篇苏以荣
  • 5篇李先琨
  • 5篇杨青青
  • 5篇刘璐
  • 4篇徐丽丽

传媒

  • 14篇生态学报
  • 12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农业现代化研...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土壤通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环境科学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4篇中国岩溶
  • 4篇地球与环境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14篇2011
  • 23篇2010
  • 31篇2009
  • 28篇2008
  • 7篇2007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北中华猕猴桃光合蒸腾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在自然条件下,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桂北中华猕猴桃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蒸腾速率(Tr)日变化为"单峰型",午间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光照强度(PAR)、气孔导度(Cond)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蒸腾速率与光照强度、气孔导度、饱和气压差(Vpdl)、叶温(Tl)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C i)、蒸腾速率与相对湿度(RH)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莫凌韦兰英张中峰曾丹娟袁维圆
关键词: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被引量:21
2010年
基于3S技术,对1985、1990、2000和2005年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s)对景观格局的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ESVs与景观面积、破碎度、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关键类型面积、连通性以及丰富度紧密相关;景观面积与ESVs呈线性正相关,最大斑块指数、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数、有效网络面积和类相邻百分比与ESVs呈曲线正相关,随着关键景观类型比例的增加和连通性的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增加;分离度指数、分割度指数、斑块丰富度与ESVs呈曲线负相关,随着斑块的破碎与分离的加大以及关键类型比例的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减少.今后应加强对研究区林地、灌木和草地等关键景观类型的保护,加大其面积比例,保证其较大的蔓延度与有效网络面积和连通性,并减少干扰以免破碎度增加,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更好地支撑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张明阳王克林刘会玉陈洪松章春华岳跃民
关键词:桂西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木论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群落空间格局及环境解释被引量:69
2010年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峰丛洼地景观尺度内不同微生境条件和植物群落类型50个样地(20m×20m)的系统取样调查,用二元物种指示方法(TWINSPAN)对样地内胸径(DBH)≥1cm的木本植物进行分类,选择10个土壤环境因子和5个空间因子,利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研究了森林群落分布的土壤环境与空间格局,并给予定量化的合理解释。结果如下:1)TWINSPAN将森林群落划分为11组,在三级水平上分为4类生态群落类型。2)DCCA第一排序轴集中了排序的大部分信息,突出反映了各森林群落所在的坡向和土壤主要养分梯度,沿第一轴从左到右,坡向由阴转阳,岩石裸露率越来越高,土壤主要养分逐渐降低,森林群落分别出现了由原生性和耐阴性强逐步向阳性先锋树种为主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变化的格局。3)因子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因子对森林群落分布格局的解释能力为39.16%,其中21.02%单纯由土壤环境因子所引起,空间因子的解释能力为31.34%,其中13.16%独立于土壤环境的变化,18.15%是土壤环境和空间因子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不可解释部分达47.66%,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群落的物种共存受生态位分化理论和中性理论双重控制。
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王克林覃文更谭卫宁刘璐杜虎鹿士杨
关键词:森林群落
广西喀斯特地区植被演替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2
2007年
以植被演替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在野外选取广西喀斯特地区4个主要植物群落演替阶段即草地、灌草地、灌丛、乔林的典型样地,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植被演替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演替导致了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显著差异。随演替的正向进行,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Q I)呈增长趋势,其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草地(0.09)、灌草地(0.16)、灌丛(0.61)、乔林(0.89)。自然植被的正向演替是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导致草地和灌草地土壤质量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是植物生产力较低,土壤养分积累较少,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较低,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少,土壤酶活较低。土壤微生物数量结合土壤酶是反映土壤生物学活性和土壤质量的较好指标。
王韵王克林邹冬生李林陈志辉
关键词:土壤质量喀斯特地区植被演替
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产力、营养成分和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为了探索喀斯特地区人工牧草生物多样性对牧草生产力、营养成分和氮循环的影响,并通过多样性效应(选择效应和生态位互补效应)揭示其内在机制。试验选择常见的6种牧草品种,采用随机牧草品种组合和区组试验设计,构建了不同多样性梯度的试验群落。测定指标包括:牧草生产力、营养价值、土壤氮和多样性效应。结果表明:牧草生物多样性提高了牧草生产力,对营养价值也有显著影响。生物多样性增强了土壤-植被氮循环,体现为牧草蛋白质产量、土壤总氮和有效氮增多。选择效应和生态位互补效应共同作用于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而选择效应是主体。选择效应有利于某些高产牧草如宽叶雀稗生长,对牧草生产力、营养价值及氮循环有较大影响。
廖智毅王敏王敏朱珏易爱军谭支良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表层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62
2011年
运用传统统计方法研究了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4个植被演替阶段(草地、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表层(0—15 cm)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养分(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pH值有明显差异(P<0.05);除全钾外,其他养分含量均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2)地貌部位对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尽一致:各植被演替阶段的磷、钾及原生林的碳氮均符合养分的"洼积效应",只有受人为干扰较强的草地、灌木林、次生林的碳氮养分存在随坡位升高而增加的现象。通过本研究得知,植被演替对养分积累具有积极作用;磷素(速效磷3.55—11.41 mg/kg)、钾素(速效钾64.05—105.75 mg/kg)是该区域的养分限制性因子;该区域养分的"倒置现象"并不普遍存在。
刘淑娟张伟张伟王克林陈洪松舒世燕
关键词: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养分植被演替
土壤筛对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的分选效果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土壤分析筛分离处理和室内萌发试验,对桂西北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种子粒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15cm的土层中,草地土壤种子库密度为1955粒m-2,灌丛次之,为1850粒m-2,次生林地最少,仅有665粒m-2;垂直剖面上,草地和灌丛土壤种子集中分布在0~2cm土层,而次生林地种子主要分布于5cm以下;草地可萌发种子总量的99%集中于>0.25mm粒径,灌丛与次生林地主要集中在>0.25mm和≤0.177mm粒径;透过0.177~0.25mm的土壤萌发种子数量很少,3类样地分别仅为0.5%、1.4%和2.2%。因此,喀斯特地区退化生态系统草地土壤种子分离的最小孔径确定为0.25mm,灌丛和次生林地透过0.177~0.25mm筛孔的土壤可不进行萌发试验。
徐丽丽陈洪松王克林张伟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植被类型
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通过对桂西北喀斯特峰从洼地坡面不同立地类型和土地利用构型的土壤水分特征进行定位观测研究,分析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土地利用方式及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从洼地坡面土壤水分随土层加深,均值升高,空间异质性(变异系数)却有所减小,土壤水分的均值和空间异质性随着时间(降雨)也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次生林和灌丛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经济林地各土层和观测时段土壤含水量都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通过分析研究区3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结构对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提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
张笑楠王克林张伟张伟何寻阳
关键词:峰丛洼地土地利用土壤水分
西南喀斯特山地的土壤硅酸盐矿物物质平衡与土壤流失被引量:31
2009年
本文阐明了西南喀斯特山地土壤的流失方式,给出了土壤硅酸盐矿物的物质平衡框图。主要利用西南喀斯特山地区地质、土壤、岩溶、地球化学、植物化学、水文、植被、土壤侵蚀等多学科的前人研究成果,以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例,给出了无人类干扰的纯碳酸盐岩山地的土壤硅酸盐矿物物质平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岩石组成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硅酸盐矿物物质平衡的影响,并进行了粗略计算。
张信宝王世杰曹建华
关键词:土壤流失
贵州喀斯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被引量:36
2011年
以贵州省喀斯特土石山区为例,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喀斯特生态实验站的部分试验数据,从全局性、紧迫性、高效性、层次性、可持续性、创新性与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在贵州喀斯特土石山区的急坡地、陡坡地、缓陡坡地其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采用3种典型模式,即:灌草模式,乔灌草模式与林果模式,以期促进该区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杨宁彭晚霞邹冬生林仲桂
关键词:水土保持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