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1A02)
- 作品数:6 被引量:113H指数:4
- 相关作者:霍勇杨颖王薇孙佳艺王淼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心血管病高技术实验室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的早期改变被引量:2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早期受损可行性。方法对154例左房容积指数〈28ml/m2的高血压患者与64例对照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图像。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离线测量并比较两组心尖四腔观左房整体长轴舒张晚期应变(Sa)、收缩期应变(ss)、总应变(Stot=Sa+Ss),及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结果高血压组反映左房储存器功能的Stot与SRs、反映通道功能的Ss与SRe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反映左房泵功能的Sa与SRa两组无差别。Ss、Stot、SRe与高血压及高血压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左房大小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左房储存器功能与通道功能减低,泵功能无变化。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早期左房功能异常的评价。
- 杨颖吴国祥张宝娓齐丽彤陈峰于荣辉霍勇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高血压斑点追踪显像
- 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价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住院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NSTEMI住院患者302例,其中死亡32例(死亡组),存活组27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价院内死亡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性别、既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病、已知肾功能不全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死亡组并存≥3种慢性疾病、入院心率〉100次/min、入院心功能高Killip分级(Ⅲ、Ⅳ级)、入院血白细胞〉10×10^9/L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24h内空腹血糖水平及入院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重新评估肾功能状态后,死亡组肾功能不会高于存活组(P〈0.01);死亡组并存肺部感染者高于存活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心功能高Killip分级、eGFR评估的肾功能不全、并存肺部感染是老年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并存多种慢性病是老年NSTEMI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eGFR评估肾功能不全、并存肺部感染是老年N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 朱慧楠霍勇周菁褚松筠刘琳亢爱春
- 关键词:心肌梗死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不全
- 北京市50~79岁社区人群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社区人群空腹血糖(FB6)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的关系,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人群来自“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CMCS)”。2007年对北京大学社区随访人群中依然存活的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复查,对两次调查资料完整,且年龄50~79岁的1046人进行分析。FBG~〉7.0mmol/L或正在服用降糖药物定义为糖尿病。结果研究人群FBG平均水平为5.89mmol/L,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56.3%。以FBG正常组为参照,仅在单因素和调整年龄时,随着FBG水平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的患病危险增加。分性别分析,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女性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是参照组的2.2倍。将各危险因素异常和正常的两分组与FBG水平的三分组进行组合,男女两性均以各危险因素正常且合并FBG正常组为参照。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女性各危险因素异常合并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最高,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腰围增大合并有糖尿病组的颈动脉斑块患病危险分别是参照组的2.8倍(P=0.014)、2.7倍(P=0.010)、2.4倍(P=0.013)、2.1倍(P=0.031)。结论FBG水平的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危险间的关系在男女两性不一致,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危险间的关系仅存在于女性,FBG水平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组合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危险问存在联合作用。
- 孙佳艺王薇刘静王淼刘军齐玥秦兰萍赵冬
- 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性别
- 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4年
- 心肌纤维化是高血压、心肌梗死、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发生发展的基础,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现就目前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田晋帆葛长江吕树铮苑飞赵康
-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质金属蛋白酶微小RNA
-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0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中美协作研究队列中的石景山人群和多省市队列中的北京大学社区人群2007年9至10月期间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颈动脉超声的横断面复查结果进行分析.参加调查人数共计2681名,年龄43~81岁.结果 (1)颈动脉内中膜36点厚度平均值为0.68 mm,最大值为1.07 mm.(2)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60.3%.男女两性颈动脉膨大部斑块检出率分别为61.2%和51.6%(χ^2=23.44,P〈0.01).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4.7%和12.2%(χ^2=69.57,P〈0.01).颈总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0.9%和13.8%(χ^2=23.18,P〈0.01).(3)多因素分析:男女两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和最大值随着收缩压、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无危险因素者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高(P〈0.05).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普遍存在,且与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联.
- 王薇武阳丰赵冬杨颖梁立荣王淼解武祥孙佳艺周广华史平任福秀霍勇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
- 联合应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定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QCA)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临界病变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行性,以期建立有效预警模型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方法 选择18~80岁男性或未怀孕妇女、冠脉造影发现狭窄程度为20%~70%、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临界病变患者.由专业医师接诊,询问相关病史和体格检查,由专业心血管介入医师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冠脉造影.采用思创科技(Create Life)医学影像工作站V3.1版进行QCA分析.终点事件的定义为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结果 共纳入1137例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内,出现终点事件者为124例,其中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心绞痛98例,无心源性死亡病例.事件发生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稍高于无事件发生组(P=0.03),事件发生组与对照组Framingham Risk Score分层构成比有明显差异.Cox回归分析发现Framingham Risk Score、钙化及斑块面积与终点事件发生相关.将QCA积分和Framingham Risk Score采用logistic回归产生的变量进行ROC曲线分析,并以最佳截切点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经Log Rank分析发现,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4% vs. 81.32%,P=0.0385).结论 Framingham Risk Score和QCA表现(钙化及斑块面积)与临界病变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筛选高危临界病变患者的效能.
- 吕树铮柳景华陈韵岱霍勇高炜王伟民陈方周王杰李志忠柯元南杨新春张抒杨颜红兵李宏伟史大卓陈步星
- 关键词:冠心病临界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