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429)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宋波张武合方强金锡御陈可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解放军第323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正常与不稳定大鼠膀胱逼尿肌T型Ca^(2+)通道亚型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正常与不稳定大鼠逼尿肌T型Ca2+通道亚型基因的表达和T型Ca2+电流密度差异。方法RT-PCR法与膜片钳检测逼尿肌细胞T型Ca2+亚型通道基因表达和电流密度。结果①在T型Ca2+通道亚型α1I、α1G、α1H中,正常逼尿肌表达α1I,DI逼尿肌表达α1I与α1G,二者均无α1H表达;②正常与DI逼尿肌均存在T型Ca2+电流;③DI组峰值电流(peakI)幅度和密度均大于正常组。结论DI逼尿肌胞外钙离子通过T型Ca2+通道的内流增加,这种变化可能与DI逼尿肌T型Ca2+亚型通道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 范立新宋波李龙坤金锡御文前军李蕾
- 关键词:逼尿肌全细胞膜片钳RT-PCR
- 大鼠逼尿肌不稳定模型的建立及逼尿肌T型钙通道亚型表达的初步研究
- 2010年
- 目的:建立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的大鼠模型并初步研究逼尿肌T型钙通道亚型的表达。方法:以增加膀胱出口梗阻的方法诱导膀胱逼尿肌不稳定的出现;以RT-PCR的方法检测正常膀胱和不稳定膀胱逼尿肌上T通道亚型的表达。结果:梗阻后5、6周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高且稳定;不稳定逼尿肌细胞与正常逼尿肌细胞均有α1I亚型表达且无数量差异,逼尿肌细胞有α1G亚型的表达,而正常逼尿肌上无此亚型表达。结论:梗阻第5、6周的动物是用来研究DI产生机制的良好模型;α1G亚型可能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
- 季惠翔范立新沈文浩鄢俊安李新李雪梅孙英姿方强宋波
- 关键词:逼尿肌不稳定钙通道
- 钙拮抗剂对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不稳定模型下离体逼尿肌的功能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钙拮抗剂对脊髓损伤引起的不稳定逼尿肌的兴奋性、收缩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及离体逼尿肌条机械牵拉、钙拮抗剂刺激试验。结果:脊髓损伤后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为100%;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自律性和收缩性明显升高,收缩力增强;在L型、T型钙通道阻滞剂作用下,两组自律性、收缩力均明显降低,其中正常组更明显(P<0.05)。结论: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与其自身兴奋性增高密切相关,而钙通道数量表达和功能改变可能是逼尿肌兴奋性增高的重要原因。
- 张武合宋波方强金锡御胡利发
- 关键词:逼尿肌不稳定脊髓损伤
- 钙通道阻滞剂对大鼠离体不稳定逼尿肌收缩性和自律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L型、T型钙通道阻滞剂对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引起的不稳定逼尿肌的收缩性、自律性的影响。方法建立SD雌性大鼠BOO动物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及离体逼尿肌条机械牵拉、钙通道阻滞剂刺激试验。结果BOO后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的发生率为75.9%;DI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收缩性、自律性明显升高,收缩力增强;正常对照组、DI组逼尿肌条在L型、T型钙通道阻滞剂作用下,自律性、收缩力均明显降低,其中正常组更明显(P<0.05)。结论DI的发生与逼尿肌自身的钙通道数量表达和功能改变有密切关系。
- 张武合宋波
- 关键词:梗阻逼尿肌钙通道阻滞剂
- 神经源性、梗阻性和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模型下离体逼尿肌条收缩特性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比较不同原因所致的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在逼尿肌自身生理特性方面的改变。方法建立大鼠膀胱流出道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以及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idiopathic detrusor instability,IDI)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及离体逼尿肌条实验。结果成功建立不同DI模型,DI-BOO发生率为75·9%,DI-SCI发生率100%,IDI发生率为2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I-BOO,DI-SCI和IDI组离体逼尿肌条的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均明显增强(P<0·05),而各模型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原因所致的逼尿肌不稳定都有着相似的逼尿肌自身的肌源性特性改变,逼尿肌组织自发性兴奋性增高在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
- 张武合宋波方强陈可
- 关键词:逼尿肌逼尿肌不稳定兴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