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ZW004)
- 作品数:20 被引量:33H指数:3
- 相关作者:谭善明殷学明谭德生张帆赵文兰更多>>
-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用事:一种中国特色的诗法被引量:1
- 2013年
- 用事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的一种修辞手法,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先秦两汉时期,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萌发期;二是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即该不该用的讨论期;三是宋代以后用事开始趋于成熟,进入如何用的成熟期;四是从晚清到五四时期即该不该要的式微期。用事在历时的发展中不仅形成了技术可控性,而且还积淀了深厚的审美文化特性。究其实质,用事是征圣宗经文化观念的产物,其审美特性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事"是时间性存在,用事将审美空间时间化,形成诗性流审美;二是"事"是想象性存在,用事将审美空间无限化,形成意境审美。用事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 殷学明
- 关键词:用事修辞诗法审美文化
- 超越主体的修辞幻象——福柯的身体修辞学观念论析被引量:3
- 2012年
- 权力的控制无所不在,但现代权力修辞学的重心已经从身体转向精神领域,它不遗余力地在话语中编织人道主义的谎言,从而制造出主体的修辞幻象。这一修辞幻象必须被打破。但是福柯一直强调主体之死,并非想以此否定人和人生而堕入虚无,他强调的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这正是他的身体修辞学的指向:重返身体,关注自我,注重个人体验。
- 谭善明
- 关键词:身体自我修辞幻象
- 关于“无”的真理:比较视域中的中西修辞美学观念论析
- 2013年
- 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变奏是20世纪西方修辞美学观念的重要内容。这一观念强调从审美走向意识形态是修辞活动的一半,从意识形态重返审美也是任何话语不可逃避的命运。尼采等人的修辞观念中强调生成的游戏、语言的游戏、解构的游戏,这是对世界生成性和流动性的肯定,同时也引发了对"无"的思考。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变奏、有和无的转换并非是对真理的遮蔽,反而是向我们提供了朝向真理的澄明之径。从这一角度梳理中西文化传统可以发现其相通之处,即强调语言和修辞之"变"以超越人的有限性,从而破除固化的"有",使一切都趋向于"无",最终使真理得以绽放、生命本身得以肯定。这既是西方思想的精髓,也是东方文化的闪光之处,在全球化语境中思考这一命题是颇有价值的。
- 谭善明
-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真理
- 杜夫海纳的文艺观及其启示
- 2014年
- 杜夫海纳对于艺术的基本观念是:艺术作品只是潜在的审美对象,只有通过审美知觉主体的呈现,艺术作品才能实现自身。艺术不能通过语言即阐释来理解艺术,而是通过艺术自身的呈现来理解语言以及人自身的存在,所以艺术是审美主体返回自身发现美的一种知觉存在,其目的就是使知觉主体对事物的呈现如同所呈现的那样,而不是如同所认知和理解的那样。文艺观念蕴含着修辞观念,加强杜夫海纳文艺观研究不仅有助于二十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的研究,而且对我国的文艺创作也是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 殷学明
- 关键词:杜夫海纳审美对象语言
- 论话语修辞中审美与认知的张力被引量:1
- 2009年
- 修辞是干扰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在话语中建构了另外一种真实,这是自古希腊起就一直在争论的话题。现代文论倾向于认为,不是"人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人",话语修辞通过审美的力量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世界。话语修辞活动中存在着审美与认知的张力:它们既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
- 谭善明
- 关键词:话语修辞真理审美转义
- 论罗兰·巴特的文化修辞学被引量:1
- 2013年
- 文化中充满着意识形态之物,但文化时常以一种普遍性和自然性的姿态出现,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世界。文化的影响借助修辞展开,不易被人察觉,更不易遭受反对。巴特的文化修辞学批判直指意识形态堡垒内部,破解了意识形态神话的修辞秘密:文化利用直接意指进行修辞编码,在自然性或审美性的话语伪装下使含蓄意指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认同。通过对摄影修辞和小说文化符码的剖析,巴特向我们展示了文化修辞学的独特魅力。
- 谭善明
- 关键词:文化修辞意识形态
- 罗兰·巴特“社会神话”的修辞学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不同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传说,巴特所说的"社会神话"指弥漫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广泛被人们认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它们表面上看似自然,实则是虚构的符号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社会神话以独特的修辞方式进行虚构,在形成过程中要借助审美过程为自己赋予合理性,一旦成形,它就迅速借助认知过程进入意识形态。社会神话是修辞与意识形态的合谋。
- 谭善明
- 关键词:修辞意识形态文化
- 修辞与意识形态——罗兰·巴特符号学思想探析
- 2011年
- 在巴特的符号学规划中,要对意识形态的修辞过程进行曝光,于是任何记号都被看成话语修辞所设下的圈套,看成是将偶然性转变为必然性的话语权力的凝结。这样,一切坚固的东西都被摧毁了。通过一步步的符号学分析,话语在直接意指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然性被转换为修辞意指的意识形态性,话语生成的驱动力和方向性被清晰地揭示出来。
- 谭善明
- 关键词:符号学修辞意识形态文化
- 修辞学研究的审美之维建构被引量:2
- 2010年
-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 谭善明
- 关键词:修辞学研究审美之维修辞学理论人类语言修辞活动智者学派
- 修辞与解构的游戏——耶鲁学派文本理论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修辞是耶鲁学派文本理论的出发点,这一点往往被研究者忽视。耶鲁学派强调文本的修辞本性以消解形而上学的干扰,突出文本"自我解构"的修辞游戏以促成意义的无限增殖,他们用"寓言"、"重复"、"误读"这样的术语以指涉文本的差异性运动,这也是对文学"存在之真"的独特解读。
- 谭善明
- 关键词:耶鲁学派修辞解构文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