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60642)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戏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主题

  • 3篇京剧
  • 2篇戏剧
  • 2篇戏曲
  • 2篇教育
  • 2篇京剧改革
  • 1篇第二生命
  • 1篇优秀毕业生
  • 1篇游弋
  • 1篇生命
  • 1篇时装戏
  • 1篇齐如山
  • 1篇清逸
  • 1篇请教
  • 1篇文人
  • 1篇翁偶虹
  • 1篇戏剧创作
  • 1篇戏剧教育
  • 1篇戏迷
  • 1篇戏曲改革
  • 1篇戏曲教育

机构

  • 6篇上海戏剧学院

作者

  • 6篇李伟

传媒

  • 2篇戏曲艺术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中华艺术论丛
  • 1篇南大戏剧论丛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游弋于中西体用之间:王安祈戏剧创作论
2012年
王安祈(1955-)在台湾乃至整个华人文艺圈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神奇地将戏迷、学者、编剧、剧团管理者等身份集于一身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这归根结底乃因为她不仅是一个超级大戏迷,而且是一个以爱好为职业的人.中国素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说.王安祈之于京剧,就属于“乐之者”.她常常说,京剧是她的第二生命,剧院是她的第二家园.能将职业与爱好结合起来的人生是幸福的,这样的人生也必然是富有创造力的,所以她在与戏剧有关的研究、创作、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能做出巨大的成绩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李伟
关键词:戏剧创作第二生命举重若轻戏迷
从两份戏改方案看两种戏改模式之差异——兼向王安葵先生请教
2010年
程砚秋1933年欧游回国后提出的《关于改良戏剧的十九项建议》和欧阳予倩1937年欧游回国后发表的《再论旧戏的改革》可以看作是两份性质不同的戏改方案,前者以表演艺术为核心,后者以剧本文学为基础,彰显了两种不同的戏改模式之间的本质差异。
李伟
欧阳予倩与20世纪中国戏曲改革被引量:3
2010年
在20世纪中国戏曲改革史上,欧阳予倩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从新文化人的立场出发,以新歌剧的理论倡导与艺术实践,以新式的戏剧艺术教育活动,把中国戏曲重新带回了与社会大众和时代思潮相联系的轨道。他和田汉等人一道,开创了中国戏曲的现代化事业。
李伟
关键词:戏剧教育
论传统文人对京剧改革的推进——以齐如山、翁偶虹为例被引量:2
2010年
20世纪上半叶的京剧改革,除了传统京剧艺人在技艺革新方面的努力之外,一批围绕在艺人身边的传统文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积极投身京剧剧本的写作。
李伟
关键词:京剧改革齐如山时装戏
论程砚秋的京剧改革思想被引量:4
2010年
程砚秋受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以及"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改革京剧。他曾尝试吸收西方戏剧之长大力改进中国戏剧,无论从唱腔、唱词、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等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作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但他晚年则完全沉醉在挖掘、清理传统戏曲遗产,总结传统戏曲规律,维护传统戏曲精神之中。程砚秋从向西方戏剧学习的狂热到回归到维护传统的经历,可视为传统京剧艺人的必然选择。
李伟
关键词:京剧改革
从李玉茹看现代戏曲教育的成功实践
2011年
2010年11月7日,由上海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传承.生命.创造——李玉茹与20世纪下半叶京剧的创作、演出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李玉茹8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16岁毕业组班"如意社",与诸多名家合作,名声鹊起。曾向京剧旦行各名家学习,塑造过众多动人形象,作为一位优秀京剧表演艺术家,她在京剧表演理论研究、京剧艺术教育、剧本文学创作等方面也颇有建树,被誉为京剧界少有的才女、奇才、全才。本次研讨会,与会者以新思考、多视角,回顾李玉茹丰富独特的艺术人生、艺术创造及艺术成就,并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发表研讨会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李伟
关键词:戏曲教育京剧教育优秀毕业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