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BZW176)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范子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陶渊明
  • 2篇新语
  • 2篇幽默
  • 2篇世说新语
  • 2篇清谈
  • 2篇《世说新语》
  • 1篇言语
  • 1篇愚公移山
  • 1篇人生命运
  • 1篇生命
  • 1篇诗品
  • 1篇仕宦
  • 1篇拟古
  • 1篇钟嵘《诗品》
  • 1篇庄严
  • 1篇左思风力
  • 1篇潇洒
  • 1篇魏晋
  • 1篇魏晋清谈
  • 1篇西晋

机构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5篇范子烨

传媒

  • 2篇学术交流
  • 2篇中国文化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儒道释合流的前夜:从《世说新语》看东晋清谈与佛学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世说新语》这部"清谈全集"中的四个典型案例揭示了庾亮、殷浩等名士以及支遁、慧远等名僧在清谈玄学与佛学逐渐调和、互融互渗的历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如庾亮对佛陀的人学解读,殷浩对玄、佛之理可以相通的学术发现,取义佛典的香木之喻的真实寓意和慧远"以感为体"的《易》学观及其文化意义。庾亮对佛陀的人学解读,不仅奠定了玄学与佛学交融的人学基础,而且开了后代世俗佛教的先声;清谈大师殷浩"理亦应阿堵上"的表述,实际上是玄学与佛学互融互通的理论宣言,他对色空观念的张扬,表现了他对人生真理的深刻思考;名僧与名士的密切交往与交流,为玄、佛的深入交融提供了最为切实的文化契机,以香木喻人,在《世说新语》的《赏誉》和《品藻》两门中尚无其例,这确实是清谈名僧的独创,其表层或深隐的寓意皆来自佛典;一代佛学大师慧远以佛家感应之说解说《周易》的妙理,为清谈玄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维,是对"理亦应阿堵上"的玄、佛互通理论的具体实践。
范子烨
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清谈佛学名僧名士
智慧与幽默: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嘲戏风尚被引量:1
2018年
在晋人的清言俊辩中,有一种幽默滑稽的言语游戏,那就是嘲戏。嘲戏一般与学术研讨无关,但又经常发生在清谈的场合,实际上构成了清谈的一种"润滑剂"。《世说新语·排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时代风尚。晋人的嘲戏是无拘无束的。其中蕴藏着自由的精神,旷达的气度,言语的机锋,思想的智慧,也包含着悖理的谬说与可笑的荒唐。
范子烨
关键词:《世说新语》晋人清谈言语
无依的孤云:陶渊明与晋宋政局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从《归去来兮辞》出发,结合《命子》诗以及丰富的晋宋史料,对陶渊明的仕隐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还原性阐释。陶渊明的出仕和归隐,都有现实的政治原因,尤其是投身于桓玄幕府,主要是在门阀政治理念的支配下所作出的选择。在以刘裕为代表的北府军事集团和以桓玄为代表的荆楚政治集团对峙、拼杀的过程中,他始终站在桓玄一边。陶诗中的自我形象与历史生活中的陶渊明本人肯定是有差异的。同时,陶渊明的一生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与他的政治阅历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一个不懂政治的人永远不会超越政治,一个没有政治情怀的人也永远不会有回归田园的梦想,陶渊明能够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能够创写不朽的田园诗,也是由其政治阅历和政治素养所决定的。浔阳陶氏家族在门阀政治领域的失败在客观上促成了陶渊明诗国巨子的不朽地位。
范子烨
关键词:陶渊明仕宦归隐门阀政治
潇洒的庄严与幽默的崇高——论陶渊明的“《止酒》体”及其思想意旨被引量:3
2014年
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止酒》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体风貌,那就是每句诗都含有一个"止"字。对于这种诗体形式以及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见仁见智,颇多争议。通过掘发《止酒》诗在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以及融会多元思想于一炉的深隐寄托,展示其似浅实深、由浅入深、浅深兼赅、浅深相照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历史原貌。《止酒》诗的诗体形式渊源于著名的汉代乐府诗《江南》古辞,融会儒道思想于一炉。其出现极大地拓展了文人墨客诗酒风流的精神空间,由此后代诗人形成了以止酒为高、以止酒为雅的代代不绝的"止酒情结",而这也成为一种胸怀洒脱的人格象征。美是生命,酒神的舞蹈乃是生命的欢歌。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陶渊明的饮酒是永恒,陶渊明的止酒是明镜。
范子烨
关键词:陶渊明幽默崇高
鍾嶸《詩品》陶詩“又協左思風力”説發覆被引量:1
2015年
《诗品》中“宋徵士陶潜”: 其源出於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对於“其源出於应璩”品陶之说,前人之评论与研究颇多涉及,此不赘论;对於“又协左恩风力”的说法,前人则极少讨论,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范子燁
关键词:钟嵘《诗品》左思风力发覆
无食的春蚕:陶渊明《拟古》其九对曹植人生命运的叙写
2014年
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曹植的生存漂泊与心灵漂泊。这是一代诗神的精神诉求,是寻求真理的痛苦呻吟;这是屈原内审式的人生独语,是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度开掘和庄严自问。这首诗具有拟古和咏史的双重诗学属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范子烨
关键词:陶渊明春蚕互文性
“機關木人”與“愚公移山” 季羡林《列子》成書於西晋說續貂被引量:1
2016年
关于《列子》的成书和旨趣问题,从宋代到近现代学术界一直都在讨论,参与讨论者不乏国学大师一流人物,今人甚至有篇幅不小的专著间世。古今研究者公认的事实是:《列子》的思想、语言和故事与佛学有一定的联系。而在先秦时期,佛敎尚未进入中国,如汤用彤先生所言:"佛敎自西汉来华之后,自己有经典,惟翻译甚少,又与道流牵合附益,遂不显其真面目。……及至桓灵之世,安清、支谶相继来华,出经较多,释迦之敎乃有所据。"
范子燁
关键词:《列子》愚公移山成书西晋国学大师先秦时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