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90120) 作品数:25 被引量:122 H指数:7 相关作者: 刘萍 陈春林 陈兰 唐雷 陈若兰 更多>> 相关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在体成年女性子宫动脉数字化MR血管成像三维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利用MR血管成像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成年女性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2012年10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超导型3.0T核磁共振获取一例正常成年女性盆腔血管二维图像数据集,利用Minics 10.01软件对子宫动脉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构建的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走行。结论基于MRA二维图像数据集的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理想的在体成年女性子宫动脉数字化三维模型,为将来盆腔组织数字化研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彭程 陈春林 刘萍 郭传家 陈若兰 黄璐 陈兰 黄志霞 王俊关键词:动脉 数字化 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力反馈评价研究 论文对心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进行了需求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机械结构改进和电路改进。在机械结构部分,重新设计和加工了力反馈机械结构中的楔形块,限位开关固定结构和位移传感器固定结构,提高了介入器械通道的顺畅性和力反馈精度。... 张扬关键词:虚拟手术 力反馈 模拟器 心血管介入手术 文献传递 增强现实在颅颌面整形手术中的应用 2019年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作为从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发展延伸出的一个领域,近年来受到各个行业及科研机构的高度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其采用三维注册虚实结合的方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完整论述了近年来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颅颌面整形手术中的应用,从术前应用和术中导航两个角度介绍了国内外VR技术和AR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AR在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显示技术、注册技术和交互技术,涵盖了AR的所有技术要点,探讨了目前AR技术在手术应用中存在的难题,对未来AR技术在手术应用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高塬 谢叻关键词:虚拟现实 手术导航 C型臂引导下肾穿刺手术定位机器人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以C型臂图像为引导的定位手术目前在国内肾穿刺手术中广泛应用,但C型臂为二维图像,无法直接提供三维图像信息,且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医护人员遭受大剂量辐射。为改进上述局限性,设计了新型手术定位机器人通过两次定位来完成对三维图像的获取。在机器人控制中,利用模糊控制器作为补偿器,有效地提高控制精度。这套手术定位机器人可以快速定位,并大大提高了手术的一次成功率,保护医护工作者免受X射线辐射。 许东 谢叻 孟纪超 夏海豹 夏术介关键词:三维图像 模糊控制器 手术定位 在体成年女性骶前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及意义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CTA)原始数据集的在体成年女性骶前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意义。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采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年女性腹盆腔CTA原始数据集并运用Mimics 10.01软件成功构建18例在体女性骶前血管网三维模型,观察骶前区域血管并测量其与周围结构的距离。结果 (1)66.7%(12/18)骶正中血管走行于骶岬中点偏右,且在第一骶前孔水平距左侧第一骶前孔内侧缘的平均距离为(20.37±3.44)mm;33.3%(6/18)骶正中血管走行于骶岬中点偏左,且在第一骶前孔水平距右侧第一骶前孔内侧缘的平均距离为(28.40±4.32)mm。(2)在骶岬水平,与骶正中血管左右毗邻最近的大血管分别是左侧髂内静脉和右侧髂内动脉,平均距离分别为(22.08±7.34)mm和(24.31±8.79)mm。(3)骶岬至骶前第一横干静脉的平均距离为(42.10±7.46)mm。结论 (1)基于CTA原始数据集并利用Mimics软件能构建出在体成年女性骶前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可清晰显示骶前血管网并能测量相关数据,为骶前手术安全区域提供解剖学依据。(2)根据测量结果推测出骶前最大相对无血管区域是上界为骶岬下10 mm、下界为骶岬下方40 mm、30mm×20mm的矩形区域。 彭程 刘萍 陈春林 陈兰 陈若兰 郭传家 黄璐 段慧 黄志霞 王俊关键词:在体 三维模型 CT血管成像 Design of Rehabilitation Robot with Combined Movement of Arms and Legs 被引量:1 2014年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s are effective tools for patients to recover from disability. However, we still do not have a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 which could provide combined movement with arms and legs. Rehabilitation with combined movement of arms and legs is completely a new method. In order to check the effect of this new rehabilitation method and to provide patients with more efficient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 we design a new rehabilitation robot. This robot lets patients practice when they lie down and stand up.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design of this instrument clearly. Using Unigraphics NX software to build 3D model, we have a complete design of this rehabilitation robot. 张莹 方娟 谢叻女性盆底肌群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7 2013年 女性盆底肌群是盆底支撑系统的主要结构,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解剖与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将复杂的盆底肌群以数字化三维模型方式再现在人们眼前,已逐渐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阐述女性盆底肌群解剖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其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及意义。 郭传家 彭程 刘萍 陈春林关键词:三维重建 数字化 MRI三维模型用于健康未育青年女性盆底肌群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利用MRI三维模型分析青年健康未育女性盆底肌群的形态及解剖学特点.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25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采集其盆腔MRI数据集,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的三维模型,并对肛提肌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包括:肛提肌体积(LVOL),肛提肌板角度(LPA),肛提肌裂孔横径(LH-W)及前后径(LH-L),肛提肌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结果 (1)成功构建25例MRI三维模型,包括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包括坐骨尾骨肌、肛提肌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会阴肌群),该模型形态逼真,直观、立体性强,能清晰反映盆底肌群层次.(2)肛提肌测量结果:LVOL为(34±6) cm3,LPA为(43±4)°,LH-W为(33±4) mm,LH-L为(54±5) mm,LSG左侧为(18.8±2.5) mm,右侧为(18.3±2.5)mm.结论 利用MRI数据集可重建出女性盆底肌群,是研究女性盆底肌群解剖的有效方法;对肛提肌三维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可评估盆底功能,有助于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刘萍 陈若兰 陈春林 黄璐 郭传家 陈兰 彭程 王俊 廖科丹 梁璇 王建平 任道坤 谭欢庆 唐雷 钟世镇关键词:骨盆底 20~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应用CT血管成像术(CTA)及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20 ~ 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子宫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子宫的血液分布特点.方法 2012年8月至12月招募20~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共25例,行双源多层螺旋CT扫描并采集CT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即Mimics软件)构建其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明确子宫各部分的供血动脉来源,并对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进行立体切割,分为子宫体、子宫颈动脉血管网,子宫体左侧部、右侧部动脉血管网,以及子宫颈左侧部、右侧部动脉血管网,并计算其血管容积比例.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25例20~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这些模型清楚地显示了子宫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结构.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子宫体动脉血管网显影者21例(84%,21/25),双侧动脉血管网均显影,分别由同侧子宫动脉供血,其中双侧供血均衡者18例,一侧供血为主者3例;子宫体左侧部、右侧部血管容积比例分别为0.51 ±0.14、0.44 ±0.1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7,P=0.077);子宫体动脉血管网不显影者4例(16%,4/25).子宫颈动脉血管网显影者仅2例(8%,2/25),双侧子宫颈动脉血管网供血均衡;子宫颈动脉血管网不显影者23例(92%,23/2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20 ~ 26岁健康妇女的在体子宫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证实正常子宫体的动脉血管网分布具有双侧性、同侧供血倾向性及均衡性的特点,而子宫颈动脉血管网显影率低. 陈春林 段慧 刘萍 钟世镇 唐雷 许乙凯 冯婕 陈兰 李维丽关键词:子宫 动脉 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盆腔包块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盆腔包块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单盲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且入院诊断为“盆腔包块”的患者72例,患者于术前均行B超和CT血管成像术(CTA)检查,并获取CTA原始数据集,采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对其骨盆、腹盆腔动脉血管网、盆腔包块及盆腔主要器官进行三维重建,构建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由两位妇产科医师在不知CTA诊断结果的前提下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对该模型共同进行观察,依据盆腔包块的供血来源及其与毗邻器官之间的关系,得出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对不同术前诊断方法(包括B超、CTA检查的诊断和基于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72例患者的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清楚地显示了骨盆结构、各级腹盆腔动脉分支的走行以及盆腔包块与盆腔主要器官之间的解剖学关系.在72例患者中,B超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56例,符合率为78%;术前CTA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58例,符合率为81%;基于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供血特点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66例,符合率为92%.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诊断符合率与术前B超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而与术前CT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运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构建的盆腔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地显示盆腔占位性病变的供血来源及其与盆腔主要器官的毗邻关系,具有较大的术前诊断和评估的意义. 陈兰 陈春林 刘萍 唐雷 段慧 王俊 陈若兰 陈斌 王建平 李维丽 钟世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