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2B0403)

作品数:21 被引量:386H指数:14
相关作者:苏印泉李琰马希汉董娟娥张朝红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日立造船株式会社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杜仲叶
  • 5篇活性
  • 4篇愈伤
  • 4篇愈伤组织
  • 4篇内生真菌
  • 4篇绿原
  • 4篇绿原酸
  • 4篇次生代谢
  • 3篇代谢产物
  • 3篇抑菌
  • 3篇抑菌活性
  • 3篇培养基
  • 3篇黄酮
  • 3篇次生代谢产物
  • 2篇愈伤组织生长
  • 2篇愈伤组织诱导
  • 2篇提取物
  • 2篇总黄酮
  • 2篇无花果
  • 2篇吸附树脂

机构

  • 19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日立造船株式...
  • 2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大阪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九州电力株式...

作者

  • 12篇苏印泉
  • 4篇李琰
  • 4篇马希汉
  • 3篇董娟娥
  • 3篇张朝红
  • 3篇孙奎
  • 2篇彭金年
  • 2篇马养民
  • 2篇季志平
  • 2篇崔宏安
  • 2篇王冬梅
  • 1篇刘玉民
  • 1篇张弘弛
  • 1篇唐锐
  • 1篇景谦平
  • 1篇李倩
  • 1篇朱红薇
  • 1篇刘亚敏
  • 1篇张存莉
  • 1篇梁宗锁

传媒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林产化学与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4
  • 3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杜仲醇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提取条件下杜仲醇的提取量,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杜仲醇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杜仲醇含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杜仲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原材料粉碎,加10倍体积的蒸馏水在80℃下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在此提取条件下,杜仲醇的提取量最高,达8.95 g/kg。
彭金年孙启时苏印泉董娟娥
关键词:杜仲叶
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3
2007年
为了研究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tr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erinum)、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 porium turcicum)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为供试菌种,对49株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有22株内生菌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9株内生菌对6种测试菌都有抑制作用;11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4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6种测试菌都有抑制作用。说明从杜仲内生真菌中可以选择出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种。
李雅宋晓斌马养民张弘弛苏印泉
关键词:内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
柿叶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英文)被引量:14
2006年
对柿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通过系统预试,初步确定柿叶中含有生物碱、皂苷、氨基酸、多肽、有机酸、酚类和鞣质、糖类、甾体、总黄酮、强心苷、蒽醌、挥发油等物质。抑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的6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水相对供试的5种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细菌有较小抑制作用;石油醚相对真菌和细菌几乎无抑制作用;正丁醇萃取物对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无抑制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越高,其抑菌能力越强,而且,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测试的6个细菌的抑制活性的大小顺序不一致。
季志平苏印泉吕平会张存莉
关键词:柿叶提取物抑菌活性
宁南黄土高原区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用线性规划法对研究区内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经济收入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其它要求在约束条件中加以限制。优化结果中农、林、牧和其它用地比例为33∶25∶28∶14;同时,对优化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该优化方案在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适宜性方面都是可行的;土地结构优化后该县的经济收入能增加2095.45万元/a,水土流失量能减少46.2t/(km2·a)。
刘玉民刘亚敏苏印泉许畴
关键词:线性规划生态农业开发土地利用结构
大孔吸附树脂一次性分离杜仲叶中杜仲总苷和杜仲黄酮的研究被引量:29
2006年
本文就9种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杜仲总苷和杜仲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分离杜仲总苷(富含绿原酸、桃叶珊瑚苷等活性物质)和杜仲黄酮的适宜的大孔树脂为XDA-1和X-5。适宜的吸附解吸条件分别为:上柱液pH 6,吸附时间应大于10 h;XDA-1树脂用40%乙醇洗脱杜仲总苷,用80%的乙醇洗脱黄酮;X-5树脂用30%的乙醇洗脱杜仲总苷,用70%的乙醇洗脱黄酮。两种树脂的分离效果分别为:XDA-1分离杜仲总苷(其中绿原酸含量为14.23%,桃叶珊瑚苷含量为7.69%)粗品得率为8.01%,杜仲总黄酮粗品得率为4.76%,含量为15.82%;X-5分离杜仲总苷(其中绿原酸含量为15.39%,桃叶珊瑚苷含量为9.07%)粗品得率为7.35%,杜仲总黄酮粗品得率为5.11%,含量为16.15%。
董娟娥梁宗锁张康健张利萍李倩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绿原酸桃叶珊瑚苷黄酮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4
2004年
以MS、LS、B5、N6、H、Nitsch、White、1/2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0.5mg/LNAA和0.5mg/LBA,分析不同类型培养基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并以B5培养基进行光照条件、碳源、蔗糖浓度试验。结果表明:B5培养基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也有利于总黄酮的形成,而1/2MS培养基有利于绿原酸的积累;12h/d光照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黑暗不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却抑制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形成;3种碳源中,愈伤组织的增长量、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均以蔗糖为碳源时最高,葡萄糖最低;蔗糖浓度在10~50g/L范围内绿原酸的含量随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40g/L时愈伤组织的增长量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
李琰王冬梅姜在民唐锐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
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被引量:20
2003年
 采用杜仲优树的幼叶、嫩茎及种子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根为外植体,以B5和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0mg/LNAA和0.3mg/LBA,进行了不同外植体种类、外植体大小、试验接种方式、外植体采样时间、光照条件、培养基pH值共6种因素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杜仲愈伤组织诱导中,田间材料幼叶取样时间以3月中旬为好,幼茎的取材时间以4月中旬以前最佳;无菌苗以下胚轴、子叶、真叶诱导效果较好;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pH值以6.3较适宜;培养室的光照条件以12h光照、12h暗培养较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茎段的大小和接种方式以0.7cm长度横放方式诱导效果较好。
李琰张朝红崔宏安丁虹茹
关键词:愈伤组织幼叶嫩茎培养基外植体
杜仲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鉴定被引量:6
2011年
从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80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14个属,其中根部33株涉及10个属,茎部26株涉及9个属,叶部21株涉及6个属。结果表明,杜仲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
孙奎苏印泉
关键词:内生真菌
杜仲叶绿原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对杜仲叶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剂为60%乙醇;提取时间为2h;提取次数为3次;温度为80℃;料液比为1:16(W/V).其中浸提温度是首要影响因素,其次是时间和料液比.此工艺所得的杜仲浸膏,得率为31.67%,其中绿原酸含量为8.43%,提取率为90.21%;总黄酮含量为5.49%,提取率为93.32%.
马希汉
关键词:杜仲叶绿原酸总黄酮
无花果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鉴定被引量:25
2004年
从无花果(Ficuscarica)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87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14个属,其中根部35株涉及8个属,茎部37株涉及10个属,叶部15株涉及3个属。结果表明,无花果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
苏印泉孙奎马养民上胁宪治朱红薇
关键词:内生真菌无花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