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504020)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4
- 相关作者:张安录陈竹张雄宋敏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东、中、西部之间耕地保护协调——土地效率理论存在的问题被引量:5
- 2010年
-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效率理论(以效率分配农地非农化指标理论)存在的问题,研究地区间耕地保护协调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法,理论分析法及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农地非农化指标的分配不应该仅根据效率差异决定,而应综合考虑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1)如果在地区间实行非农化指标转移,补偿机制是否建立依赖于两地区资金对土地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关系;(2)以用地效率来指导非农化指标分配的思路能够提高两地区总体的产出水平,但两地区之间公平会受到损害;(3)农地非农化指标转移等类似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
- 陈竹张安录
- 关键词:耕地保护农地非农化
- “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土地开发外部性及其政策创新——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被引量:4
- 2009年
- 土地开发的外部性是行为主体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对其他人或厂商的效用函数、生产函数造成影响的情况。本文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了土地开发外部性的内涵和变化特征,对土地差异化开发中的外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由于土地开发外部性测度理论的逐渐发展,研究认为通过政策创新能够实现外部性内部化,提出了土地开发的税收政策、补偿政策的建议。
- 陈竹张安录
- 关键词:外部性武汉城市圈
- 土地用途管制下农地城市流转的公众福利动态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用途管制政策下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损失状况,研究农地保护政策的最优选择。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动态土地用途管制)优于静态土地用途管制、税收等政策,但仍然存在福利损失,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研究结论:(1)土地用途管制易于产生政策规避行为和违法用地现象,同时政策制定存在困难;(2)农地保护政策的研究应考虑农地城市流转的动态变化因素;(3)地方政府进行农地流转决策需要考虑农地流转过程中非经济福利的损失。为实现农地城市流转福利优化,地方政府应在流转发生的同时,支出等同于当地非经济损失的资金进行弥补。
- 陈竹张安录
-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地城市流转土地用途管制福利损失
- 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成本测算——以仙桃市为例被引量:10
- 2010年
- 本文总结了前人对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成本的研究,在分析了已有文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地流转外部性的内部化应在内、外部边界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结合过去的研究,将外部成本效应归并为治安状况变差、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自然景观的破坏、公共设施不足、垃圾堆积、农地产量下降7个方面。实证研究选取仙桃市近郊区4个代表性的农地流转地块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应用CVM、AHP等方法测算和分解了其农地流转外部成本,得到结果分别为0.6×104元(/hm2·a)、1.45×104元(/hm2·a)、1.17×104元/(hm2·a)和1.15×104元/(hm2·a);研究表明个体受农地流转外部性影响的大小主要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家庭成员数量、家庭月收入等因素相关;而农地流转的外部成本大小受到区域繁华程度、土地利用类型、个体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 陈竹张安录张雄宋敏
- 关键词:农地城市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