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l61)

作品数:23 被引量:95H指数:6
相关作者:季进范劲谢燕红林源夏伟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文学
  • 4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6篇文学
  • 7篇中国文学
  • 7篇国文
  • 7篇国文学
  • 5篇代文
  • 5篇学史
  • 5篇文学史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文学研究
  • 4篇现代文
  • 4篇现代文学
  • 3篇英译
  • 3篇中国文学研究
  • 3篇史书
  • 3篇世界文学
  • 3篇文学史书写
  • 3篇海外汉学
  • 3篇汉学
  • 3篇翻译
  • 2篇学科

机构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苏州大学
  • 3篇常州工学院
  • 3篇江苏理工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法国国立东方...

作者

  • 5篇季进
  • 4篇范劲
  • 3篇谢燕红
  • 2篇林源
  • 2篇夏伟
  • 1篇张英进
  • 1篇唐铎
  • 1篇周春霞
  • 1篇姜智芹
  • 1篇张淑娟
  • 1篇余夏云
  • 1篇李刚

传媒

  • 5篇南方文坛
  • 4篇文学评论
  • 3篇文艺研究
  • 3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艺术百家
  • 1篇外语教学理论...

年份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为文本、现象与话语的金庸——从《纸侠客:金庸与现代武侠小说》谈起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结合英语世界金庸研究的最新成果《纸侠客:金庸与现代武侠小说》一书,从"作为文本的金庸"、"作为现象的金庸"和"作为话语的金庸"三个方面,反思金庸研究中雅俗文学形态的辩难、文学空间的重构、文学史书写程式的变动等问题,指出金庸作品冲击了既定的文学史框架,带来了学术史本身的位移,也彰显了独特的价值与可能的局限。我们只有对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复杂关系作出更为深入的追问,才能真正呈现中国现代文学史众声喧哗的丰富生态。
季进
关键词:金庸通俗文学
俄罗斯杜甫诗歌的翻译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俄罗斯对杜甫诗歌进行了跨越世纪的翻译。早在帝俄时期学术界就已关注到杜甫诗歌并进行了最初的译介。苏联时期是杜甫诗歌传播的热点时期,吉托维奇对杜甫诗歌进行的选择性翻译使其传播经久不衰。俄罗斯时期有着"俄罗斯夫子"之称的汉学家孟列夫对杜甫诗歌的翻译无论从押韵、对仗还是从平仄的角度审视都达到了既精,又准,还巧的境界。
张淑娟
关键词:杜甫押韵对仗平仄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再反思被引量:4
2015年
论文着重考察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作家作品研究的几种路径,剖析其趋势与问题,彰显其洞见与不察,呈现了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复杂面相及其背后的学科意识、文化转向、理论话语,指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正是在中国与西方、文本与理论、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中,呈现出一种特别的全球本土观念,一种既面向中国也介入西方学术传统的双向文化干预。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未来,正取决于如何在全球化的理论大潮中展示中国的独特经验,确证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合法性与正当性。
季进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文化转向西方学术学科意识理论话语
现代华文文学经典在法国被引量:2
2015年
经典作家(canonicalauthors)要如何认定?在国家文学的范畴里,经典作家乃是中学及大学课堂上研读的对象,是那些得以名列辞典、作品选和“历代经典作家”(classicalauthors)丛书之中的作家。事实上,经典作品或因内在形式的完美,或因具体表现了某个时代的精神,被认定为可以流传后世,但其中只有极少数能历经数百年而名声不坠。就当代作家与作品来说,定义上他们正处于形成期,虽然要成为真正的、通过时间考验的“经典”(classics),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经典化的过程,还是随着他们被选人各种教科书和辞典展开了。
何碧玉周丹颖
关键词:文学经典经典作家大学课堂当代作家
“左倾鲁迅”文学角色衰变释证——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的一个解读角度被引量:2
2015年
《铁屋中的呐喊》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最大的贡献在于,从《呐喊》中提取出"独异个人与庸众的矛盾",借此论证《野草》并非简单意义上游离于鲁迅个人"战斗史"边缘的情感低潮的产物,而是作家独异人格演化的必然结果。而缺憾则是,李欧梵未能破解1927年及之后鲁迅的左倾与笔涩的缘由。其原因在:李著过分偏执于《呐喊》中的"独异灵魂"和"文学愿景",忽略了鲁迅人格实际由"启蒙情结"、"现世改良"、"艺术迷恋"三者构成,故没发现早在1925年前后,鲁迅的主要心结已转化为"智庶矛盾"与"文学怀疑"了。这亦说明,鲁迅的左倾始于1925年,而非惯常认为的1927-1928年间。
夏伟
关键词:左倾
中国古代散文在法国的译介被引量:1
2020年
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其悠久的历史相比,中国古代散文译入法国的时间要晚得多,直到20世纪方才引起法国汉学家的注意。本文将考察20世纪以来法国出版的中国古代散文译本,全面梳理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翻译成果,深入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在法国译介的重点与特点,以弥补我国目前对中国古代散文在法国译介状况认识的不足。
唐铎
关键词:中国古代散文翻译审美
德语区的李杜之争被引量:4
2020年
李杜之争在中国文学传统内部是个突出话题,德国的中国文学交流中,这个问题虽然尚未被主题化,却依然有潜在的引导作用。李白式陶醉印证了欧洲人以中国精神为自然实体的哲学判断,也透露出和自然合一的诗性愿望。尊杜意味着走出合一,进入主客对立的世界结构。但是一旦意识到李杜作为中国文学符号的独立性,李杜可能同时被排斥,成为“另一种”世界文学。李杜在德语区的不同组合,暗示了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不同途径,对李杜的任何褒贬,也都是系统内操作的结果。
范劲
关键词:世界文学神话
从反文典到后文典时期的超文典:作为文本和神话的张爱玲被引量:5
2012年
引言:文典、学科、教学本文标题的灵感来自戴若什的《后文典、超文典时期的世界文学》。为回应美国比较文学协会二○○四年度学科报告,戴若什建议把世界文学中老式的“主要作家”和“次要作家”两分法改为三个等级划分的新系统:一是超文典(即那些老一辈的主要作家,他们历经岁月的考验,
张英进林源
关键词:神话文本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作家两分法
电影《紫日》中的风景和语言被引量:10
2012年
序:投影紫色黄昏 在《紫日》(导演:冯小宁,二○○一)的结尾处,战争结束了,苏联女护士娜佳(安娜·捷尼拉洛娃饰)望着炫目的夕阳,用俄语发出感叹:“看那夕阳,是紫色的”。
张英进林源
关键词:《紫日》语言风景电影夕阳导演
论世界文学语境下的海外汉学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达姆罗什将"世界文学"视为一种关系,将民族文学以翻译的方式推进到全球文学传播和全球阅读的流程与空间当中。本文借助于这种"世界文学"理论,重新审视海外汉学研究中的"西方主义"与"东方主义"倾向,指出两者有其相通之处,都致力于强化中西差异,形塑先进文明的西方形象,往往轻易地把中西文学的不对等现象简单归之为"扭曲"或"误用"。"西方主义"所蕴含的精英本位的意识,也忽略了现代性不只是知识精英的文化博弈,它同时也指向日常生活和大众实践。在世界文学语境下,民族文学的观念已经渐渐丧失其权威性和概括力,世界文学呈现出一种"微弱的本质主义",由此打开了认识和解读海外汉学的更大空间。
季进
关键词:世界文学海外汉学西方主义东方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