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5B06-1) 作品数:27 被引量:138 H指数:7 相关作者: 李文滨 韩英鹏 赵雪 陈庆山 胡国华 更多>> 相关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大豆品种Maple Arrow耐菌核病生化机制 被引量:5 2014年 以世界公认的菌核病抗性品种Maple Arrow以及感病品种合丰25为材料,在大豆V1期进行活体接种,比较不同抗感材料在接种核盘菌后的72h内6个时间点的菌丝扩展速度和4种生化酶活性,旨在明确MapleArrow抗菌核病的生化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在侵染后0~72h对病原菌的抗性差异明显,接种前期病原菌在Maple Arrow叶片上的扩展速度明显低于合丰25.接种后期,Maple Arrow叶片病健交界明显,菌丝体周围寄主组织结构保持相对完整;合丰25叶片布满菌丝体,叶片结构崩溃.动态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在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接种后24h Maple Arrow的PPO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48h Maple Arrow的POD和PAL的活性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合丰25.由此得出结论,抗病品种Maple Arrow的保护酶系统对核盘菌侵染的响应比感病品种合丰25更为活跃,四种保护酶中的PPO、POD和PAL是两种抗性差异的关键因子,其中PPO主要作用于感染前期,POD和PAL主要作用于后期. 吕春梅 赵月 赵雪 王强 孟宪新 魏淑红 韩英鹏 李文滨 张俊华关键词:核盘菌 抗病机制 大豆种质对花叶病毒病和疫霉根腐病抗病性的SSR标记辅助鉴定 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与花叶病毒病(soybeanmosaicvirus,SMV)抗性相关的SSR标记Sattll4对30份大豆种质进行分子辅助鉴定,共发现10个抗SMV的种质,经摩擦接种法表型验证其中9个种质表现为抗病,即分子辅助鉴定的准确性为90%。另外,利用与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rootrot,PRR)相关的SSR标记Satt325、SatG43、Satg28、Sate05、Satt600、Satt611、Satt689、Sate79、Satt252、Satt274对相同的30份大豆种质进行分子辅助鉴定,共在2,3,5,6,12,2份大豆种质上分别检测到0,1,2,3,4,5个抗PRR的QTI.,并利用菌土法盆栽验证种质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拥有0~1个抗PRR的QTL大豆种质的病害损失率平均为94%,拥有2~3个抗PRR的QTL大豆种质的病害损失率平均为77.82%,拥有4—5个抗PRR的QTL大豆种质的病害损失率平均为36.70%。通过本研究筛选获得了1份既高抗SMV又高抗PRR的种质合05-31。 韩英鹏 赵雪 李修平 滕卫丽 李文滨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病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病性 2012年黑龙江垦区大豆参试品系纯度鉴定、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以2012年黑龙江垦区区域试验的121份大豆品系为材料,选择分布在大豆基因组8个连锁群的13对SSR标记进行纯度分析、分子ID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1份参试大豆品系纯度分布范围为84.62%~100%,平均纯度为99.24%;利用Sat-092等10对引物可以将121个参试大豆品系区分开,并获得唯一的分子ID;品系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1.00,平均相似系数为0.3402。结果说明黑龙江垦区2012年参试大豆品系遗传同源性较小,差异性较大。 何琳 刘业丽 裴宇峰 刘春燕 韩雪 蒋洪蔚 陈庆山 胡国华关键词:大豆 纯度鉴定 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定位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为培育抗倒伏性高的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6—F2:18的重组自交系的147个株系为试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在三年两个地点对大豆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性状进行调查及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6个主茎节数QTL,分别位于A1、B1、C2、D1a、D2、F、G、H和N连锁群上;检测到10个茎粗QTL,分别位于A1、B1、C2、D1a、E和G连锁群上;检测到15个茎秆重QTL,分别位于A1、A2、C2、D1a、D1b和G连锁群上。在得到的这些QTL中,2种算法都能检测到5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6%—27.0%;1个茎粗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9.0%—11.0%;6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6.0%—39.0%。在2年以上能被检测到3个主茎节数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8.0%—60.2%;2个茎秆重QTL,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0.0%—23.0%;2年以上未重复检测到茎粗QTL。【结论】通过比较定位的主茎节数、茎粗和茎秆重QTL,发现这些性状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相关性。 范冬梅 杨振 马占洲 曾庆力 杜翔宇 蒋洪蔚 刘春燕 韩冬伟 栾怀海 裴宇峰 陈庆山 胡国华关键词:大豆 倒伏性 QTL分析 大豆种质资源耐疫霉根腐病优异等位变异挖掘 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片层接种法对全国54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大豆疫霉根腐病耐病性进行评价,获得耐疫霉根腐病大豆种质4份,中度耐病种质12份,进一步通过Solexa测序获得5 000个高质量SNP标记,并通过关联分析的方法对耐病优异等位位点的挖掘进行初步探索,挖掘到与大豆疫霉根腐病相关联的SNP标记34个,通过等位基因评价,获得31个优异等位变异,本研究结果将为大豆耐疫霉根腐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 赵雪 孙明明 韩英鹏 李修平 张洪建 滕卫丽 李文滨关键词:大豆 疫霉根腐病 耐病性 大豆高丝氨酸激酶GmHSK基因的克隆与全生育期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高丝氨酸激酶(HSK)是天冬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重要酶,控制赖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从大豆Williams 82中克隆了大豆HSK基因GmHSK,该基因ORF长1083 bp,编码360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37.64 kD,等电点为5.02。GmHSK基因与拟南芥中的HSK基因具相似编码产物,均具GHMP激酶超家族保守的ATP结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将植物的HSK蛋白分为2类,GmHSK与苜蓿的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最近,且与双子叶植物拟南芥、蓖麻等的HSK聚为一类。qRT-PCR分析表明,GmHSK在大豆全生育期的8个组织和器官中均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同。推测GmHSK基因不仅是大豆营养生长所必需,也在物质积累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转基因育种提高大豆蛋白的含量与品质提供了有益的候选基因。 王家麟 姜威 于妍 刘春燕 陈庆山 胡国华关键词:大豆 全生育期 大豆蛋白和油分含量的QTL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以东农47和PI317334-B杂交衍生的136个F4∶8代重组自交系(RILs)为对象,对其蛋白和油分含量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分析,同时利用182个SSR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定位分别与大豆蛋白和油分含量相关的QTL,为深入改良及培育优质的大豆新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结果表明:RILs在蛋白与油分含量的表型上的变异系数较大,分离程度好,且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共检测到9个QTL,其中与蛋白含量相关的QTL有3个,分别位于N、C1和B2染色体上的标记SSR03_0428、SSR04_1192和SSR14_1153附近,贡献率范围为7%~8%;与油分含量相关的QTL有6个,分别位于C2、B1、B2、D2、G和I染色体上的标记SSR06_1630、SSR11_0460、SSR14_0395、SSR17_0721、SSR18_0278和SSR20_0273附近,贡献率变化范围为7%~43%。 闫海波 王艳 赵琳 韩英鹏 李文滨 王桂玲关键词:品质性状 重组自交系 QTL分析 蛋白含量 油分含量 北美大豆发展现状及育种形势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概述北美大豆的发展沿革、主要用途、北美大豆生产和销售现状。深入解析北美大豆遗传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大豆遗传改良育种及加工专用型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同时描述F1大豆杂交种的选育、分子标记在抗逆育种、基因挖掘、纯度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及转基因大豆育种的进展。展望北美大豆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北美大豆发展对我国大豆生产和育种的启示。 王绍东 于佳 刘伟 姜妍 王浩 李远明关键词:育种现状 多种环境下大豆单株粒重QTL的定位与互作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定位大豆单株粒重QTL、分析QTL间的上位效应及QTL与环境互作效应,有利于大豆单株粒重遗传机制的深入研究。利用147个F2:14-F2:18RIL群体,在5年2点多环境下以CIM和MIM方法同时定位大豆单株粒重QTL。检测到17个控制单株粒重的QTL,分别位于Dla、B1、B2、C2、F、G和A1连锁群上,贡献率为6.0%~47.9%:用2种方法同时检测到3个QTL,即qSWPP-DIa-3、qSWPP-F-1和qSWPP-Dla-5,贡献率为6.3%~38.3%;2年以上同时检测到4个QTL,即qSWPP-DIa-1、qSWPP-Dla-2、qSWPP-B1-1和qSWPP-G-1,贡献率为8.1%~47.9%;利用QTLMapper分析QE互作效应和QTL间上位效应,7种环境下的数据联合分析得到1个QE互作QTL和4对上位效应QTL,贡献率和加性效应都较小。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应该同时考虑主效QTL及各微效QTL之间的互作。 范冬梅 孙殿君 马占洲 刘春燕 杨振 曾庆力 辛大伟 蒋洪蔚 邱鹏程 陈庆山 胡国华关键词:大豆 单株粒重 QTL分析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抗性应用 被引量:8 2014年 为有效利用大豆优质蛋白资源,充分发挥其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的重要作用,系统综述了作为大豆抗营养因子之一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类、结构、作用机制和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有关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在植物、微生物抗性应用上的分离提纯、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技术,以及在饲料加工业上的失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姜妍 王绍东 李远明 刘伟 王浩 于佳关键词:大豆 胰蛋白酶抑制剂 抗病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