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1886) 作品数:27 被引量:107 H指数:7 相关作者: 梁旭方 王琳 廖婉琴 李观贵 李光照 更多>> 相关机构: 暨南大学 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 长治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医药卫生 更多>>
真鲷去毒相关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肝脏组成型表达分析 2009年 赤潮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对人类和海洋动物的安全形成潜在的威胁甚至导致死亡.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鱼类中海洋藻毒素的去毒分子机理,采用RT-PCR法克隆了真鲷(Pagrus major)肝脏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和I时相异生素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1A(CYP1A)基因cDNA核心序列,同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在其指数期增长的范围内研究了芳香烃受体(AHR)、ARNT、CYP1A、II时相异生素代谢酶alpha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A1、GSTA2)、rho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R)、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结果发现,真鲷ARNT、CYP1A基因cDNA核心序列片段分别长438bp和908bp,分别编码146和302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真鲷与门齿鲷(Stenotomus chrysops)、石首鱼(Micropogon undulatus)ARNT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7.2%、95.2%,与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人、大鼠、小鼠ARNT同源性较低(77.2%~79.3%).真鲷与门齿鲷、金头鲷(Sparus auratus)、欧洲川鲽(Rhombus maximus)、欧洲海鲈(Dicentrachus labrax)CYP1A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为84.8%~94.0%,与斑马鱼、人、小鼠CYP1A同源性较低,为59.6%~77.8%.真鲷肝脏AHR、ARNT、CYP1A、GSTA1、GSTA2、GSTR和HSP70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分别为(25.32±6.56)%、(26.22±4.24)%、(146.5±16.06)%、(55.42±3.75)%、(48.82±10.89)%、(79.47±3.13)%、(107.42±14.34)%. 王琳 梁旭方 黄燕 胡永乐 陈亮淡水鱼类GSTR基因微囊藻毒素活体诱导表达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对MC-LR的去毒能力与其肝脏Ⅱ相去毒酶GSTR基因诱导型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实验鱼活体腹腔注射亚致死量MC-LR(50μg/kg),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为外参照,测定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如鲢鱼、尼罗罗非鱼、草鱼)肝脏8h、24hGSTR基因mRNA诱导表达水平。结果:对毒素耐受能力强的淡水鱼类(如鲢鱼、尼罗罗非鱼)8h肝脏GSTR表达升高,24h表达显著降低;而对微囊藻毒素高度敏感的淡水鱼类(如草鱼)8h、24h肝脏GSTR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肝脏GSTR基因诱导型表达的高低可能与其肝脏去毒能力有关,这将为深入探讨淡水鱼类MC-LR去毒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黄燕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淡水鱼类 鲢鱼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基因cDNA全序列与5′调控区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8 2006年 淡水鱼类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GST)在微囊藻毒素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关键作用,因而也称为微囊藻毒素去毒酶.从淡水食毒藻鱼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肝脏通过简并引物克隆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cDNA核心序列,应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扩增该序列的5′末端和3′末端序列,最后通过序列拼接获得鲢鱼肝脏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鲢鱼肝脏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cDNA全长920bp,其中5′-UTR长74bp,3′-UTR长174bp,编码区长672bp,编码223个氨基酸.应用基因组步行法,在鲢鱼克隆得到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5′侧翼区878bp序列.与哺乳动物及海水鱼sGST基因不同,鲢鱼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的5′侧翼区,发现存在多个脂多糖反应元件(LPSRE),表明来源于毒藻的脂多糖可能对鲢鱼微囊藻毒素去毒酶基因表达有潜在调控作用. 廖婉琴 梁旭方 王琳 雷腊梅 韩博平关键词:CDNA序列 克隆 鲢鱼 鱼类神经肽Y基因及其食欲调控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005年 下丘脑的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是1982年首次从猪脑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含36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属胰多肽家族。NPY是促进脊椎动物采食量的一个最强有力的诱导因子,所研究过的脊椎动物各物种的NPY存在高度同源性。与哺乳动物相似,鱼类NPY的结合区域也主要位于食欲调节区域。NPY在鱼类摄食活动中也被证实发挥了重要的食欲促进作用。3种鱼类NPY受体在斑马鱼中被成功克隆,为鱼类NPY受体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廖婉琴 梁旭方 方玲关键词:神经肽Y受体 鱼类 大口黑鲈脂代谢相关基因NPY、UCP2、LPL、HL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大口黑鲈NPY基因cDNA全序列及UCP2、LPL、HL基因cDNA核心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大口黑鲈NPY基因cDNA全序列长664 bp,其中5′端非翻译区(5′-UTR)长53 bp,3′端非翻译区(3′-UTR)长311 bp,开放阅读框(ORF)长300 bp,编码99个氨基酸,即前体NPY。大口黑鲈前体NPY包括三个部分,2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36氨基酸组成的成熟NPY以及32个氨基酸组成的由Gly-Lys-Arg指示的NPY C端肽(CPON)。大口黑鲈UCP2、LPL、HL基因cDNA核心片段长度分别为737 bp、509 bp和666 bp,各自编码245个氨基酸、169个氨基酸和222个氨基酸。将4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通过MEGA3构建系统树,对这4个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进行了探讨。 于燕 梁旭方 李诗盈 廖婉琴关键词:大口黑鲈 NPY UCP2 LPL HL 克隆 鳜鱼两种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cDNA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0 2009年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著名的肉食性鱼类,容易成为环境毒素的富集体.论文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鳜鱼去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结构及进化上的地位,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了鳜鱼肝脏可溶性alpha型(GSTA)和rho型(GSTR)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鳜鱼肝脏GSTA、GSTR全长分别为1052bp、935bp,其中5′-UTR分别为118bp、55bp,3′-UTR分别为262bp、202bp,分别编码223、225个氨基酸.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鳜鱼GSTA与GSTR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与其分类所处的位置基本吻合. 程炜轩 梁旭方 李观贵 王琳 杨宇晖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克隆 鳜鱼 鲢鱼、鳙鱼、草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DNA的克隆及肝组织表达 被引量:11 2007年 利用RT-PCR技术分别从淡水食毒藻鱼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及草食性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组织扩增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cDNA核心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鲢鱼、鳙鱼、草鱼GPX的cDNA序列均为263bp,编码87个氨基酸。鲢鱼、鳙鱼、草鱼与斑马鱼(Danio rerio)(同属鲤科)、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鲈形目)等鱼类GPX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75%~93%;与人(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猪(Sus scrofa)、牛(Bos taurus)等哺乳动物GPX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较高,为76%~79%。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照,比较鲢鱼、鳙鱼、草鱼肝组织GPX cDNA的表达水平,鲢鱼、鳙鱼肝组织GPX的表达量远高于草鱼肝的GPX表达量,这与鲢鱼、鳙鱼大量摄入微囊藻毒素在鱼体内引发产生过量的脂过氧化物相适应。 何珊 梁旭方 廖婉琴 姚伟 李光照 朱伟峰关键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CDNA 食性 去毒 斑马鱼和鲢对微囊藻毒素与孔雀石绿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6 2009年 鱼类行为能准确地反映环境变化,并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将毒素敏感鱼类的行为作为标记,用以监测环境是可行的。用人工饲养、对环境毒素敏感的斑马鱼(Daniorerio)和对环境毒素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鲢(Hypophtha lmichthys molitrix)作为指示生物,检测其行为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和孔雀石绿(MG)的反应。结果表明,斑马鱼和鲢在2μg/LMC浸泡下未出现显著的行为反应,而在5μg/L的MC浸泡下,斑马鱼摆尾频率在10min后、移动速度在40min后显著性下降;鲢的摆尾频率与移动速度均在40min后显著性下降;0.5mg/LMG处理下,斑马鱼未出现显著性行为变化,而鲢摆尾频率与移动速度均在35min后显著性下降。 程炜轩 梁旭方 王琳 林小涛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孔雀石绿 斑马鱼 鱼类解偶联蛋白(UCP)基因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2008年 The regulation of energetic efficiency through the physiological uncoupling of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may be a common strategy developed early in evolution.Uncoupling protein families are transporters in mitochondrial inner membrane.There are five UCP homologs in mammalian genome.UCP1-3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each other,while UCP4 and UCP5(also called brain mitochondrial carrier protein-1,BMCP1) differ from them greatly.UCP1-4 were discovered not only in endotherms such as mammals and birds,but also in ectothermic vertebrates such as fish and amphibia.UCP5 was identified only in mammals.UCP1,which is only expressed in mammalian brown adipose tissue,mediates proton leakage of the proton gradient that is generated by the respiratory chain,and as a result,the oxidative energy is dissipated as heat.UCP2 and UCP3 function both in fever,ROS inhibition,fatty acid oxidation,the development of o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so on.Their expression regulations are complex.UCP4 and UCP5 diverge from other UCP further. UCP4 is uniquely expressed in brain,whilst UCP5 transcripts are present in multiple tissues,with an especially high abundance in brain.Their functions are still unclear,but they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processes similar to those suggested for UCP2 and UCP3. 梁旭方 王琳 马旭关键词:鱼类 活性氧 细胞凋亡 脂肪酸氧化 罗非鱼微囊藻毒素去毒相关基因克隆与活体表达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Solubl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催化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加合去毒代谢过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为sGST的去毒反应提供GSH,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则可抑制微囊藻毒素诱发活性氧导致的肝细胞凋亡。本研究从罗非鱼肝脏通过简并引物克隆sGST、GPX与UCP2基因cDNA核心序列,并应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扩增罗非鱼肝脏sGST基因cDNA序列5’末端和3’末端序列而获得其cDNA全序列。罗非鱼肝脏sGST基因cDNA全序列长861 bp,其中5’非翻译区(5-’UTR)为25 bp,3’非翻译区(3-’UTR)为16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9 bp,编码222个氨基酸,包含脊椎动物完整sGST的2个功能域:N-末端功能域(GSH结合位点)和C-末端功能域(底物结合位点)。罗非鱼sGST与真鲷、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斑马鱼同源性较高,达到64.3%—78.5%,而与人、大鼠、小鼠、牛、猪、鸡差异较大,氨基酸同源性为48.2%—55.9%。罗非鱼肝脏GPX、UCP2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80 bp、776 bp,分别编码92、258个氨基酸。罗非鱼GPX与条石鲷、虹鳟、斑马鱼、人、大鼠、小鼠、牛、猪GPX同源性均较高,达到69.6%—85.9%。罗非鱼UCP2与真鲷、斑马鱼、鲤鱼、欧洲白鲑(Leuciscus cephalus)、草鱼、人、大鼠、小鼠UCP2同源性更高,达到71.8%—93.8%。通过对罗非鱼(5—8 g)活体腹腔注射亚致死量MC-LR(50μg/kg bwt),发现微囊藻毒素对罗非鱼肝脏sGST基因表达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注射微囊藻毒素24h后sGST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80%。注射微囊藻毒素24h后,虽然罗非鱼肝脏GPX与UCP2基因mRNA表达水平亦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但两者均未出现显著性的变化(p>0.05)。本研究从基因表达调控的角度证实,罗非鱼肝脏sGST在微囊藻毒素去毒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说明罗非鱼肝脏GPX、UCP2基因可能在微� 王琳 梁旭方 廖婉琴 雷腊梅 韩博平关键词:罗非鱼 解偶联蛋白2 分子克隆 微囊藻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