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1021)

作品数:13 被引量:154H指数:8
相关作者:姚檀栋蒲健辰田立德皇翠兰王宁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冰芯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气候
  • 2篇同位素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中
  • 1篇阳离子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宇宙
  • 1篇宇宙成因
  • 1篇蒸发
  • 1篇色谱
  • 1篇色谱仪
  • 1篇盆地
  • 1篇气泡
  • 1篇气象
  • 1篇青藏高原中部
  • 1篇重结晶
  • 1篇稳定同位素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姚檀栋
  • 4篇蒲健辰
  • 3篇田立德
  • 3篇皇翠兰
  • 2篇段克勤
  • 2篇王宁练
  • 1篇徐柏青
  • 1篇董光荣
  • 1篇张克存
  • 1篇侯书贵
  • 1篇孙波
  • 1篇屈建军
  • 1篇霍文冕
  • 1篇霍文冕
  • 1篇孙维贞
  • 1篇李忠勤

传媒

  • 5篇科学通报
  • 2篇环境化学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Scienc...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冰川冻土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敦德冰芯气泡中记录的甲烷浓度变化被引量:6
1998年
通过对极地冰芯中气泡包裹气体的分析,可以恢复过去大气中的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
徐柏青姚檀栋田立德J.Chappellaz
关键词:冰芯气泡
中国境内又一种新成冰作用的发现被引量:24
1998年
我国学者 ,在青藏高原南部希夏邦马峰地区达索普冰川 70 0 0m处大平台 ,发现有重结晶 (或再冻结重结晶 )带 ,长约 3km ,宽超过 1km ,平均测厚达 350m以上 .文中详细叙述和讨论达索冰川成冰作用过程 ,夏季风所带来的丰沛降水。
姚檀栋蒲健辰王宁练田立德
关键词:成冰作用重结晶
7000m处冰芯中Pb记录揭示人类活动污染在加剧被引量:16
1999年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ICP MS)及相关的超净化技术 ,对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芯上部 40m样品中的超痕量Pb含量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 ,冰芯自下而上 ,Pb含量增长十分显著 .由于达索普冰川的特殊地理位置 ,局地Pb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Pb的主要来源可能是工业排放的Pb .而造成这种增长的原因是与希夏邦马峰相邻的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特别是含Pb燃料的燃烧释放的Pb增大 .
霍文冕姚檀栋李月芳
关键词:ICP-MS大气污染冰芯冰川
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冰芯中的环境变化信息被引量:5
1998年
皇翠兰姚檀栋蒲健辰段克勤王宁练田立德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芯古环境
敦德冰芯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环境记录被引量:12
2001年
基于青藏高原祁连山敦德冰芯中近130a来主要离子含量的实验测定结果,通过与高原其他冰芯的对比分析,确认冰芯中Ca2+和Cl-可以分别作为西北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湿变化的指示器,从冰芯化学成分变化特征的角度详细讨论了我国西北干旱区近代环境演化特征。发现近代我国西北干旱区最干旱时期发生在1920~1940年,柴达木盆地蒸发作用在1890~1915年最强烈。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北干旱区和柴达木盆地干旱程度逐渐缓解,到80年代干旱程度达到130a来的最低水平。
霍文冕姚檀栋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环境记录青藏高原钙离子柴达木盆地气候
DX-100型离子色谱仪用于冰雪样品中阴、阳离子的测定被引量:15
1998年
本文介绍了DX-100型离子色谱仪用于冰雪样品中阴、阳离子的测定,以东北五大连池地区白龙洞和水晶宫为例,介绍了阴、阳离子测定在分析化学物质来源和成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皇翠兰蒲健辰李忠勤侯书贵
关键词:离子色谱仪环境气象大气环境
青藏高原中部水蒸发过程中的氧稳定同位素变化被引量:30
2000年
作为青藏高原稳定同位素水文循环的一个重部分 ,1 998年夏首次在青藏高原中部的那曲和安多两地同时进行了水蒸发过程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观测研究 .模拟和实验结果都显示出了大气相对湿度对水蒸发过程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的显著影响 .模拟结果还显示剩余水中δ18O与剩余水比率呈指数关系 ,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 ,蒸发过程中剩余水中δ18O与剩余水比率更接近于线性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定量地表示出来 .从理论上与实验中都可以计算出不同相对湿度下蒸发分馏因子的大小 .并且实验结果与理论模拟结果较一致 .
田立德姚檀栋孙维贞NUMAGUTI Atusi
关键词:蒸发分馏氧稳定同位素青藏高原
达索普冰芯记录的过去2 ka来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变化被引量:15
2001年
通过对达索普冰芯气泡中包裹气体的提取分析,恢复了过去近2ka来大气中CH4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自工业革命(1750~1800)以来,达索普冰芯空气气泡中记录的CH4浓度呈快速的增长趋势,而在这之前,大气中CH4浓度在0.85mmol.mol-1上下波动,是目前青藏高原大气中CH4浓度((2.0±0.1)mmol.mol-1)的40%左右.与格陵兰及南极同时代的冰芯记录相比,达索普冰芯中记录的CH4浓度要高出15%~20%左右,且具有更强的波动性,这种波动灵敏地记录了气温的变化.
徐柏青姚檀栋
关键词:达索普冰芯古气候大气成分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from organic matter in Dasuopu glacier in Xixiabangma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被引量:17
1999年
A ser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snow and ice were identified from Dasuopu glacier in Xixiabangma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Organic compounds derived from natural organisms include n-alkanes ranging from C15 to C33, normal monocarboxylic acids of C6-C18, n-alkan-2-ones of C24-C31 and esters. The unstable compounds widely present in lower troposphere disppear in the middle-upper troposphere. I^ots of other organic compounds from petroleum residues were also unexpectedly identified from the glacier, covering pristane, phytane, extended tricyclic terpanes of C!9-C29 , C24 tetracyclic terpane, αβ hopane compounds of C27-C35 , and cholestanes of C27-C29 . The remote Xixiabangma region is unambiguously polluted from anthropology activities. The petroleum residues were proposed to be mainly from the Mideast and India, not from China. The organic pollutants from oil fires ignited during the well-known Gulf War which broke out in 1991 were also recorded in the glacier. Such organic indexes as nC29/nC!7, nC29/nC27 , nC29/ nC24 , C30-ketone/C30-ester, C24-tetracyclic-/C24-tricyclic-terpane and CPIn (n standing for n-alkanes) exhibit the same strong seasonal variation as δ180,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f the plateau. These ratios decrease in summer half year when the monsoon dominated, and increase in winter half year when the westerly stream jet dominated.
谢树成姚檀栋康世昌段克勤徐柏青L. G. Thompson
关键词:PLATEAUSNOWGLACIERRESIDUE
鸣沙表面结构特征与共鸣机制的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鸣沙发声机制是风沙物理学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自沙漠和海滩哑沙及敦煌鸣沙山鸣沙变哑的哑沙的冲洗实验、玻璃微珠表面化学溶蚀实验、表面覆盖实验及SEM的分析.发现:鸣沙发声与沙粒表面有无SiO2凝胶无关,也与其表面的化学组成无关,而与自然沙粒表面由风蚀、水蚀、化学溶蚀及硅凝胶沉淀等多种因素所形成的多孔(坑)状物理结构所构成的共鸣腔有关.其共鸣机制与亥姆霍兹共鸣腔相似.其次,粉尘或更细的黏粒等杂质侵入沙粒表面的孔洞所产生的阻尼作用,可导致鸣沙共鸣机制丧失而变为哑沙.因此,清除石英颗粒表面各种细小杂质对多孔结构的污染是恢复哑沙发声的有效途径.
屈建军孙波张克存董光荣蒋生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