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0802031)

作品数:9 被引量:94H指数:5
相关作者:方美云杨林花王书杰赵永强马亮亮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小板
  • 7篇血小板减少
  • 5篇免疫
  • 5篇免疫性
  • 4篇血小板减少症
  • 4篇免疫性血小板...
  • 4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血小板生成
  • 2篇血小板生成素
  • 2篇血小板特异性
  • 2篇血小板特异性...
  • 2篇糖皮质
  • 2篇糖皮质激素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方美云
  • 3篇杨林花
  • 2篇陈剑芳
  • 2篇张薇
  • 2篇赵永强
  • 2篇梁燕
  • 2篇王书杰
  • 2篇马亮亮
  • 1篇杨惊
  • 1篇贾治林
  • 1篇郭志萍
  • 1篇华宝来
  • 1篇孙慧
  • 1篇张茵
  • 1篇沈志祥
  • 1篇关艳春
  • 1篇单哲
  • 1篇鹿育晋
  • 1篇卢锡京
  • 1篇杨春燕

传媒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热休克蛋白90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糖皮质激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初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糖皮质激素(GC)受体(GR)亚型α、β、τ、ρ及热休克蛋白90(HSP90)与糖皮质激素抵抗(GCR)的关系。方法初诊ITP患者40例。28例患者接受泼尼松治疗,根据疗效分为糖皮质激素敏感(GCS)组(22例)和GCR组(6例)。以29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Rα、GRβ、GRγ、GRp和HSP90mRNA表达。分析患者组与正常组、GCS组和GCR组GRα、GRβ、GRγ、GRp、HSP90mRNA和HSP90/GRa的组间表达差异。结果ITP患者组HSP90mRNA的表达[0.91(0.48—2.21)]低于正常对照组[1.41(0.83—2.61)](P〈0.05)。GRdmRNA在GCS组明显高于GCR组(P〈0.05),GRβ、GRγ、GRp、HSP90mRNA的表达和HSP90/GRα在GCS组和GC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ITP患者存在HSP90mRNA表达的减少。ITP患者的GC抵抗与GRd表达减少有关;GRβ含量极低,可能不介导GC效应。
马亮亮梁燕方美云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糖皮质激素
改良MAIPA与网织血小板检测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特异性抗体及网织血小板(RP)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断中的意义及2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实验(MAIPA)检测90例ITP患者与20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NITP)血浆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Ⅰb/Ⅸ的特异性抗体;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以上患者RP%值。结果:①ITP患者抗GPⅡb/Ⅲa、抗GPⅠb/Ⅸ抗体共阳性率为33.30%,单一抗GPⅡb/Ⅲa抗体为8.89%,抗GPⅠb/Ⅸ抗体为12.22%;ITP初发患者血小板膜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58.73%,复发患者为44.44%,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应用前的MAIPA实验阳性率为58.46%,高于用药后的阳性率44.00%;PLT≤30×109/L的ITP患者MAIPA的阳性率58.18%高于PLT>30×109/L患者的阳性率48.75%,但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TP患者的RP%(5.45±5.78)与正常人(0.81±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TP患者RP%(0.89±0.06)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糖皮质激素前92.30%ITP患者高于对照,用药后为72.00%,用药前后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膜特异性抗体的MAIPA实验对ITP的诊断特异性高,单一抗体检测阳性率低,通过2种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MAIPA的敏感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抗GPⅡb/Ⅲa、抗GPⅠb/Ⅸ抗体的阳性率有影响。RP的检测对于ITP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也可用于协助激素治疗效果的判断。
单哲杨春燕方美云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网织血小板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1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累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起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受损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系SLE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因素.SLE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因素有多种,如骨髓巨核细胞系分化障碍,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脾肿大,血小板分布异常,以及药物影响等.本文就SLE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的研究进行综述.
黄文君方美云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
STAT4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其基本特征是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或自身抗体造成相应的组织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效价的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和/或自身抗体,且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的强度密切相关.T辅助细胞1型(T-helper cell type 1,Th1)、Th17细胞功能失调可诱导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1].
张薇杨林花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相关性STAT4多态性自身免疫应答组织细胞损伤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被引量:61
2010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空白对照方法,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rhTPO+达那唑)和对照组(达那唑)。两组患者在整个试验阶段均口服达那唑0.2g/次,3次/d。试验组皮下注射rhTPO1.0μg/kg,1次/d,疗程14d,停用rhTPO后观察14d。对照组口服达那唑14d后,如血小板仍≤20×109/L接受rhTPO治疗,用法如前,停用rhTPO后观察14d。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比较两组间第一阶段(前14d内)血小板计数增加的最高值和血小板计数的曲线下面积;次要终点是比较两组间第一阶段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对照组第二阶段应用rhTPO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入选患者1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3例和67例,最终进入FAS集者分别为73例和63例,进入PPS集者分别为60例和50例。主要终点FAS结果显示:试验组rhTPO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平均增加101.2×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109/L(P=0.0060);试验组血小板计数的曲线下面积74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2(P=0.0000)。次要终点FAS结果显示:试验组第一阶段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效+良效)分别为38.4%和6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P=0.0003)和36.5%(P=0.0104);对照组第一阶段第14天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接受rhTPO治疗后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31.1%和66.7%。试验组停用rhTPO后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但停药14d时仍维持在50×109/L左右。rhTPO对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胆红素、凝血试验、抗GPⅡb/Ⅲa和GPⅠb自身抗体无明显影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3%和26.2%,其中以肝胆指标异常最常见,分别为15.1%和16.9%。rhTPO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3.6%,主要有轻度嗜睡、头晕、短暂性视野缺损、过敏样反应和乏力等。结论 rhTPO是一种治疗
王书杰杨仁池邹萍侯明吴德沛沈志祥卢锡京李艳陈协群牛挺孙慧于力王昭张茵常乃柏张高魁赵永强
关键词:疗效
Fechtner综合征异常家系的临床与分子缺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一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家系的临床、实验室特点,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静脉血,分别进行全自动及人工血小板计数;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膜蛋白;透射电镜观察中性粒细胞胞浆包涵体。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9gene,MYH9)的40个外显子,分析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并直接测序确定突变位点。结果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巨大血小板占90%以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CD42a、CD42b)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小板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胞浆透射电镜可见无包膜分隔的包涵体,MYH9基因38号外显子第5521位核苷酸存在G→A杂合突变(GAG→AAG),从而导致其编码的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A(NMMHC2A)第1841位谷氨酸变为赖氨酸,正常对照及该家系正常者未见此突变。结论 MYH9基因点突变并伴有血小板减少及巨大血小板是Fechtner综合征的主要特征。
杨惊华宝来王书杰葛昌文范连凯韩晔华赵永强
关键词:血小板基因包涵体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热休克蛋白90的表达及与激素疗效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特点及与激素疗效、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44例初发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HSP90 mRNA,同时检测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将ITP患者按糖皮质激素(GC)治疗效应分为GC敏感组和GC抵抗组,再按年龄、性别、病程和病情进行分组比较,同时分析患者HSP90 mRNA与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抗体IgG的相关性。结果 44例ITP患者外周血PBMC的HSP90 mRNA中位数为0.90(0.48~2.52),32例正常人为1.40(0.82~2.65),正常人较ITP患者HSP90 mRNA有升高趋势,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人急性ITP患者HSP90 mRNA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患者(P<0.05)。GC敏感组HSP90 mRNA表达中位数高于抵抗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按性别、年龄和病情分组比较,可见年龄≤60岁较年龄>60岁患者,轻型较重型患者,HSP90 mRNA均有升高趋势,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ITP患者HSP90 mRNA水平与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抗体Ig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SP90 mRNA在急性ITP患者显著高于慢性患者,显示与病程密切相关,结合其在GC敏感组较抵抗组表达升高的趋势,推测其在ITP中表达下调与GC抵抗有关联。
马亮亮梁燕方美云贾治林司阳关艳春王雪娜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糖皮质激素类
FcγRⅢA-158V/F基因多态性与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倾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出血性疾病。
郭志萍陈剑芳张薇张耀方秦秀玉杨林花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基因多态性成人出血倾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免疫相关指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改良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化检测技术(MAIPA)、流式细胞术及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64例1TP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者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抗GP I b/Ⅸ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结果 ITP患者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频数[急性ITP组患者为7.6±4.6/105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慢性ITP组患者为5.3±3.0/105个PBMC]、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体、抗GPI b/Ⅸ抗体)的吸光度值(急性ITP组患者为0.51±0.11、0.48±0.06,慢性ITP组患者为0.49±0.10、0.46±0.09)、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7.09±9.86)%]、RP百分比[巨核细胞增多组为(24.85±19.18)%,巨核细胞正常组为(23.89±18.9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0.5/105个PBMC,0.33±0.06,0.41±0.03,(22.08±4 54)%,(8.19±2.46)%,P值均<0.05],其中急性ITP患者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高于慢性ITP患者(P<0.05).ITP组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60.88±14.59)%、(28.41±10.55)%、1.18±0.59]均低于正常对照组[(69.89±6.43)%、(35.38±5.05)%、1.64±0.29,P值均<0.05].ITP患者巨核细胞增多组TPO水平(72.09±41.64)明显低于ITP患者巨核细胞正常组(118.60±70.72,P<0.05),与正常对照组(75.37±26.3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泌GPⅡb/Ⅲa抗体B细胞、血小板特异性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RP%及TPO在ITP诊断及指导定向干预治疗中有一定的意义.
陈剑芳杨林花冯建军常丽贤刘秀娥鹿育晋
关键词:紫癜特发性血小板生成素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网织血小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