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ZZ002)
- 作品数:23 被引量:42H指数:4
- 相关作者:亓光池忠军李广文张泽洋王芝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试论政治诠释学的根本任务、核心范畴与基本方法被引量:3
- 2013年
- 在构建话语体系备受瞩目的今天,语言与政治的关系已经深深地嵌入当代政治哲学的肌体,理解问题和解释过程逐步在政治理论的语言转向中成为政治哲学的重要论题。政治诠释学是在诠释学普遍适用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有助于解决政治学领域的"语言-概念乱象",应是当代政治哲学有效应对"分析哲学和经验主义"质疑的重要理论。建构政治诠释学,必须充分理解"本文"、"视域"、"前理解,或传统、先见"、"法权现象"和"作为解释性框架"等核心范畴,通过效果历史法、视域融合法和理解循环法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索和解决"政治理解如何可能"这一根本任务。
- 亓光
- 关键词:语言
- 作为公共生活技艺之道的政治哲学被引量:1
- 2017年
- 政治哲学不但显现于伟大著作之中,而且是人们在公共领域的行为指南,成为对公共性商讨与争论的技艺之道。因此,当代政治哲学需要从理想彼岸的设计之思中解放出来。在公共生活中,政治哲学不仅是实然状态的反思与应然状态的解释,更是实现这种反思与解释的技艺之道。超越追求中立性政治真理的局限性,政治哲学需要为人的政治选择提供判断、决定、主张或服从的能力,这是它的实践性所在。这体现在:在超越追求客观共识的政治科学与追求最优结果的政治哲学之上的,是使人真正具备积极的批判思维能力、建设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完备的阐释能力、包容的沟通能力以及系统性的信息控制能力等为要件的作为公共生活技艺的政治哲学。由此,政治哲学不再是空中楼阁,既揭示了政治事务的争辩本性,又实现了人在追求理想政治状态过程中变得更加明智的价值追求。
- 亓光
- 关键词:公共生活政治哲学正义
- 话语分析与正义——多学科学术话语体系中的正义理解
- 2016年
- 在政治哲学中,正义是一个本质存疑的概念,其与应得理论、自由主义、福利主义与多元主义等语境以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话语体系关系密切,也因此表现出了模糊性的话语特征。对此,传统的正义理论缺乏话语意识,需要对正义概念进行话语分析,其核心要务是展现正义之要素,标准是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衔接而成为特定的节点,并进而在不可能实现的完备性中以话语空指的形式辐射影响到社会诸领域,并通过正义话语的模糊性分析框架的建构才能凸显正义解释之争中如何认识正义作为本质存疑概念的"政治性"。由此,理解正义就是在正义概念的不确定性中不断扩展对诸多争议解释的新理解,这便会促发一个正义的政治哲学变革,即"理解的正义"。
- 亓光
- 关键词:正义话语分析
-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政治整合功能及其实现
- 2015年
- 政治整合是社会组织的重要功能。为了克服我国社会组织的政治整合功能未能充分实现的弊端,应在准确辨识社会分化和社会组织的功能不足,以及充分理解与社会组织政治整合相关的概念框架的基础上,阐释社会组织政治整合功能的必要性,分析其发挥政治整合功能的切入点。继而,依据最大共同性原则,检视西方经验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实际,在社会组织实现政治整合功能的主要实践模式中加以选择和实践。
- 亓光
- 关键词:社会组织政治整合法团主义
- 当代西方转型正义话语批判被引量:5
- 2018年
- 转型正义是西方正义话语提出的新命题。以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为理论内核,转型正义主张在转型国家中对西方正义话语的普遍接受与无差别实现。在转型正义语境中,通过"动机—制度"与"主体—层次"的出场性论证,主张并凸显了"人的正义"和"全球正义"两大基本话语要义。然而,基于普世价值必然性判定之上的"人的正义"和"全球正义"只不过是自由主义正义话语借"转型"之际的当代表达或图像再塑而已。正是在转型正义话语的"表意与本意"的矛盾中,它的帝国化话语属性逐渐显露出来。在本质上,这种帝国化的正义话语是基于道德乌托邦理念的资本主义世界主义的对抗性话语方案,最终目的是让后发国家放弃对国家主权的政治保护,而皈依以西方国家的制度正义方案为蓝本的"转型正义话语"。因此,只有认真批判当代西方转型正义话语,才能发现它的持续性问题,后发国家才能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转型正义"。
- 亓光
- 关键词:全球正义
- 经济正义的兴起与衰落被引量:2
- 2016年
- 经济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重要范畴,可以被具体化为分配正义与交换正义。理解经济正义的科学内涵必须根植于这一概念的语义变迁,立足社会生产方式与经济社会关系的相关性。通过观察经济正义概念的历史兴衰,能够确定决定其产生、形成、繁荣、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断发生的经济变革。因为经济正义概念始终代表了传统政治社会的价值诉求对市场价值追求的批判,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与经济正义概念之间是无法共存的。而经济正义概念之所以在20世纪出现了"复兴"的迹象,是由于它的基础、对象与内容被资本主义逻辑侵蚀而泛化了。面向未来,经济正义概念的衰败似乎不可避免,它要么将不再是民主国家的优先性价值,要么将会被某个人类自我实现的新概念取代。
- C.B.麦克弗森亓光
- 关键词:经济正义分配正义交换正义
- 正义之前:古典政治德性及其教育——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被引量:2
- 2017年
-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是经典诠释与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正义问题的地位举足轻重。从经典诠释角度看,《尼各马可伦理学》与《政治学》中的正义观存在片面解读问题,需要元典解释,以此揭示正义作为政治德性的总体性、属人性与实践性的特征;从政治哲学角度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德性及其教育与正义观之间的关系存在被割裂的问题,特别是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划分限制了今人对政治德性的完整理解,该问题可以通过公民政治德性的逻辑诉求、德目内容以及政治性教育的实现等方面的分析而得以重勘。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德性论及建构其上的正义观不仅深刻影响了马克思的正义观,而且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特别是公民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 亓光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政治正义
-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话语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愈发重视社会公正问题,围绕公平、正义、公道等核心概念发表了内容极为丰富的系列讲话,逐渐形成了习近平"一体两翼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话语。所谓"一体",即从政治价值出发,彰显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中心,社会共同价值的核心是公平正义,公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方向。而此种公正话语的"两翼"则是强调一方面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将公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凸显治国理政的关键在于公平正直,明确公正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准绳的价值地位;另一方面则从社会主体的公正认同出发,着力体现公正的可体验性,体现出社会公正感是政治共识的基础,将公正具体化为一切可体验的获得感。三者之间,主次明确、相互拱卫、缺一不可,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公正观发展与创新的时代贡献,彰显了当代公正理论的中国智慧与话语自信。
- 亓光池忠军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
- 旧问题与新思考: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的政治话语性阐释
- 2017年
-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必须基于"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之解,而关于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主要有三种解释模式:"伍德-塔克命题"及其争论、关键或核心概念说、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说。比较之下,马克思政治哲学语境说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合理性,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对此,公正话语的诠释作为公正话语的整体范畴观与现实公正经验的政治话语分析的综合有助于对"马克思有无公正理论"的深入辨析。具体而言,公正话语的诠释能够深化对公正概念的认识,这是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前提;能够客观揭示因公正作为本质存疑概念而造成的解释困境与理论分歧,使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超越公正的一般性辩护并避免自由主义式的循环论证;还能够破除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研究在思维、路径与方法上的局限性,提供一种除魅式的理论论证。
- 亓光
- 关键词:公正理论
- 政治诠释学:义界、特征与相关性被引量:1
- 2014年
- 政治诠释学是一个新课题。诠释学作为政治诠释学的基础决定了它的本质属性、理论视野、认识结构、基本方法和具体内容。特别是在政治哲学与诠释学在交叉过程中,政治诠释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基本义界。它是诠释学观点普遍性的自然延伸和自觉应用,是在政治领域内对理解方式的共同性的承认,也是一种具体的诠释学经验。总体上看,政治诠释学具有整体性、对谈性、劝导性、反思性等四大基本特征。这些特性使之与哲学诠释学、政治的诠释理论(解释的政治学)、法学诠释学和"诠释学的伦理学"相区别,成为一个具体、历史和实践的当代诠释学范型。
- 亓光
- 关键词:诠释学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