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金(02088011) 作品数:12 被引量:28 H指数:4 相关机构: 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金 安徽省林业重点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竹亚科刚竹属植物的修订(Ⅳ)——Phyllostachyshispida的恢复及其近缘种的分类 被引量:4 2013年 在模式标本考证、居群调查和引种栽培的基础上,确认毛壳竹(Phyllostachys hispida S.C.Li,S.H.Wu et S.Y.Chen)与乌竹(P.varioauriculata S.C.Li et S.H.Wu)在新秆性状、秆箨颜色、箨舌高度及颜色、叶鞘毛被上有较大的区别,应作为独立的竹种看待。小叶光壳竹(P.varioauriculata var.glabrata G.H.Lai)也因新秆下部一段呈扁圆形、秆箨基部具长柔毛,叶片很小等特征而明显不同于乌竹,应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竹种,但由于存在晚出同名问题而给出新名称P.microphylla G.H.Lai。同时还描述了毛壳竹的一新变种,即光壳竹(P.hispida var.glabrivagina G.H.Lai)。日本所产的姬淡竹与毛壳竹属于同一种系,因其学名P.humilis Muroi为一裸名,应予废弃。 赖广辉关键词:竹亚科 刚竹属 刚竹属2个变型的新命名及花叶唐竹的新异名 被引量:1 2013年 新近描述发表的斑毛竹(变型)其学名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Pubescens'f.porphyrosticta G.H.Lai,X.Q.Hua et W.W.Zhou,因建立在栽培变种这一非正式分类单位之下,而黄条燥壳竹(变型)的学名Ph.hirtivagina G.H.Lai f.flavovittata G.H.Lai则置于当时未被正式描述发表的种名之下,故2者均属无效,应予废弃。根据其原发表时作为模式的同号标本,兹将斑毛竹重新命名为Ph.edulis(Carr.)H.de Lehaie f.porphyrosticha G.H.Lai,黄条燥壳竹重新命名为Ph.hirtivagina G.H.Lai f.luteovittata G.H.Lai。在比较花叶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Sieb.ex Makino)Makino var.luteoloalbostriata S.H.Chen ex Z.Z.Wang与Sinobambusa tootsik(Sieb.ex Makino)Makino f.albostriata Muroi ex S.Suzuki原始描述的基础上,认为2者的形态特征几乎完全一致,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赖广辉关键词:竹亚科 刚竹属 新异名 安徽竹亚科苦竹属植物的分类修订 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并结合文献考订,认为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的后选模式种为McClure指定的青苦竹P.communis(Makino)Nakai(=P.chino(Franch.et Savat.)Makino),而非川竹P.simonii(Carr.)Nakai,篱竹P.hindsii(Munro)Nakai或大明竹P.gramineus(Bean)Nakai。经对安徽苦竹属植物系统整理,承认安徽产该属植物5种,分别为苦竹P.amarus(Keng)Keng f.,斑苦竹P.maculatus(McClure)C.D.Chu et C.S.Chao,衢县苦竹P.juxianensis Wen et al.,仙居苦竹P.hsienchuensis Wen和光节苦竹P.glabrinodus G.H.Lai(新种),排除了高舌苦竹P.altiligulatus S.L.Chen et S.Y.Chen,华丝竹P.intermedius S.Y.Chen,硬头苦竹P.longifimbriatus S.Y.Chen,实心苦竹P.solidus S.Y.Chen和宜兴苦竹P.yixingensis S.L.Chen et S.Y.Chen 5个种在安徽的分布。 赖广辉关键词:植物学 竹亚科 分类学 竹亚科刚竹属一些种下变异类型分类地位的再认识 被引量:2 2012年 对《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中记载的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24个栽培型的分类地位作了重新评述,认为其变异是自然发生的,应给予一个适当的分类等级。将其处理为1种、1变种、21变型及1栽培型,并提出4个新组合和18个新异名。 赖广辉关键词:竹亚科 刚竹属 四种刚竹属植物花器官形态描述(英文) 2018年 该文根据采自华东地区的一些刚竹属植物居群中的可靠花枝标本,结合现场调查和形态解剖观察,描述和增补了白哺鸡竹、瓜水竹、谷雨竹、云和哺鸡竹的花序、假小穗和花部形态特征,并提供了显示花枝外貌和花器官主要特征的照片。瓜水竹的花序呈头序,小花较短,应属于水竹组;而其余3种的花序呈穗状,小花较长,应归隶刚竹组。所有的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安徽省广德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竹类标本室中。 赖广辉关键词:竹亚科 刚竹属 花部形态 白哺鸡竹 试论竹子分类和种系鉴定中的若干方法问题 被引量:7 2013年 竹类植物不常开花,一般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因而竹子的营养体特征对其分类和种系鉴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竹子的营养体形态变化多端,不易把握,给分类和种系鉴定造成困难,因此应坚持居群概念,摸清和掌握居群中和居群间个体形态变异的幅度,以提高竹子分类和种系鉴定的可靠性;同时尽可能地采集竹秆不同部位的秆段和秆箨,辅之以其他营养器官,制作成一套完整的营养体标本,以供正确鉴定与分类之用;也应更多利用竹种园中的种质资源,依据充分发育后的竹丛进行形态特征的补充和修订,使各竹种形态学的描述更趋准确和完善。 赖广辉关键词:竹子 标本采集 种质资源 竹亚科刚竹属植物的修订(Ⅴ) 被引量:3 2013年 在模式材料、实物照片或采集物观察比较以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原始描述,对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中最后一批存疑或悬而未决的拉丁双名进行了考订。分别将彭县刚竹P.sapida并入石绿竹P.arcana,P.balansae并入桂竹P.bambusoides,金竹仔P.subulata并入寿竹P.bambusoides f.shouzhu,广州刚竹P.cantoniensis并入水竹P.heteroclada,大节刚竹P.lofushanensis和刺芒刚竹P.aristata均并入笔笋竹P.nidularia f.basipilis,贵州刚竹P.guizhouensis并入毛金竹P.nigra var.henonis,台湾石竹P.lithophila并入刚竹P.sulphurea var.viridis,均作为异名处理;讨论了产于越南的3个种的归属问题,推测P.caobangensis可能与桂竹P.bambusoides为同种,而P.baccanensis和P.vietbacensis可能均与假毛竹P.kwangsiensis为同种。 赖广辉关键词:竹亚科 刚竹属 新异名 国产川竹植物的名实考订 被引量:1 2013年 在野外调查和文献考证的基础上,讨论了国产鉴定为Pleioblastus simonii(Carr.)Nakai这种竹子的名实问题。事实上国产这种竹子与日本产P.simonii(Carr.)Nakai在形态特征和自然分布上有较大的区别。日本产的秆箨宿存不落,秆圆筒形,分枝一侧不扁平,花序为具有穗柄的单次发生的真花序,内稃先端2齿裂,花药绿黄色;而国产的秆箨早落,秆节间分枝一侧2/3扁平,花序为侧生于枝节而无柄的续次发生的假花序,内稃先端钝通常不2裂,花药紫色。据进一步研究表明,国产这种竹子实际上乃是1998年已经命名发表的白纹短穗竹(Brachstachyum albostriatum G.H.Lai),并在此依据其形态特征组合到业平竹属(Semiarundinaria Makino ex Nakai)之中。现知白纹业平竹(Semiarundinaria albostriata(G.H.Lai)G.H.Lai)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一带,以安徽南部较为常见。 赖广辉关键词:竹亚科 刚竹属植物非笋期营养体分类的初步研究 2015年 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 et Zucc.)是一个主产于中国,大约有60 种的竹亚科大属,当前其属内种间的划分和鉴定主要依据秆箨和新秆的特征.然而,本属植物的笋期大多仅持续20~30 d,其他时间很难见到鲜笋或新鲜秆箨和新秆.应用现今流行的分种检索表和形态特征来鉴别处于非笋期营养生长状态的竹种往往作用不大,这就需要重新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解决这一问题.据长期的野外调查和栽培植物的定点观察,一些性状,如秆的节内距、小枝及叶的排列方式、叶耳及繸毛存在与否及其排列方式、叶舌是否伸出、叶片背面毛被状况等可以作为本属植物非笋期分类的重要依据.如果把握得恰当,利用这些性状和其他特征的组合可以在非笋期将本属现知的所有竹种划分开来,并据此编制了此期的分种检索表. 赖广辉关键词:竹亚科 刚竹属 检索表 早竹的正确学名及原植物考证 被引量:6 2016年 概述了早竹学名变动的历史沿革,支持将Phyllostachys violascens(Carr.)A.et C.Riv.作为早竹的正确学名,而将Ph.praecox C.D.Chu et C.S.Chao减为其异名的分类学处理结果。通过文献考证和实物照片比较分析认为,在国产早竹复合体中,产于浙皖毗连地区的新秆深绿带紫色、密被白粉、节部紫色,老秆灰绿色或黄绿色并有暗黄色或淡褐色纵条纹,其土名称之为"土早竹"(也称"宽叶早竹")这一类型与Ph.violascens(Carr.)A.et C.Riv原植物相符。而Ph.praecox C.D.Chu et C.s.Chao模式植株则为栽培品种"余杭早竹",但其原发表时的营养器官形态描述中混有"土早竹"的特征。随着近20余年来"土早竹"资源的锐减,应加强其保护。 赖广辉关键词:竹亚科 刚竹属 早竹 学名 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