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77-2010)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沈杏培姜瑜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如何写“病”,怎样归“罪”——范小青《赤脚医生万泉和》和莫言《蛙》合论被引量:3
- 2013年
- 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和莫言的《蛙》无疑都是关于“病”与“罪”的书。这两篇小说都将目光对准了当代农村,以较大的时间跨度演绎社会医疗、国家计生方案在农村的执行和演变,在此背景下再现特殊历史中的人性畸变与生存世相。“后窑大队”和“高密东北乡”成为安置医学和医疗话语的地理图标,在这个地标上,
- 沈杏培
- 关键词:赤脚社会医疗时间跨度
- 奥斯维辛叙事视域下本土小说的文革叙事反思——当代小说文革叙事的困境与出路被引量:2
- 2012年
- 尽管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与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奥斯维辛大屠杀在历史起源、内容和实质上有着显见的区别,但作为极端年代的灾难事件,二者对人类理性和生存秩序的破坏、对社会进程的中断以及对民众和知识分子的精神戕害等都有着某种类似,尤其在文学叙事上二者同属灾难叙事。从文学叙事的角度来看,西方的奥斯维辛叙事在价值尺度、精神气质、叙事模式上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范式和传统,与之相比,中国当代小说的文革叙事显示出忏悔主体的缺席、价值关怀和主体信仰的深度缺失等病症,这也昭示出当代作家在文革书写上缺乏批判的反思尺度和信仰的价值尺度。
- 沈杏培姜瑜
- 关键词:奥斯维辛文革题材小说文革叙事
- 作家如何“读史”——刍议新时期作家对“文革”历史的文学叙述
- 2011年
- "文革"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作家面对的最近也最压抑的历史,对这段历史的描述,不同作家的叙述与书写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形态。论文考察新时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作家,面对文革这段历史时,这些读史者是如何去"读"和"叙",对文革的历史叙述存在哪些历史误区与困境,如何建立关于文革的历史叙述的有效而丰富的生态。
- 沈杏培姜瑜
- 关键词:新时期作家文学叙述
- 当代小说如何讲述“文革”历史起源被引量:1
- 2012年
- 德国历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道,“在关于不幸事件的意识中,我们不仅倾向于了解过去个别发展的相对封闭性,而且还倾向于了解迄今正在圆满结束的整个历史过程。”
- 沈杏培姜瑜
- 关键词:历史起源当代小说雅斯贝斯历史学家
- “群众”话语的历史变迁: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被引量:1
- 2012年
- 在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群众”是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关键词,群众既是人物形象,也是主题话语,也可以是某类母题。事实上,与阶级斗争、进化史观属于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一样,群众或人民史观也是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和话语体系,这一概念在近三十多年的小说中经过文学的演绎经历着不断的变迁。但‘群众”在文学或历史中并非总会被关注。俄国历史学家阿龙针对普通群众在历史学研究中的缺席,呼吁历史学家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的无名群众,
- 沈杏培
- 关键词:历史变迁主题话语群众唯物主义进化史观历史学研究
- 代际差异与新时期作家的文革叙事分野被引量:3
- 2011年
- 从代际差异的角度分析新时期三十年小说的文革叙事是一个重要而相当有效的研究视角。出生于20世纪50、60和70年代的作家,由于各自不同的历史遭遇、文化教育和知识系统,形成了具有代际意义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并进而影响到文学叙事上具有代际差异的审美趋向和叙事范式,这种代际差异典型地表现在三代作家90年代以来的文革题材小说中。
- 沈杏培姜瑜
- 关键词:代际差异文革叙事新时期作家
- 政治文化与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叙事空间
- 2013年
- 存新时期之初的小说中,如果说“人”的意识的苏雕和“人”的话语的建立以1985年、1986年间“文学丰体性”“文学向内转”等文学事件和口号作为标志的话,那么1977—1985年间的“文革”叙事更多表达的则是“网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这几年的“文革”叙彝,并没有脱离所谓“新时期共识”,
- 沈杏培
- 关键词:叙事空间政治文化小说文学事件民族意识
- 刍议当代小说的见证叙事——以“文革”题材小说为对象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见证文学是指为历史作见证的文学,当代作家在"文革"后的30多年里,通过小说对"文革"进行了自觉而持续的书写,这类丰富多姿的"文革"叙事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了"文革"历史对于中国社会和个体造成的创伤和破坏,见证了"极端年代"的社会景观和人性景观,这类小说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确实起到了见证历史的作用,开创了见证叙事的历史传统。论文分析了"文革"叙事的见证功能、如何见证历史以及这类文学叙事见证历史的意义等问题。
- 沈杏培姜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