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N2001)

作品数:12 被引量:119H指数:8
相关作者:陈辉冯金玲杨志坚陈世品李颖林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福建省农业科技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油茶
  • 3篇芽苗
  • 3篇芽苗砧
  • 3篇芽苗砧嫁接
  • 3篇锥栗
  • 3篇嫁接
  • 2篇性状
  • 2篇愈合
  • 2篇愈合过程
  • 2篇栽培
  • 2篇实生
  • 2篇套种
  • 2篇土壤
  • 2篇无性系
  • 2篇嫁接口
  • 2篇根际
  • 2篇果实
  • 2篇果实发育
  • 2篇果实生长
  • 2篇果实生长发育

机构

  • 12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2篇陈辉
  • 7篇冯金玲
  • 6篇杨志坚
  • 3篇陈世品
  • 3篇郑国华
  • 3篇李颖林
  • 2篇王遥
  • 2篇郑新娟
  • 2篇汤佳
  • 2篇刘伟
  • 1篇李煜
  • 1篇陈俊杰
  • 1篇白玉娜
  • 1篇李煜

传媒

  • 3篇森林与环境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锥栗主栽农家品种表型性状变异及选择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以福建省建瓯市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为材料,研究其果实及叶片形态、果实营养成分含量、生长与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锥栗农家品种的变异丰富,选择潜力较大;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利于开展表型性状的联合选择。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91%~64.29%,平均变异系数为27.32%,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单株产量与单株结苞数相关系数最高为0.828。各个性状的重复力较高,平均为0.805。对17个锥栗农家品种的表型性状进行标准化排序,排名前3位的是乌榛、油榛和处暑红;按果实营养成分含量及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排序,处暑红、乌榛、大尖嘴表现优良。对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17个农家品种分为4大类,第I类:处暑红;第II类:油榛;第III类:大苞榛、铁锥、大尖嘴、红仔榛;第IV类:黄榛、白露仔、小尖嘴、牛角仔(晚熟)、双峰子、牛角仔(中熟)、中尖嘴、油桐仔、乌榛、乌壳长芒、欧宁仔。研究结果为选育高产优质锥栗新品种奠定基础。
李颖林董蒙蒙陈辉李煜郑国华顾光仕郑芳奕
关键词:锥栗表型性状
油茶芽苗砧嫁接口愈合过程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芽苗砧嫁接口的愈合过程进行组织解剖学研究。观察结果表明:(1)在嫁接后的第4天,嫁接口产生隔离层;在嫁接后的第8天,嫁接口的砧木产生愈伤组织;在嫁接后的第16天,嫁接口的接穗产生愈伤组织;在嫁接后的第22天,嫁接口的砧木与接穗连接;在嫁接后的第29天,嫁接口的形成层分化形成;在嫁接后的第35天,嫁接口的愈伤组织维管束形成,接穗连接成功。(2)油茶芽苗砧嫁接部位愈伤组织形成前,芽苗砧木的解剖结构在短时间内加速发育,逐渐与接穗的组织结构相似。(3)嫁接口的形成层和其它薄壁细胞组织均能产生愈伤组织,但形成层是其主要来源。
杨志坚冯金玲陈辉
关键词:油茶芽苗砧嫁接愈合
基于SRAP的锥栗主栽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利用从256对中筛选出的10对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引物组合对福建省建瓯市的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10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了200个条带,多态性带数(NPB)183个,占总条带数的91.5%,引物组合em2me8和em5me9的多态性条带百分比(PPB)均为100%;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08 2~0.797 8,平均为0.653 0,大尖嘴(DJZ)和中尖嘴(ZJZ)的亲缘关系最近,DJZ与双峰子(SFZ)的亲缘关系最远。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5 7时,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可分为3大类:第I类包括3个农家品种,为处暑红(CSH)、SFZ、乌壳长芒(WKCM);第II类包括11个农家品种,为大苞榛(DBZ)、牛角仔(晚熟)(NJZWS)、乌榛(WZ)、铁锥(TZ)、牛角仔(中熟)(NJZZS)、欧宁仔(ONZ)、红仔榛(HZZ)、黄榛(HZ)、油桐仔(YTZ)、白露仔(BLZ)和油榛(YZ);第III类包括3个农家品种,为DJZ、ZJZ和小尖嘴(XJZ)。引物组合em2me8构建了锥栗农家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锥栗杂交育种和遗传作图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董蒙蒙陈辉李颖林郑芳奕郑国华李煜
关键词:锥栗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油茶芽苗砧嫁接口不同发育时期差异蛋白质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以油茶芽苗砧嫁接口为试验材料,运用蛋白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研究嫁接口不同发育时期(嫁接后第4、8、16、22、29和35天)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分析获得40个差异蛋白,其中9个差异蛋白可能与芽苗砧嫁接口愈合有关.嫁接一方面刺激嫁接口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信号传导、能量代谢、物质合成和激素调节;另一方面刺激部分酶活性,提高细胞抗性,促进油茶芽苗砧嫁接口愈合.
冯金玲杨志坚陈辉
关键词:油茶芽苗砧嫁接
5种栽培模式对油茶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以毛豆、花生、绿豆、四季豆套种及覆草为试验栽培模式,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油茶、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模式对油茶新梢生长、单株产果量及出油率有显著影响,但对鲜出籽率影响不明显;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比非根际土壤高;综合分析得出在油茶林下套种毛豆和绿豆2种模式最好。细菌与真菌、各种土壤酶活性以及出油率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细菌可作用为判断土壤肥力状况的生物学指标。
冯金玲郑新娟杨志坚陈世品陈辉
关键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套种
油茶芽苗砧嫁接体愈合过程AFLP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探讨油茶芽苗砧嫁接体愈合过程中嫁接口和接穗是否发生基因变化,利用AFLP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油茶芽苗砧嫁接口,油茶芽苗砧愈伤口以及接穗母树、砧木和接穗萌发芽的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芽苗砧嫁接口发育过程中,条带数变化相对比较大,特别是在嫁接移栽后的第4、16、24、35天,愈伤口条带数的变化是在移栽后第0天至第18天间;接穗母树、接穗萌发芽和砧木存在13条特异带,10条在接穗萌发芽DNA中存在,其中5条为接穗萌发芽特有条带,5条在砧木茎中存在。
冯金玲杨志坚陈辉
关键词:油茶芽苗砧嫁接基因AFLP
水分胁迫对油茶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选择一年生油茶优株闽43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在不同时期测得的土壤含水率作为不同处理组,研究其生理生化指标,并作出显著性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胁迫35 d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16 mg·g^-1和4.91μg·g^-1·min^-1。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都在胁迫75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64 mmol·g^-1、347.90μg·g^-1和0.261μg·g^-1。可溶性蛋白则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胁迫75 d时降至最低值4.77 mg·g^-1。综上所述,油茶苗在轻度胁迫时期(15-25 d)能够正常生长,中度胁迫时(25-45 d)出现抗逆机制,重度胁迫时(45-75 d)则发生枯萎直至死亡。持续干旱的油茶苗最好能够及时浇水,以免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
刁兆龙陈辉冯金玲刘伟王遥
关键词:水分胁迫生理生化指标
油茶优良无性系‘闽43’和‘闽60’果实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闽43’和‘闽60’所产果实为试材,研究油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闽43’和‘闽60’种子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和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活性均在9月至果实成熟期间快速上升,基本上与种子内油脂合成的高峰期相吻合,ACCase和PPase活性与种子中粗脂肪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油茶种子内ACCase和PPase活性促进了油脂合成。两无性系种子的粗脂肪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油脂的积累伴随着蛋白质与糖类的代谢、分解与转化,推测一部分的蛋白质和糖类可被代谢转化形成油脂。
陈俊杰汤佳陈辉郑国华郑钰铟刘国敏
关键词:油茶果实生长发育
锥栗主栽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给锥栗杂交育种和遗传作图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福建省建瓯市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农家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筛选出的12对引物组合扩增的片段大小主要在50~2 000 bp之间,共扩增出180个位点,多态位点163个,占90.56%;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09 2~0822 1之间,乌壳长芒和牛角仔(晚熟)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中尖嘴与白露仔的相似性系数最小,且在相似性系数为0.60处,大尖嘴和中尖嘴单独聚为I类,在相似性系数为0.77处,第II类又被分为A^H共8个组;SSR引物组合Cs CAT33和Cm TCR4共同构建了17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的DNA指纹图谱。
董蒙蒙陈辉李煜郑国华李颖林郑芳奕
关键词:锥栗SSR
套种模式对油茶生长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研究5种套种模式(分别套种毛豆、花生、绿豆、四季豆及覆草)下油茶成年林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套种模式均显著改善了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了油茶生长及结果能力。5种套种模式的土壤容重比对照减少了0.07-0.21 g·cm-3,其中绿豆套种模式最小;非毛管孔隙度以毛豆套种模式最高;毛管孔隙度以花生套种模式最高;总孔隙度以绿豆套种模式最高,且绿豆、毛豆及花生套种模式的总孔度均超过50%。说明绿豆、毛豆、花生套种模式可以增加油茶林根际土壤的通透性。土壤含水率、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都是绿豆套种模式最高,覆草套种模式最差,说明绿豆套种模式涵养水源功能最强。土壤p H变化范围在3.47-5.02之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毛豆套种模式最大;全磷含量,覆草套种模式最高,其次是毛豆套种模式;有效磷含量,四季豆套种模式最高,其次是毛豆套种模式。说明毛豆套种模式可以提高油茶林的根际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得出栽培油茶最重要的2个因素是水分和土壤通气状况。综上所述,油茶林下套种绿豆和毛豆有利于保持和提高油茶成年林的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
冯金玲郑新娟杨志坚陈世品陈辉
关键词:生态栽培油茶根际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