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K089)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 相关作者:李宝杰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陕西民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比较与分析——以闹秧歌、闹社火为例被引量:8
- 2012年
- 陕西的行省格局起自元代,自清康熙二年最终确立并沿袭至今。自然地理上,以南部的秦岭分界,将岭北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岭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容含在一个省区内;以关中腹地渭河冲积平原与关中北部黄土高原为分界,形成了平原与高原的过渡与接壤。人文地理上,缘地而起的农耕文明不仅孕育出了秦岭南北不同的文化走向——关中/中原官话区和陕南/西南官话区;而且孕育了农耕文明与草原牧业文明长期绳结缠绕的陕北/晋语方言区。形成了以关中平原文化亚区为核心,向陕北高原文化亚区、陕南汉水谷地文化亚区辐射的不同文化风俗相互交融的区域性文化格局。表现在艺术上,因其区域性历史地理环境及民俗文化等因素影响,"三秦"诸亚区的艺术构造、艺术趣味多有不同,即就是同一品种类型,也因其地缘、民俗以及文化传承的影响而发生变异,比如每年迎春活动中的闹秧歌、闹社火即为典型之一。本文仅择取称谓、表演形式两方面做比较,即可见出民间艺术品种在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对所属亚区文化环境以及民俗生态的强烈依附性。
- 李宝杰
- 当陕北传统音乐文化遭遇现代——兼及传统文化的“本生态”、“衍生态”、“再生态”问题被引量:1
- 2013年
- 陕北传统音乐文化的源头在陕北乡村生活里,陕北传统音乐文化必定作用于陕北乡村社会生活需要。然而,当乡村社会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么,稳固在乡村民俗活动中的音乐形态及其音乐行为是否还能够坚守固有的方式?回答虽然是否定的,但并非没有出路。一是要搞清楚传统文化的“本生态”、“衍生态”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调整好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和心态;二是要杜绝过度渲染和极端娱乐化趋向。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不可逆转性,也要看到其可被激发与超越的再生创意基因。只有在尊重区域文化传统、尊重艺术表现规律、了解现代社会文化需要的前提下,才可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摸寻出一条相互兼容的良性发展之路。
- 李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