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07-5)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彭聿平邱一华李冰詹险峰吴蓓更多>>
-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鄂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白细胞介素-6受体在大鼠小脑间位核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8年
- 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小脑皮层颗粒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该受体介导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大鼠小脑核团是否也表达IL-6R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在基因、蛋白和细胞水平检测IL-6R在大鼠小脑间位核的表达。结果显示:(1)在小脑间位核PCR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图上,在365 bp位置可见一清晰的条带,与IL-6R mRNA预计扩增片断的长度一致;(2)在West-ern blot实验体系中,IL-6R免疫反应阳性条带出现在分子量为80 kD处;(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脑间位核中出现大量IL-6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以上结果表明:小脑间位核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IL-6R,提示IL-6在小脑间位核内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马颂华李冰邱一华彭聿平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6受体
- 白介素-6对NMDA诱导的小脑神经元放电活动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激发的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含IL-6、NMDA和JAK抑制剂AG490的人工脑脊液(ACSF)灌流小脑脑片,利用离体脑片神经元单位放电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药物对小脑间位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测定间位核神经元NMDA受体亚单位1(NR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单独用12.5μmol/L和25μmol/L NMDA灌流,神经元放电频率均较基础放电频率增加;用不同浓度IL-6(50,100,200ng/ml)联合NMDA作用后,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出现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G490可部分阻断IL-6对NMDA兴奋神经元放电的抑制作用。与单独NMDA处理组比较,用IL-6联合NMDA处理神经元后,神经元的NR1磷酸化水平出现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G490可阻断IL-6所致的神经元NR1磷酸化水平的降低。结论:IL-6可抑制NMDA激发的小脑间位核神经元的放电兴奋活动;并同时下调神经元的NR1磷酸化水平。
- 詹险峰李冰吴蓓彭聿平邱一华
- 关键词:白介素-6NMDA受体
- 白介素-6拮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 2009年
- 目的:在抗凋亡成分Bcl-2、促凋亡成分Bax和凋亡关键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ate-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基因水平,探讨IL-6保护神经元防止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方法:取出生后8d幼鼠的小脑进行颗粒神经元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IL-6(40ng/ml),孵育8d后,用NMDA(100μmol/L)刺激小脑颗粒神经元30min,诱导神经元凋亡。用Real-timePCR法检测神经元内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未用IL-6预处理的神经元,在用NMDA刺激后,其表达Bcl-2mRNA显著减少,表达BaxmRNA及caspase-3mRNA明显增加。IL-6本身没有明显影响上述基因的表达。神经元用IL-6预孵育后,再用NMDA刺激,神经元内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与未用IL-6预处理的神经元比较,表现为Bcl-2上调、Bax和caspase-3下调的变化,这些变化均有显著意义。结论:NMDA可诱导神经元的凋亡,IL-6对NM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刘展黄慧伟黄彦彭聿平
- 关键词:神经元凋亡白介素-6N-甲基-D-天门冬氨酸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
- 小脑-下丘脑投射在小脑顶核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中的介导作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对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法:用海人酸(KA)损毁大鼠双侧小脑顶核,术后第8d用血细胞计数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动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和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SRBC)特异性IgM抗体水平。用电损毁小脑上脚交叉中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检测动物淋巴细胞数和抗SRBC特异性IgM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KA注入双侧小脑顶核后第8d,在Nissl染色的小脑切片,呈现双侧顶核内神经元胞体破坏。作为对照,在生理盐水注入顶核的动物脑片上,可见正常的Nissl小体。小脑顶核损毁后第8d,动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以及血清中抗SRBC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顶核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动物。电损毁小脑上脚交叉处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后第8d,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抗SRBC特异性IgM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损毁小脑上脚交叉的对照动物。结论:小脑顶核的神经元胞体损毁导致淋巴细胞功能增强,小脑顶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损毁同样引起淋巴细胞功能增强,这些结果提示小脑顶核至下丘脑的神经投射参与介导小脑顶核对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 吴亚芳邱一华曹蓓蓓王峰彭聿平
- 关键词:小脑顶核淋巴细胞神经免疫调节
- 小脑间位核至下丘脑的神经投射及其性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鼠小脑间位核至下丘脑的神经投射及其性质,为小脑-下丘脑路径参与调节免疫功能提供证据。方法:电泳神经顺行追踪剂葡聚糖-德克萨斯红(Dextran-Texas Red,Dextran-TR)观察小脑间位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的存在和行走路径;电泳神经逆行追踪剂Fluoro-Ruby逆行追踪投射到下丘脑的间位核神经元;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投射到下丘脑的间位核神经元的性质。结果:小脑间位核电泳Dextran-TR后示踪可见间位核神经元发出离核纤维,行走于同侧小脑上脚中,在小脑上脚交叉处交叉到对侧,然后继续走行于小脑上脚中,到下丘脑后较多纤维终止于下丘脑后区;在下丘脑后区电泳Fluoro-Ruby后可逆行追踪到小脑间位核神经元,荧光双标法显示投射到下丘脑后区的小脑间位核神经元中有谷氨酸能神经元。结论:小脑间位核有向下丘脑投射的直接纤维,其中有些神经元的性质是谷氨酸能的。
- 陆健花邱永娟毛海女彭聿平
- 关键词:免疫调节功能小脑下丘脑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