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4045)

作品数:6 被引量:86H指数:5
相关作者:魏文博金胜叶高峰景建恩邓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育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电
  • 2篇岩石
  • 2篇大地电磁
  • 1篇导电性
  • 1篇地壳
  • 1篇地幔
  • 1篇电磁测深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荷
  • 1篇电荷密度
  • 1篇电性
  • 1篇电性结构
  • 1篇电性结构特征
  • 1篇岩石圈
  • 1篇上地幔
  • 1篇探地
  • 1篇探地雷达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魏文博
  • 3篇景建恩
  • 3篇叶高峰
  • 3篇金胜
  • 2篇邓明
  • 1篇贾正元
  • 1篇谭捍东
  • 1篇张乐天
  • 1篇张自力
  • 1篇张文波
  • 1篇李庚伟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地球外核的电荷密度
2009年
为计算地球磁极处的磁感应强度,建立地球的磁场是由带电的地球外核的旋转产生的模型.先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球形模型绕自转轴旋转时在自转轴直径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再利用已知的地球外核的内外半径及地球半径和磁极处的磁感应强度值,计算出地球外核的电荷体密度及面密度.结果表明:若外核的电荷呈均匀的体密度分布,则其电荷体密度为3. 5507 C/m^3;若外核的电荷均匀分布在外核的外表面,则其面密度为 2.4581×10~6C/m^2.通过地球表面的磁感应强度信息利用物理规律和地球物理数据推测地球内部难以直接进行探测的相关信息,具有实际意义.根据地震学方法对地球外核厚度、转向等变化的最新研究数据按该文模型可推测地球磁场强度、极性等的变化.而地球磁场的变化对地球上的人类生活颇有影响.
李庚伟魏文博张自力
关键词:磁感应强度电荷密度
藏南岩石圈导电性结构与流变性——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被引量:43
2009年
为了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青藏高原岩石圈深部结构,探讨高原岩石圈形变特征、应变状态、热结构、板块(或地体)运动和壳、幔物质流变等重要科学问题,必须研究高原内部各个地质构造区域壳、幔电性结构沿东西方向的变化;INDEPTH-MT在喜马拉雅-西藏南部地区完成了6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研究.通过这6条剖面的电性结构成像,讨论了研究区地壳和上地幔导电性三维结构特点;发现西藏南部沿东西方向超出1000km范围,较普遍存在中、下地壳高导层,这高导层并不完全是连续的,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高导层变薄、变浅、电阻率升高.讨论了藏南岩石圈的流变性问题,认为藏南中、下地壳具有良导电性,可以证明西藏巨厚的地壳中确实存在部分"熔融体"和"热流体",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甚至可能是"流变"的;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的讨论认为,与藏南大地电磁资料相适应的地壳部分熔融百分比应能达到5%~14%;对于地壳中的细晶岩来说,在这个熔融百分比下引起黏度的降低量有可能达到引起地壳"流变性"的要求;但对于花岗岩来说,也许不足以引起地壳产生"流变".
魏文博金胜叶高峰邓明景建恩Unsworth MARTYNJones G.ALAN
关键词:地壳导电性流变性
利用探地雷达的极化特性检测建筑物结构被引量:10
2008年
探地雷达偶极子天线激发的是线性极化波,其主要极化方向与天线的长轴平行。接收天线对与其长轴平行的入射电场分量最敏感。对于高导圆柱体,当半径与波长之比较小时,其散射场TE极化的后向散射宽度要小于TM极化的后向散射宽度。通过桥梁结构检测实例证明,利用这种特性,在建筑物结构检测时,采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平行、且垂直于钢筋走向的天线布置,可以减少浅部钢筋的散射,增强雷达剖面中对深部目标的辨识。
张文波魏文博景建恩贾正元
关键词:探地雷达极化特性
上地幔岩石的电性-温度依赖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大地电磁方法是地球物理电法的一个主要分支,目前已被广泛地用于深部地质构造的研究中.通过大地电磁方法获得地下介质电阻率(或电导率)参数的空间分布可为我们推断深部地质构造从电性的角度提供依据.而这种推断成立的基础主要建立在电性参数与其他物理参数之间广泛而深刻的内在联系上.其中,电性与温度之间的依赖关系因其在深部作用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被重视.本文从壳幔岩石的导电机制出发,指出在电解导电、电子导电、半导体导电以及熔融体导电四种导电机制中,上地幔附近的岩石以半导体导电为主,并给出了单一矿物在半导体导电条件下电导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利用Hashin Shtrikman(HS)边界条件得出了多相矿物体系构成的上地幔岩石的电导率上、下限值通用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通用的上地慢矿物组成模型以及岩石电性实验的结果,给出了通用的上地慢四相矿物体系组成岩石的电导率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在本文最后,我们还对这一关系的应用范围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张乐天魏文博金胜叶高峰景建恩
关键词:大地电磁上地幔电导率温度
班公-怒江构造带的电性结构特征--大地电磁探测结果被引量:18
2009年
对青藏高原过班公一怒江构造带的三条大地电磁剖面进行探测,获得班公—怒江构造带及其邻区的电性结构模型,研究了班公—怒江构造带的深部结构与构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带及其两侧上地壳内广泛分布不连续高阻体,反映了岩浆岩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构造带南北两侧岩浆的活动规律可能存在较大差别.研究区内的冈底斯及羌塘地体的中、下地壳普遍发育高导层,反映了印度大陆碰撞、俯冲过程的效应与痕迹,而高导层之下的高阻块体则可能是向北俯冲、冷的、刚性的印度大陆地壳.羌塘地体的电性结构模型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段,南羌塘块体的壳内高导层与班公—怒江构造带对印度板块俯冲的阻挡作用有关;而北羌塘块体壳内高导层与亚洲大陆对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阻挡"与向南"对冲"有关.印度板块向北的俯冲与挤入,受到班公—怒江构造带及亚洲板块的阻挡,可能没有越过班公—怒江构造带,并在班公—怒江构造带附近向下插人软流圈,导致慢源物质上涌,形成壳、慢热交换与物质交换的通道和规模巨大、延伸至上地慢的高导体.班公—怒江构造带的电性结构证明了该构造带是一组产状陡立、巨型的超壳深断裂带.
金胜魏文博叶高峰邓明谭捍东Martyn Unsworth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
Conductivity structure and rheological property of lithosphere in Southern Tibet inferred from super-broadband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被引量:13
2010年
To understand deep lithosphere structure beneath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and to explore important scientific issues,such as characteristics of plateau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state of strain,thermal structure,plate (or terrane) movement,and crust-mantle rheology,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the variation of crust-mantle electrical structure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in every geological unit.For this purpose,six super-broadband magnetotelluric (MT) sounding profiles have been completed by INDEPTH-MT Project in the Himalayas-Southern Tibet.Based on the imaging results from the six profiles,three-dimensiona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has been analyzed for the research area.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igh-conductivity layer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exist widely in Southern Tibet,which extend discontinuously for more than 1000 km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and become thinner,shallower and more resistive toward the big turning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The discussion on the rheology of lithosphere in Southern Tibet suggests that the mid-lower crust there is of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implying the existence of "partial-melt" and "hot fluid" in the thick crust of Tibet,which make the medium hot,soft,and plastic,or even able to flow.Combin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f petrophysics and the MT data,we estimate the melting percentage of the crustal material to be up to 5%-14%,which would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aplite in the crust to meet the flow condition;but for granite,it is likely not enough to cause such a change in rheology.
Martyn UNSWORTHAlan G.JONES
关键词:MAGNETOTELLURICCONDUCTIVITY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