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0630001-3M)

作品数:29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谢志勤谢丽基庞耀珊谢芝勋邓显文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贝类
  • 11篇折光
  • 10篇单孢子
  • 10篇单孢子虫
  • 10篇孢子虫
  • 9篇荧光
  • 8篇荧光定量
  • 7篇PCR检测方...
  • 6篇荧光定量PC...
  • 4篇荧光定量PC...
  • 3篇二温式PCR
  • 3篇LAMP
  • 2篇原虫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可视化
  • 2篇扩增
  • 2篇环介导等温扩...
  • 2篇二重PCR

机构

  • 16篇广西兽医研究...

作者

  • 16篇刘加波
  • 16篇邓显文
  • 16篇谢芝勋
  • 16篇庞耀珊
  • 16篇谢丽基
  • 16篇谢志勤
  • 1篇范晴

传媒

  • 4篇中国动物检疫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6篇2013
  • 12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类派琴虫和单孢子虫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根据基因库中派琴虫和单孢子虫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双重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这2种原虫的双重PCR。对同一样品中的派琴虫和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2条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596bp(派琴虫)和244bp(单孢子虫)的特异性扩增带,对其他贝类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低能检测到10pg的派琴虫和单孢子虫DNA。用该双重PCR对广西沿海的104份牡蛎、49份贻贝和20份文蛤病料进行检测,派琴虫的阳性率分别为14.6%,10.6%和15%,而未检出单孢子虫,结果提示派琴虫广泛存在于中国南方沿海的养殖贝类中,建立的PCR方法可以用于贝类派琴虫和单孢子虫的临床快速检测。
谢丽基谢芝勋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
关键词:单孢子虫双重PCR
Development of a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Marteilia refringens in Shellfish
2012年
[Objective] This paper was to develop a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M. refringens in shellfish. [Method] A pair of primers and a TaqMan probe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ccording to the conserved gene sequences of M. refringens in GenBank, so as to develop a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M. refringens. The develope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PCR detection. [Result] Th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could detect 40 template copies of plasmid DNA, and its sensitivity was 100 times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PCR.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Perkinsus sp, Haplosporidium sp, Aeromonas hydrophila,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ibrio parahaemolyticu, Vibrio alginolyticu, Vibrio rluvialis and Vibrio mimicus were negtive. [Conclusion] Th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for M. refringen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is specific, sensitive, rapid and quantitative with good repeatability, which can be used for clinical detection of M. refringens infection.
谢丽基谢芝勋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
关键词:SHELLFISH
中国沿海主要养殖贝类四种原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全面系统了解中国沿海主要养殖贝类4种原虫病的分布和流行状况,本研究从2006年10月到2012年10月的6年间,在中国主要贝类养殖海区采集牡蛎、文蛤和扇贝等11种养殖贝类331批共11291份,并对其四种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显示,4种原虫的感染率累计为15.28%(1725/11291),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派琴虫(9.98%)(1127/11291),其次为尼氏单孢子虫(3.99%)(451/11291),最低为折光马尔太虫(1.30%)(147/11291),未检出包拉米虫的感染。在单个的牡蛎、花甲螺、菲律宾蛤仔、扇贝、溢蛏和血蛤中,存在多种原虫混合感染的现象,混合感染率为6.78%(117/1725),其它贝类均为单一感染,感染率为93.22%(1608/1725)。调查结果还表明,中国不同海域和不同品种的牡蛎,尼氏单孢子虫和派琴虫的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该调查结果将为中国贝类养殖原虫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谢丽基谢芝勋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范晴罗思思
关键词:贝类流行病学
贝类折光马尔太虫二温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13年
根据GenBank中折光马尔太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二温式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检测贝类折光马尔太虫的二温式PCR方法。该方法对折光马尔太虫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66 bp的特异性扩增带,而对单孢子虫、派琴虫、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河弧菌等病原体的扩增,结果全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 fg的折光马尔太虫质粒DNA。用该二温式PCR对福建沿海的贝类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从溢蛏中检出折光马尔太虫12份,结果提示了福建沿海的养殖贝类中存在折光马尔太虫的感染,建立的二温式PCR方法可用于贝类折光马尔太虫的临床快速检测。
谢丽基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范晴
关键词:贝类二温式PCR
贝类单孢子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2010年
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单孢子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对单孢子虫的检测敏感性达到40拷贝数,比常规PCR敏感性高100倍;对派琴虫、折光马尔太虫、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全为阴性。表明该研究建立的单孢子虫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单孢子虫感染的快速检测。
谢丽基谢芝勋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
关键词:贝类单孢子虫荧光定量PCR
贝类单孢子虫二温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013年
为了建立检测贝类单孢子虫的二温式PCR方法,试验根据GenBank中单孢子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并对二温式PCR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用二温式PCR方法对单孢子虫模板进行扩增,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33 bp特异性扩增带,而对折光马尔太虫、派琴虫、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河弧菌等病原体进行扩增,结果全为阴性;该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 fg的单孢子虫质粒DNA。
谢丽基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谢志勤范晴
关键词:贝类单孢子虫二温式PCR
贝类派琴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派琴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派琴虫的DNA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表明,扩增大小为596bp,与预期扩增序列同源性为99.8%。该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1pg的派琴虫DNA;特异性强,对荧光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诺瓦克样病毒等贝类病原体的扩增均为阴性。用该PCR技术对广西沿海的104份牡蛎、49份贻贝和20份文蛤病料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4.6%、10.6%和15.0%。结果显示,派琴虫广泛存在于中国南方沿海的养殖贝类中,建立的PCR方法可用于贝类派琴虫的临床快速检测。
谢丽基谢芝勋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
关键词:PCR
贝类奥尔森派琴虫可视化LAMP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根据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原理,针对奥尔森派琴虫(Perkinsus olseni)的5.8 S核糖体RNA与内转录2间隔区序列,设计了6条特异性LAMP扩增引物,分别为两条外引物F3和B3、两条内引物FIP和BIP、两条环引物LF和LB。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贝类奥尔森派琴虫的可视化LAMP检测技术。该技术只对奥尔森派琴虫发生扩增反应,产生黄绿色荧光扩增产物,对其他对照DNA样品无扩增反应,不产生黄绿色荧光。对F3和B3外引物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其序列与Gen-Bank中奥尔森派琴虫序列一致,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特异性。对奥尔森派琴虫质粒DNA的最低检测量为100 fg。用该项LAMP技术与OIE公布的派琴虫PCR检测技术分别对50份分别来自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的牡蛎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对PCR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LAMP检测到2份奥尔森派琴虫,PCR方法检测到9份派琴虫。测序分析结果表明,PCR方法检测到的9份派琴虫阳性样品中有2份为奥尔森派琴虫,其结果与LAMP检测结果相符,说明该技术适用于贝类样品奥尔森派琴虫的检测。
庞耀珊谢芝勋谢丽基谢志勤邓显文刘加波彭宜范晴
关键词:贝类LAMP荧光反应
贝类折光马尔太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基因库中折光马尔太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建立检测折光马尔太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将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与常规PCR检测对比,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可达40个拷贝/μl,比常规PCR灵敏度高100倍,对派琴虫、单孢子虫、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体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结果显示研究建立的折光马尔太虫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上折光马尔太虫感染的检测。
谢丽基谢芝勋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
关键词:贝类荧光定量PCR
贝类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0年
根据基因库中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和两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对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的检测敏感性达到40个模板拷贝数;对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不同浓度模板进行组合,该方法仍可有效地同时检测出这二种原虫。研究建立的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上派琴虫和折光马尔太虫感染的检测。
谢芝勋谢丽基庞耀珊刘加波邓显文谢志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