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HANCET-09)
-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马新明王小纯何建国陈伟强周永娟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GIS的河南省小麦自然生产优势区域评价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为了直观显示河南省小麦生产优势区域的分布状况,给自然资源合理开发提供指导,在作物生产潜力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了河南省小麦生产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采用机制法通过对光、温、水、土逐级衰减计算了河南省各县市小麦的光、温、水、土自然生产潜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生产光能潜力在22241~29150kg·ha^-1之间,并从东北至西南逐渐变小;光温潜力值在ii501~15774kg·ha-1之间,东北部、中部以及南部值较大.西部山区潜力值最小;气候生产潜力值在8262~15349kg·ha^-1之间.空间分布趋势是南部较高.东部、中部的部分县市以及西部较低;土地生产潜力全省位于2612~14551kg·ha^-1之间,北部和中东部的部分县市潜力值较高.西部的绝大部分潜力值最低。
- 马新明刘木森陈伟强周永娟
- 关键词:小麦地理信息系统
- 氮素形态对两个小麦品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强筋小麦豫麦34和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设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并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铵(DCD),在小麦开花后定期取样,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籽粒中IAA、GA3、ABA和ZR含量。【结果】酰胺态氮处理下,豫麦34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ABA,GA3含量较高,灌浆速率较早达到高峰,与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相比,粒重分别增加9.16%和5.74%。铵态氮处理下,豫麦50籽粒形成初期,ZR含量较高;籽粒灌浆盛期前,IAA,GA3含量高;籽粒灌浆后期,IAA含量仍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且下降较为平缓,与酰胺态氮和硝态氮相比,粒重分别增加3.88%和11.52%。【结论】氮素形态对两个品种的影响不同,酰胺态氮有利于调节豫麦34内源激素水平,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粒重;而铵态氮对豫麦50较为有利。
- 马宗斌何建国王小纯马新明
- 关键词:氮素形态小麦籽粒内源激素
- 水分处理对专用型小麦后期氮积累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6年
-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水分处理对专用小麦各营养器官氮含量积累、运转和子粒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分处理中,开花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叶鞘和茎中氮含量逐渐降低,而根中氮含量先下降后上升。(1)80%FC提高了各专用小麦叶鞘氮含量;豫麦34茎中氮含量在各处理下差异不大,豫麦49在60%FC下提高茎中氮含量,豫麦50茎氮含量在40%FC下最高。(2)各营养器官氮转运量品种间表现为豫麦50>豫麦49>豫麦34,各品种间不同水分处理下各营养器官氮转运量均为80%FC>60%FC>40%FC。(3)各品种叶鞘氮转运效率为80%FC>60%FC>40%FC;但不同品种间各水分处理下茎氮转运效率因存有差异,豫麦34为:40%FC>60%FC>80%FC,豫麦49为:60%FC>40%FC>80%FC,豫麦50为:60%FC>80%FC>40%FC。(4)各营养器官及总转运氮对籽粒的贡献率为80%FC>60%FC>40%FC,各品种器官转运量和贡献率均为:叶鞘>茎,器官转运效率为:茎>叶鞘。(5)对豫麦34,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以60%FC为好,且蛋白产量达显著性差异;豫麦49和豫麦50,蛋白质含量以40%FC最高,蛋白质产量以80%FC最高。豫麦49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豫麦50蛋白质产量达极显著水平。
- 王小纯何建国熊淑萍姬兴杰张娟娟马新明李琳
- 关键词:水分处理专用小麦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