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XLX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XLX001)

作品数:17 被引量:446H指数:14
相关作者:黄希庭李祚山郑剑虹石伟杨波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大学生
  • 5篇心理
  • 4篇自我价值感
  • 3篇心理健康
  • 3篇自我
  • 2篇大学生心理
  • 2篇大学生心理健...
  • 2篇心理素质
  • 2篇心理学
  • 2篇学生心理
  • 2篇学生心理健康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人际关系
  • 2篇人生价值观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取向
  • 2篇生心
  • 2篇内隐
  • 2篇内隐观
  • 2篇全人

机构

  • 10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澳门理工学院

作者

  • 8篇黄希庭
  • 3篇郑剑虹
  • 3篇李祚山
  • 2篇石伟
  • 2篇杨波
  • 1篇翟群
  • 1篇陈永进
  • 1篇周春燕
  • 1篇夏崇德
  • 1篇杨莉
  • 1篇胡竹菁
  • 1篇唐加祥
  • 1篇郭成
  • 1篇毕重增
  • 1篇秦启文
  • 1篇杨红升
  • 1篇陈红

传媒

  • 11篇心理科学
  • 3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瘾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被引量:46
2005年
成瘾的易感因素和维持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因果网络系统,有三种研究取向。生物学取向综述了成瘾的脑机制和遗传 基因观。心理学模式主要介绍成瘾人格的研究现状,以及成瘾的强化观。社会因素则阐述了创伤性事件、父母及同伴压力对成 瘾的影响。本文支持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成瘾行为的发生,以期从成瘾易感和维持因素的探析上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BPS)提供依据。
杨波秦启文
关键词:成瘾性易感因素
自我面孔识别的独特性被引量:17
2005年
与识别他人的面孔相比,自我面孔识别在行为反应、种系发生、个体发展以及脑机制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独特性。行为指标方面,自我面孔识别在速度上快于识别他人的面孔;种系发生方面,只有人类和大猩猩等高级灵长类动物才具有识别自己面孔的能力;个体发展方面,儿童出生后不久即能识别他人面孔,但要在18个月左右才能表现出自我面孔识别能力;脑机制方面,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自我面孔识别可能主要是右脑的功能。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将为深入了解自我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个新的探视“窗口”。
杨红升
关键词:自我自我面孔识别脑机制
澳门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04年
用黄希庭等人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澳门初一至高三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被试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在整个中学阶段 ,被试自我价值感的发展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人生目标、学习成绩、家庭人际关系、参加文艺活动和参加体育运动等五项因素对澳门中学生自我价值感有显著的影响。
翟群
关键词: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影响因素家庭人际关系文艺活动体育活动
大学生不健全人格的内隐观结构及特征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不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的特征及结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09/2003-12随机抽取的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大学100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成《大学生不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调查问卷》,对重庆市8所高校的3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项大学生不健全人格特征的平均分,最低分为2.81,最高分为3.39;标准差分布为1.03~1.67;因素分析得到的5个因子:道德品质及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意志问题、个人中心和适应能力问题的贡献率分别为:43.686%,6.579%,4.753%,4.753%和3.458%;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3.06±1.07,3.12±0.89,3.07±0.89,3.18±0.91和2.96±0.85;各题项的因素负荷值在0.381~0.848之间。结论:大学生认为人格不健全的学生主要表现在道德品质及行为问题、情绪问题、意志问题、个人中心和适应能力问题等5个方面;大学生认为不健全人格特征中较严重的是道德品质差、自私、虚伪、虚荣、不尊重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心胸狭隘、自大、无责任心。判断一致的特征是多疑、缺乏勇气、意志不坚定、情绪不稳定、冷漠、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个人主义和虚伪;性别、年级和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因素对不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影响不显著。
李祚山
关键词:大学生内隐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被引量:27
2004年
采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内控性、有势力他人和机遇量表》对29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控制感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25.8%;父母养育方式和心理控制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心理控制感是某些父母养育方式和部分心理健康因子的中介因素;心理控制感的内控、机遇,父母养育方式中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对心理健康具有较强的预测效应。
李祚山唐加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控制感家庭养育方式人际关系
劳教戒毒者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探讨劳教戒毒者的自我价值感特点 ,对劳教戒毒者的改造和矫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用黄希庭编制的自我价值感量表对 1 60名劳教戒毒者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劳教戒毒者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及特殊自我价值感的大多数分量表上均显著低于正常成年人 ,而他们在自我价值感的多数分量表上均未见有性别。
杨波
关键词:自我价值感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
自我与记忆被引量:21
2004年
记忆的选择性或偏向性也许是稳定的人格特质——自尊的函数。一些研究者在个人记忆的研究范型及其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自我概念的解决不一致——负向模型和忽视不一致——负向模型。以及针对双维整体自尊的心境一致性模型和相关模型。相应的实验研究结果支持忽视模型或相关模型,表明记忆的选择性也许发生的编码阶段。作者最后提出了记忆的选择性也许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假设。
石伟黄希庭
关键词:自我记忆选择性文化特异性人格特质自尊
上大学前、后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本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以及生活事件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SCL-90量表得分在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焦虑、敌对、精神病性上存在年级与经济收入的交互作用,月均经济来源在200元以下的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心理症状愈加严重;(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均为负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能解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变异量的30.1%;(3)上大学前后的生活事件在性质上的差异具有个体发展的阶段特点;(4)上大学后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影响约占27.4%,上大学前的生活事件的影响约占2.6%。
杨莉胡竹菁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负性生活事件SCL-90量表
大学生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本研究在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各项特征频数出现高低,选择频数出现最高的30个人格特征编制成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隐观调查问卷。以重庆市8所高校39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要求他们对各项健全人格的特征按照重要性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人格健全的学生应具备道德品质、学习和工作态度、良好的承受挫折和适应能力,积极的情绪,自我和对他人的态度以及人际关系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大学生认为健全人格特征中较重要和具有一致性的特征是责任心、诚信、自信、自立、自强、人际关系良好、上进心,自尊、自爱等;性别因素对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影响十分显著,年级和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因素对健全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影响不显著。
李祚山
关键词:大学生健全人格内隐观
成人依恋表征与婚恋依恋被引量:64
2004年
近年来依恋研究已拓展到成人的依恋表征和婚恋依恋,依恋表征是成人对其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重构,婚恋依恋是成人与情侣间构成的依恋情感联结。该文介绍了依恋表征和婚恋依恋研究的理论背景、测量方法及主要成果——依恋的代际传递性、依恋的临床应用、婚恋依恋对成人婚恋关系质量和工作的影响。最后探讨了成人依恋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依恋表征与婚恋依恋的关系问题、依恋的稳定性与变化问题以及依恋是个体差异还是关系变量等,并分析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周春燕黄希庭
关键词:依恋成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