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3-005-01)

作品数:12 被引量:169H指数:6
相关作者:徐福留秦宁王雁欧阳慧灵孔祥臻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生态风险
  • 4篇巢湖
  • 3篇多环芳烃
  • 3篇有机污染
  • 3篇有机污染物
  • 3篇水体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2篇淡水生物
  • 2篇有机物
  • 2篇水生
  • 2篇农药
  • 2篇普通小球藻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物种敏感性分...
  • 2篇小球藻
  • 2篇炼油厂废水
  • 2篇挥发
  • 2篇挥发性有机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2篇安徽大学

作者

  • 9篇徐福留
  • 8篇秦宁
  • 7篇何玘霜
  • 7篇何伟
  • 7篇孔祥臻
  • 7篇欧阳慧灵
  • 7篇王雁
  • 3篇王永华
  • 2篇李玉成
  • 2篇王戎
  • 1篇王印
  • 1篇叶云
  • 1篇朱樱
  • 1篇刘杨
  • 1篇吴文婧
  • 1篇查向东
  • 1篇王作利
  • 1篇张晓蕾
  • 1篇王军军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湖泊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囊藻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全球的淡水湖泊不同程度发生水华现象,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毒素特别是微囊藻毒素的释放。有效控制微囊藻毒素应该首先了解其生物合成过程。针对这个问题,综述了微囊藻毒素的硫模板合成机制、基因簇结构、基因表达调控及环境因素对藻毒素合成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查向东刘杨王作利李玉成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基因调控
丰水期巢湖表层水体六六六类农药的残留与风险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SPE-GC-ECD方法测定了湖泊表层水体六六六类(HCHs)农药的含量,分析了其残留特征,探讨林丹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①丰水期巢湖表层水体中HCHs含量范围为1.58~31.66ng·L-1,平均为(2.57±2.07)ng·L-1;α-HCH、β-HCH、γ-HCH和δ-HCH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2±2.28)、(1.10±2.24)、(0.77±2.08)和(0.24±0.07)ng·L-1;β-HCH所占比例最大(41%~55%),其次为γ-HCH(16%~29%).②根据SSD模型,各样点γ-HCH生态风险均很小,全部物种的生态风险为1.6×10-12~7.8×10-9;γ-HCH对所有物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甲壳类和昆虫与蜘蛛的安全阈值分别为53.70、125.89、25.70、107.15、22.39和27.54;γ-HCH对所有物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甲壳类和昆虫与蜘蛛类的风险概率分别为1.8×10-8、2.7×10-12、6.0×10-6、1.0×10-11、1.2×10-5和2.3×10-7.③巢湖水作为饮用或者洗浴时,HCHs致癌风险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风险很小;非致癌风险值均远远小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非致癌健康危害.
何伟秦宁何玘霜王雁孔祥臻欧阳慧灵徐福留
关键词:生态风险巢湖
5种重金属亚致死暴露浓度对普通小球藻生长抑制与光合毒性的比较被引量:12
2012年
研究及比较了5种重金属(铜、铬、锌、镉和铅)亚致死暴露浓度(0.05,0.5,5μmolL-1)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光合毒性作用.在不同暴露时间(0,24,48,72,96h)测量普通小球藻的生物量和PSII系统潜在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5μmolL-1的5种重金属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减弱;5μmolL-1铜和铬对普通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有抑制作用,锌和镉表现为促进作用,而铅未表现出任何效应;重金属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与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相互独立,两者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欧阳慧灵孔祥臻秦宁何伟何玘霜王雁王戎徐福留
关键词:重金属亚致死浓度普通小球藻
淮河中游水环境中PAHs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初探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对淮河中游水环境中PAHs的检测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淮河中游水环境各种介质中的分布差异较大;PAHs分布受人为污染源影响较大;PAHs尚未对淮河中游水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该实验旨在初步掌握PAHs在淮河中游水环境中的污染浓度、分布形式、来源及其生态风险,为淮河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李玉成张晓蕾叶云
关键词:水环境多环芳烃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被引量:5
2010年
介绍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的原理,研究温度、相比、分配常数和无机盐等参数对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此方法对8个挥发性苯系物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相对标准偏差0.95%,方法检出限1μg/L.在炼油厂废水中,检出104个色谱峰,其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均有检出,浓度范围在268-1622μg/L.污水处理厂出口水样和废水库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均未检出.采集15个安徽巢湖水样,挥发性苯系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均未检出(<1μg/L).
王永华徐福留
关键词:顶空气相色谱挥发性有机物
巢湖水体和水产品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健康风险被引量:35
2013年
利用GC-MS测定了巢湖水体15个样品及9种主要水产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估算了巢湖地区居民由于饮水、洗澡及食用水产品造成的PAHs暴露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概率风险评价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分析了巢湖水体与水产品中PAHs的健康风险及其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巢湖水体中16种优控PAHs总含量(PAH16)范围为95.63~370.13ng·L-1,平均为(170.72±70.79)ng·L-1,BaP当量浓度(Bapeq)为(1.43±0.79)ng·L-1;水产品中PAH16的干重含量范围为129.33~575.31ng·g-1,均值为(320.93±147.50)ng·g-1,BaP当量浓度为(4.67±6.68)ng·g-1.巢湖地区居民由于饮水和洗浴造成的PAH16暴露量分别为(5.76±2.39)×10-3ng·kg-·1d-1和(25.08±10.40)×10-3ng·kg-·1d-1,城镇与农村居民食用水产品造成的PAH16暴露量分别为(190.86±84.17)ng·kg-1·d-1和(75.88±33.47)ng·kg-1·d-1;水产品食用是巢湖地区居民PAHs暴露的主要途径.洗浴和饮水造成的PAH16暴露风险分别为(6.33±4.70)×10-9a-1和(4.32±2.47)×10-7a-1,城镇与农村居民食用水产品造成的PAH16暴露风险分别为(3.17±3.79)×10-5a-1和(1.25±1.50)×10-5a-1;居民食用水产的PAH16暴露风险高于USEPA建议的可接受风险(1.0×10-6a-1),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水产品食用风险的不确定度较高,Bap当量浓度是影响风险评估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
秦宁何伟王雁何玘霜孔祥臻欧阳慧灵徐福留
关键词:巢湖多环芳烃水体水产品概率风险评价
克拉玛依炼油厂废水库中有机污染物监测与评价
对C-18固相萃取吸附剂富集水中27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了测定与评价。采用C-18固相萃取结合GC/MS测定了克拉玛依炼油厂达标排放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共检出70余个色谱峰,从中鉴定了23种,包括7个苯系...
王永华李立人杜海波
关键词:炼油废水多环芳烃
文献传递
巢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与风险被引量:24
2012年
利用GC-MS分析了巢湖14个样点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水平,研究了其分布与组成特征、与TOC的关系以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中OCPs总含量范围为0.58~32.91ng.g-1(干重),其中六六六类(HCHs)农药含量在0.23~1.81ng.g-1之间,滴滴涕类农药(DDTs)含量在0.34~31.01ng.g-1之间.表层沉积物中HCHs和DDTs平均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为:西部湖心>东部水源区>东部湖区(不包括水源区)>河流,狄氏剂和异狄氏剂则主要为巢湖东部湖区和水源区的局部污染.HCHs和DDTs的组成成分分析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OCPs含量与TOC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OCPs在沉积物中的含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共识沉积物质量基准(CB-SQG)相比较,巢湖局部地区表层沉积物存在较大生态风险.
王雁何伟秦宁何玘霜孔祥臻欧阳慧灵徐福留
关键词:巢湖表层沉积物有机氯农药生态风险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被引量:52
2009年
介绍了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步骤,构建了淡水生物对DDT和林丹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了DDT和林丹对不同类别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5%the species)阈值,预测了不同浓度DDT和林丹对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比较了不同类别生物对DDT和林丹的敏感性,以及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DDT和林丹对淡水生物的HC5值分别为1.70μg.L-1和5.96μg.L-1,DDT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大于林丹.当DDT或林丹的浓度为5μg.L-1时,对生态系统仅有轻微影响,而当DDT或林丹的浓度为500μg.L-1时,将有81.5%的物种受到DDT的危害,或有68.1%的物种受到林丹的危害.不同类别生物对DDT的敏感性从甲壳类、昆虫和蜘蛛类到鱼类依次降低,对林丹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昆虫和蜘蛛类、甲壳类、鱼类.与林丹相比,DDT对淡水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以及甲壳类和鱼类的生态风险较大,而对昆虫和蜘蛛类,林丹与DDT的生态风险差别不大.
王印王军军秦宁吴文婧朱樱徐福留
关键词:DDT淡水生物生态风险物种敏感性分布
Cu^(2+)对普通小球藻的光合毒性:初始藻密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研究Cu2+对普通小球藻的光合毒性以及初始藻密度对Cu2+光合毒性的影响,将初始密度为107mL-1的普通小球藻暴露于Cu2+的6个浓度(0、5、10、20、30和40μmol.L-1)中进行96 h的毒性暴露实验,在2、48和96 h分别利用叶绿素荧光仪(MAXI-Imaging-PAM)测定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同时,针对3个不同初始密度的普通小球藻(2×106、5×106和2×107mL-1),测定并比较了其暴露于0、20和40μmol.L-1的Cu2+12 h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不同初始藻密度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初始藻密度为2×106mL-1时,20和40μmol.L-1Cu2+可完全抑制普通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当初始藻密度增加到5×106和2×107mL-1时,40μmol.L-1Cu2+对普通小球藻的实际光合作用效率仅有约75%和25%的抑制。这表明初始藻密度越大,Cu2+的光合毒性越弱。但随着初始藻密度的增加,初始藻密度的变化对Cu2+光合毒性的影响减弱。初始藻密度为107mL-1时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暴露于20~40μmol.L-1Cu2+2 h后,普通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即受到抑制,且该抑制程度随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有所缓解。随着Cu2+浓度的增加,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4)逐渐上升。研究结果表明,Cu2+对普通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为通过引起PSII系统反应中心的部分失活,导致PSII系统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减少,引起电子传递速率降低以及ATP和NADPH的合成减慢,从而使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初始藻密度对Cu2+的光合毒性大小有较大的影响,故在进行藻类的毒性实验时,也应关注初始藻密度的影响。
欧阳慧灵孔祥臻何玘霜秦宁何伟王雁王戎徐福留
关键词:CU2+普通小球藻叶绿素荧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