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BG2004301)

作品数:23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周义文李闯盛生兰龚红兵胡春明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杂交
  • 11篇水稻
  • 11篇籼稻
  • 8篇杂交籼稻
  • 6篇杂种
  • 6篇杂种优势
  • 6篇籼型
  • 5篇育种
  • 5篇恢复系
  • 4篇选育
  • 4篇杂交水稻
  • 4篇结实率
  • 4篇基因
  • 3篇优质杂交
  • 3篇制种
  • 3篇制种技术
  • 3篇热害
  • 3篇高产
  • 2篇扬稻6号
  • 2篇优质杂交籼稻

机构

  • 12篇江苏丘陵地区...
  • 10篇江苏里下河地...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扬州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2篇龚红兵
  • 12篇盛生兰
  • 12篇李闯
  • 12篇周义文
  • 11篇胡春明
  • 11篇刁立平
  • 10篇林添资
  • 10篇戴正元
  • 10篇张洪熙
  • 9篇景德道
  • 9篇钱华飞
  • 6篇周长海
  • 6篇李爱宏
  • 6篇余波
  • 5篇刘广青
  • 4篇王宝和
  • 3篇王才林
  • 2篇潘存红
  • 2篇陈建民
  • 2篇谭长乐

传媒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江西农业学报
  • 4篇杂交水稻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江苏省遗传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ry1 Ab转基因水稻的杂种优势表现及抗虫性鉴定被引量:7
2007年
以携带Cry1Ab基因的"克螟稻"为抗虫供体亲本,将目标基因转导到优良恢复系"R6547"、"R818"中,配制的杂交稻组合表现良好的杂种优势水平,克服了"克螟稻"在常规粳稻育种实践中常出现的农艺性状差、前期生长势弱的缺陷。可溶性蛋白含量检测结果显示目标基因在杂交稻中仍能高水平的表达,并在人工接虫和自然发生条件下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表现优良抗性。
戴正元李爱宏张洪熙左示敏舒庆尧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杂种优势抗虫性鉴定
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研究镇稻系列籼型三系恢复系的特性,分析、探讨籼型三系恢复系的选育技术和提高育种效率的途径。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
关键词:籼型恢复系
利用DD-PCR技术研究扬稻6号基因的差异表达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DD-PCR技术对扬稻6号参与的强优势组合(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明恢63参与的弱优势组合、R13参与的中强优势组合以及亲本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根据基因在杂交组合和双亲中的表达情况分为8种类型,统计30个引物组合在11个参试材料中的表现,获得314组差异条带,大小在250 bp至1 000 bp之间,其中强优势组合的差异表达带型UNP1、UNF1和ABF1明显低于弱优势组合,而DMP2和MONO则明显高于弱优势组合。用8种类型所占的比例对各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扬稻6号参与的强优势组合和明恢63参与的弱势组合明显被分为两类,两者在基因表达模型上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探讨了扬稻6号杂种优势的特殊分子基础。
张洪熙戴正元陈建民肖宁李爱宏刘广青潘存红
关键词:基因差异表达杂种优势扬稻6号
籼型恢复系镇恢42的选育与利用被引量:1
2008年
镇恢42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镇恢129作母本,镇恢084作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含有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及抗白叶枯病基因Xa4的籼型强优恢复系。该恢复系高抗白叶枯病,株型好,穗型大,配合力强,于2007年9月获国家品种保护,所配组合Ⅱ优42于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3月获国家品种保护。
龚红兵周义文李闯胡春明盛生兰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王克明
关键词:杂交籼稻恢复系选育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5
2006年
江苏省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70年。35年来,江苏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起步阶段,以不育系选育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为发展阶段,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迅速发展,杂交粳稻育种进入实用化阶段;1996年以后,以特优559、9优138和两优培九的育成为标志,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中对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王才林
关键词:杂交水稻育种三系法两系法籼粳交杂种优势
扬稻6号差异表达基因与杂种优势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为探讨扬稻6号的杂种优势分子机理,以扬稻6号、特青和明恢63配制的强、中、弱优势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DD-PCR技术,分析剑叶和幼穗的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与剑叶的DMP2(F1和父本表达的条带)和幼穗的UNP1(母本特异表达的条带)、UMONO(F1和双亲都沉默的条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幼穗的UNF1(F1特异表达的条带)和MONO(F1和双亲都表达的条带)呈显著负相关。在超亲优势方面千粒重与幼穗的UNF1呈显著负相关,推测杂种优势可能受父本基因型影响较大。此外,分别克隆强、弱优势F1间差异表达的条带,反Southern鉴定出40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光合作用、生物运输、逆境应答、转录调控、信号转导、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张洪熙戴正元陈建民肖宁李爱宏潘存红刘广青周长海夏广宏
关键词:扬稻6号杂种优势基因差异表达
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特性、系谱、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通过对31个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特性、系谱组成、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综合分析,阐明了扬稻系列品种(组合)选育的基本经验:根据生产需求和发展形势,分析主客观条件,抓住主要矛盾,寻求切入点,确定“四稻并举、总体提高、重点突破”的育种策略,运用综合育种方法,不断推出适用品种。分析扬稻系列品种(组合)系谱,骨干亲本集中。如常规籼稻基础亲本为BG90-2;杂交籼稻注重籼粳亚种优势利用,育成的恢复系中百分之八十融入广亲和材料02428的血缘。常规籼稻选育采用“搭梯上楼”的育种方法,以基础亲本为主干,融合优良性状,提高综合性能;籼型恢复系选育则采用优势叠加的方法,实行优势互补,完善品种性能。根据“个体看匀称、群体看协调、机能看熟相”的多年育种经验,在不同世代对茎系、叶系、穗系进行各有侧重的选择。建立定型品系的小群体(10m2)鉴定圃,构建选择群体,进行综合性状的评估鉴定,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对杂交籼稻组合的选育,建立两个程序:对恢复系进行严格鉴定筛选,主要性状超过主栽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进行大量测配鉴定,综合比较优势。对育成品种进行后续加工,利用剩余变异,改造种性缺陷。利用扬州与海南两个大跨度的生态区进行多世代适应性选择。在品种推广应用中,组织多学科、多区域、多层次、多领域协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育、繁、推一体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实行跟踪服务,并注重信息反馈,着重抓了6方面工作:①多点示范,扩大应用范围。②配套技术同步进行,提高增产效益。③加强科普,提高技术普及率。④加强提纯复壮,提供优良种源。⑤建立产业链式开发技术体系。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周长海张洪熙戴正元张红生
关键词:水稻品种系谱育种方法推广应用
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
<正>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种质资源。通过对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表达调控的研究,可阐明白化以及转绿的内在机制;同时,白化转绿基因作为一种隐性标记导入到不育系中,在保证杂交种纯度,特别是两系杂交种...
陈涛张亚东赵凌朱镇林静张所兵王才林
文献传递
扬稻系列杂交籼稻特性、系谱、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对15个扬稻系列杂交籼稻特性、恢复系系谱组成、育种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综合分析,阐明了选育的基本经验:确立“瞄准需求、总体布局、重点突破、抢占高点、缓急有序、推出品种”的育种策略,运用综合育种方法,不断推出适用品种。注重籼粳亚种优势利用,恢复系系谱骨干亲本集中,80%融入广亲和材料02428的血缘。采用“优势叠加”与“搭梯上楼”的育种途径,提高综合性能。根据“个体看匀称、群体看协调、机能看熟相”的多年育种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育种程序。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健全成果转化体系。
周长海张洪熙戴正元王宝和张红生
关键词:杂交籼稻系谱育种方法推广应用
几个优良籼稻亲本品质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2006年
以3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II交配设计研究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大多数品质性状介于双亲之间,除粒重表现一定的超高亲优势,垩白度和粒宽表现一定的正向平均优势外,其它品质性状优势不明显。(2)杂种稻米的品质性状主要受不育系或恢复系的影响,其中,对于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这3个性状,不育系的影响要高于恢复系,而对于整精米率、粒重、垩白率、垩白度和糊化温度,则表现为恢复系的影响要高于不育系。(3)就优质育种的利用价值而言,不育系中以广占63-4S为好,而恢复系中则以扬稻6号为好,蜀恢527、镇恢084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较好;恢复系特青、盐恢559表现为一般配合力效应差,特殊配合力方差小,优质育种利用价值不大。
戴正元李爱宏刘广清张洪熙
关键词:水稻亲本杂种优质配合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