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X037)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美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 “一本”与“性善”——论戴震对孟子道德本体论的圆融与展开被引量:7
- 2013年
- 胡适曾评论说,戴震是八百年来中国思想史上与朱熹、王阳明并列的三个极重要人物之一,甚至说他是朱熹之后的第一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参见胡适,第139、144页)戴震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博采六经、孔孟之言所作的思考之中,尤其对孟子思想的发展值得重视。孟子倡言性善论,为人的道德生存活动奠定了基础,戴震则抽勒出“一本论”与“性善论”来深化孟子的道德本体论,在三个方面作了富有意义的展开:其一,在道德存在论的视野下,人的道德存在与自然存在之间常相背离。如何在人的整体性生存中安顿道德和自然,孟子语焉不详。戴震则通过对孟子不甚引人注目的“一本”论的强调,突出了道德和自然基于“行事”的统一。其二,对于孟子的性善论,历代主流理解都倾向于认为是先天本体自身圆满自足,本体自身之本质即善。戴震则在道德与自然“一本”于“行事”的基础上,强调道德主体经由自觉行动实现自然与必然之间的连续性展开,即继继不已之展开为善的根本所在,从而用“以善为性”取代了简单的“人之性善”。
- 郭美华
- 关键词:道德本体论孟子思想性善论自然存在圆融
- 道德与生命之择——《孟子·告子上》“鱼与熊掌”章疏释被引量:6
- 2013年
- 从生命哲学角度来理解《孟子·告子上》"鱼与熊掌"章,"舍生取义"显示的是经过想象性故事情境以获得道德纯粹性体验。它并不突出抽象的普遍原则与先天道德本体,而是强调了在心事相融的具体行事活动中主体的能动选择及其自由行动,乃是生命存在的真正道德性所在。道德与生命并不处在一种简单的对峙中,相反,生命本身构成了道德自身道德性的基础,二者统一融摄于生命及其更好的绵延展开过程中。
- 郭美华
- 关键词:道德生命
- 从普遍性与个体性到双重整体性——阳明《传习录》对孟子道德哲学的阐发
- 2015年
- 孟子"心之所同然"在道德哲学上蕴含着普遍性与个体性的关系,阳明用精金之喻深化了这一论题,并明确拒斥知识性的普遍性追求,而强调切己的个体性行事活动;并且阳明用个体性整体性与世界整体性的双重整体性及二者的浑融一体,来发展了心学在道德哲学上的普遍性与个体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孟子作出了重大推进。
- 郭美华
- 关键词:个体性整体性
- 士者的担当
- 2014年
- 在为利益与权势扭曲的世界,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一诘问的本质何在?其真意彰显在孟子“羞比管晏”、“好辩”与“愿学孔子”的生存抱负之中。
- 郭美华
- 关键词:孔子道性道义
- 儒学政治与普遍主义——就孟子政治哲学与赵璕教授商榷
- 2017年
-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及儒学的普遍主义立场问题,是儒家政治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以孟子为例,赵璕教授认为道德与政治具有本质一致性,要求道德为政治奠基、政治应成为道德之善的实现;本文认为,道德与政治本质相异,政治自身的秩序基于利益与权力的多元与制衡,而道德则是自觉的自修自成,两者之间分属不同的界域。在孟子儒学普遍主义的涵义上,赵教授以孔子'作为典范的个体',表明他以普遍主义作为个体的生存内容;而本文认为,孟子的普遍主义,是作为普遍性的空形式与个体性的具体内容二者的统一。如果昧于普遍性秩序与个体性内容的分梳,虽然赵教授批判苟合强权的特殊主义而坚持普遍主义,但实质上滑入了扭曲或隐晦的特殊主义。
- 郭美华
- 关键词:儒学政治普遍主义
- 致良知与性善——阳明《传习录》对孟子道德哲学的深化
- 2016年
- 作为心学的完成,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几个基本论题做出了深化。(1)将致良知与必有事焉统一起来,突出了具体行事活动本身是道德生存之基;(2)通过见性与说性的区分,在心学立场上肯定了"生之谓性"作为见性的真义;(3)以整体性的至善融摄彼此二分的善恶。通过分析阐释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的发展,可以避免对心学道德哲学的许多误解。
- 郭美华
- 关键词:致良知见性性善
- 湍水之喻与善的必然性——孟子与告子“湍水之辩”释义被引量:3
- 2012年
- 孟子与告子经过湍水之辩揭示了善的必然性,首先在于告子错误地理解了水和人,即抽象割裂地视水为脱离大地的分离存在,相应地也将人视为抽象的孤立存在物。告子将人视为整体性与过程性的统一,在能动字义上将性理解为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此即善之必然性的要义。如此必然性,是在与他物构成的整体中,不断由否定而实现自身肯定的过程。
- 郭美华
- 关键词:必然性
- 无蔽之心与善的意蕴——论张栻《癸巳孟子说》对孟子道德哲学的诠释
- 2014年
- 围绕本心和善,张栻对孟子道德哲学的理解,突出了整体性和力行两个方面,强调本心是源初绽放与觉悟的统一,避免了生物主义和理智主义的抽象。他从心物一体、心身一体和人己一体来说明孟子哲学中的整体性,尤其从"可欲之谓善"——由基于力行的动之端来理解善,将善理解为人整体存在过程的本质,给出了一种富于启发性的阐释。
- 郭美华
- 关键词: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