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40029)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宋莉宋燕张银辉张禅那陈敬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卒中
  • 2篇卒中预后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预后
  • 2篇基因
  • 1篇胆红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总胆红素
  • 1篇血性
  • 1篇实时定量PC...
  • 1篇凝胶
  • 1篇缺血
  • 1篇总胆红素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脑缺血
  • 1篇脑卒中发生
  • 1篇内参
  • 1篇内参基因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4篇宋莉
  • 3篇张银辉
  • 3篇宋燕
  • 2篇孟宪敏
  • 2篇张禅那
  • 2篇陈敬洲
  • 1篇李风华
  • 1篇张银辉
  • 1篇宋燕
  • 1篇田雪晴
  • 1篇肖宁
  • 1篇宋卫华

传媒

  • 3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凝胶内长片段基因克隆的实验方法研究
2018年
目的量少、片段长的目的基因受纯化回收效率低的影响而难于克隆,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快速高效克隆量少,片段长DNA的实验方法。方法以lnc RNA AL110200 5’RACE大片段PCR产物为目的基因,应用高纯度、高分辨率的低熔点琼脂糖,分离得到含5.0 kb和2.0 kb的凝胶,直接用于连接和转化反应,通过克隆PCR和Sanger测序法鉴定克隆的正确性。结果经测序验证了5.0 kb和2.0 kb重组克隆的正确性,说明应用高纯度的低熔点琼脂糖凝胶可以快速克隆长达5.0kb基因片段。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省时、高效、易行的长片段基因克隆方法。
宋莉刘鲁滨孙莹莹肖宁宋燕张银辉孟宪敏陈敬洲
关键词:基因克隆
血清总胆红素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其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285名脑出血患者和254名对照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总胆红素与脑出血的关系;通过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随访,利用Kaplan-Meier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高水平的总胆红素患者(男性:17.8~34.2μmol/L,女性:15.4~34.2μmol/L)具有较高的脑出血发生危险(男性:校正后OR=4.79,95%CI:2.18-10.51;女性:校正后OR=3.68,95%CI:1.55-8.74)。通过平均4.6年的随访(0.1~5.2年),血清总胆红素的高低与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心脑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无明显关系。结论高血清总胆红素可能增加出血性脑卒中危险,与出血性脑卒中预后无明显关系。
贾雯雯孙莹莹张禅那宋燕张银辉惠汝太宋莉
关键词:血清总胆红素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预后
外周血基因表达分析内参基因的优选
2018年
目的明确外周血RNA定量分析最佳内参基因组合。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管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qBASE+软件对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筛选最佳内参基因组合。结果采用冠心病病例对照人群共98例,常用内参基因ACTB的表达水平变化最大。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度由高到低依次为DECR1>GAPDH>TRAP1>PPIB>ACTB,并分析出最佳内参基因组合为DECR1、GAPDH和TRAP1。结论研究结果为冠心病外周血的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为该类样品的基因表达定量分析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宋莉李风华孙莹莹宋卫华宋燕柳婷婷田雪晴肖宁温红艳张银辉孟宪敏陈敬洲
关键词: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外周血
打鼾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打鼾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比较993例脑缺血患者与1432例对照自述打鼾发生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打鼾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长期随访,利用Kaplan-Meier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打鼾与否、打鼾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脑缺血组的打鼾发生率为75.0%,高于对照组64.2%的打鼾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校正年龄、性别和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后,发现打鼾增加了脑缺血发生的风险(OR=1.33,95%CI:1.09-1.62)。平均随访4.6年(0.1~6.0年),结果显示打鼾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无明显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严重打鼾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相关,累积生存趋势显示严重打鼾增加了脑卒中的复发(P=0.034)。校正年龄、性别和传统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后,严重打鼾显著增加了脑缺血患者脑卒中复发的风险(HR=1.93,95%CI:1.19-3.15,P=0.008)。结论打鼾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严重打鼾增加了脑缺血患者卒中复发的风险。
孙莹莹贾雯雯张禅那宋燕张银辉惠汝太宋莉
关键词:打鼾脑缺血脑卒中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