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2408801000024)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广丽朱春华赵光凤薛海波刘易洋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对虾
  • 4篇凡纳滨对虾
  • 3篇性别分化
  • 2篇沼虾
  • 2篇壬基酚
  • 2篇组织学
  • 2篇罗氏沼虾
  • 1篇丁基锡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效应
  • 1篇性腺
  • 1篇雄性
  • 1篇盐度
  • 1篇抑制素
  • 1篇幼虾
  • 1篇幼虾生长
  • 1篇原始生殖细胞
  • 1篇三丁基锡
  • 1篇生殖
  • 1篇生殖细胞

机构

  • 6篇广东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朱春华
  • 6篇李广丽
  • 3篇赵光凤
  • 2篇薛海波
  • 1篇冉维亮
  • 1篇黄国钟
  • 1篇李郁娇
  • 1篇邓思平
  • 1篇刘易洋

传媒

  • 3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壬基酚(NP)对罗氏沼虾幼虾生长和性别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外部形态观察和性腺组织学连续切片方法,确定罗氏沼虾幼虾的性别分化时期,并探讨壬基酚(NP)对罗氏沼虾幼虾(体长约1.5 cm)生长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氏沼虾仔虾后15 d出现生殖原基;仔虾后24 d,部分仔虾第四至第五步足基部明显凹陷,腹甲出现皱折和突起,并出现生殖管;仔虾后45 d,部分仔虾第二游泳足内侧出现雄性附肢,性腺明显区分为精巢和卵巢。处理时间短于15 d,NP对罗氏沼虾幼虾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处理超过20 d,NP以明显的剂量依存关系显著抑制罗氏沼虾体长和体重(P<0.05)。实验结束时(30 d),对照组个体均已完成性别分化,精巢和卵巢内分别出现大量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但NP处理组无法鉴定性别的幼虾比例随NP剂量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幼虾外部性征出现略早于内部性征的分化,早期性别分化发生在仔虾变态后21~45 d;此外,NP可能通过干扰蜕皮及卵黄蛋白原合成从而抑制罗氏沼虾幼虾生长和精巢发育。
朱春华薛海波李郁娇黄国钟刘易洋李广丽
关键词:罗氏沼虾幼虾性别分化
环境因子对凡纳滨对虾性别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外部形态观察和组织学连续切片,探讨温度[(25±1)℃、(29±1)℃和(33±1)℃]、光照周期(6L∶18D、12L∶12D、18L∶6D和24L∶0D)、光照强度(800、3000和5000 lx)、盐度(10、20、30和40)和环境雌激素壬基酚(40、80和120μg/L)对凡纳滨对虾仔虾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凡纳滨对虾性别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地影响性分化时间;10、20和40盐度组以及120μg/L的壬基酚处理组的凡纳滨对虾雌雄比分别为0.81∶1,0.67∶1,1.29∶1和1.24∶1,显著偏离1∶1的性别比例,且盐度和壬基酚处理也影响性腺分化时间。此外,凡纳滨对虾触鞭长与体长之比1.0时与其性腺及外部形态分化时期相一致,提示可以将触鞭长与体长之比1.0作为判定凡纳滨对虾性分化开始的指标。
朱春华冉维亮邓思平李广丽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光照盐度壬基酚性别分化
三丁基锡(TBT)对罗氏沼虾的毒性效应被引量:6
2011年
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虾和成虾暴露在不同浓度的三丁基锡(tributyhin,TBT)溶液中,进行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TBT对罗氏沼虾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TBT对罗氏沼虾幼虾和成虾的96h半致死浓度(96h LC50)分别为51和376μg.L-1,安全浓度(SC)分别为5.1和37.6μg.L-1;罗氏沼虾幼虾暴露在浓度分别为1.25、2.5和5μg.L-1的TBT溶液中30d后,其体重和体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罗氏沼虾成虾暴露在浓度分别为2、8和32μg.L-1的TBT溶液中30d后,生长速度虽未见明显差异,但鳃和肝胰脏组织结构均出现异常;TBT浓度高于8μg.L-1时,处理组鳃上皮细胞肿胀,支持细胞中的细胞核萎缩,鳃血窦中血细胞聚集,肝胰脏细胞肿大,出现空泡化,细胞中出现细小颗粒;TBT浓度达32μg.L-1时,罗氏沼虾肝胰脏细胞空泡化程度严重,细胞核消失,部分细胞解体并出现坏死区;表明一定剂量的TBT对罗氏沼虾的鳃和肝胰脏有明显的毒性效应。
朱春华薛海波李广丽
关键词:罗氏沼虾三丁基锡毒性
眼柄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性分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生化方法制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Penaeus)vannamei)]眼柄粗提物,用活体注射法研究不同粗提物剂量对去眼柄凡纳滨对虾卵母细胞直径大小的影响,以检验其性腺抑制素(Gonadinhibiting hormone,GIH)的生物活性;在凡纳滨对虾仔虾后17、22和27 d,分别以不同浓度眼柄粗提物浸泡24 h,结果显示:除0.001个眼柄/mL的GIH浓度外,0.01、0.1和1个眼柄/mL组均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卵母细胞直径(P﹤0.05);浸泡处理后,仔虾后17 d GIH处理组凡纳滨对虾雌性率达70.1%~80.1%;仔虾后22 d GIH处理组雌性率达65.8%~71.7%,各浓度GIH处理组雌性率比对照组(雌雄比例约为1:1)显著提高(P﹤0.05);仔虾后27 d,0.01和1个眼柄/mL处理组雌性率(约58%)略高于对照组,但0.1个眼柄/mL处理组雌性率(73.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眼柄粗提物可明显诱导凡纳滨对虾雌性化,在仔虾后22 d前处理效果最佳。
朱春华赵光凤李广丽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凡纳滨对虾性别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组织学连续切片与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凡纳滨对虾的性别分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外部形态的性别分化最早发生在仔虾后第37天,此时在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雄性附肢的芽基,仔虾后第45天,光镜下可观察到交接器;仔虾后第24天出现原始生殖细胞(PGCS),位于背大动脉的两侧及围心腔膜的腹面,细胞个体及细胞核明显比周围的细胞大,具有强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内染色质清晰可见,随着生殖腺的发育,在第43天出现生殖管,第55天生殖腺可区分为精巢和卵巢。
赵光凤李广丽朱春华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性别分化原始生殖细胞卵巢组织学
凡纳滨对虾促雄性腺的组织学初步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显微观察和组织学连续切片,对凡纳滨对虾的促雄性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促雄性腺埋于精荚囊端壶腹外侧的肌肉中,呈不规则的块状,Harris苏木精染色呈嗜碱性。H?E染色显示,促雄性腺主要由两种形态的细胞构成,一种核质致密嗜碱性非常强,细胞核被染成深蓝色,核仁很难辨认,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A型细胞);另一种细胞多为卵圆形,细胞核较大,核质疏松,被染成浅蓝色,核仁1~2个清晰可见(B型细胞)。此外,促雄性腺中A、B细胞的出现及其数量随精巢发育而发生变化,繁殖完成后细胞解体。
赵光凤李广丽朱春华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