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0PJ1412500)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沈洪兴何平黄轩陈智张帆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脊髓
  • 3篇球囊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山羊
  • 2篇球囊导管
  • 2篇球囊压迫
  • 2篇颈脊髓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2篇脊髓损伤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压迫法
  • 1篇预后
  • 1篇髓型
  • 1篇退变
  • 1篇退变性
  • 1篇退变性疾病
  • 1篇绵羊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何平
  • 5篇沈洪兴
  • 4篇陈智
  • 4篇黄轩
  • 3篇王琨
  • 3篇李凤宁
  • 3篇张帆
  • 2篇宋庆鑫
  • 2篇唐沂星
  • 2篇汤译博
  • 2篇侯藏龙
  • 1篇綦柯
  • 1篇綦珂
  • 1篇侯铁胜
  • 1篇李全

传媒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球囊注射压迫法建立山羊颈脊髓慢性压迫模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验证一种新型颈脊髓慢性压迫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8只崇明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对照组(3只)。通过前路手术将球囊压迫装置固定在C3椎体内,实验组术后每周经皮向注射阀注射0.1ml造影剂,使球囊缓慢膨胀,对颈脊髓产生慢性压迫;对照组放置压迫装置后即刻取出,术后每周仅经皮穿刺但不注射造影剂。每4周采用Tarlov评分法对动物进行行为学评价,在全麻下进行颈椎X线、CT、MRI检查,并处死2只取压迫节段脊髓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Tarlov评分均为5分。实验组术后4周(n=13)Tarlov评分不变;术后8周时(n=11)有2只Tarlov评分为4分,9只5分;术后12周时(n=9)有3只Tarlov评分为2分,4只3分,2只4分。影像学检查示对照组脊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球囊压迫系统表现稳定,随着时间推移,脊髓逐渐受压。病理学检查显示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实验组术后4周未见明显异常;术后8周受压节段脊髓前角内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变性;术后12周白质出现片状脱髓鞘区和空泡变性。结论术后实验动物行为学、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符合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特点,说明新型球囊注射压迫系统可以辅助建立稳定、可靠的慢性颈脊髓压迫动物模型。
陈智何平黄轩王琨綦珂张帆李凤宁宋庆鑫汤译博侯藏龙唐沂星沈洪兴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动物模型球囊
改良经皮球囊导管法建立山羊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椎管内置入球囊导尿管致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12只崇明山羊分为对照组(A组)、0.5 ml压迫组(B组)和1 ml压迫组(C组).选择腰-骶椎板间隙体表投影处为穿刺点,局麻后使用血管经皮穿刺鞘管,将5Fr球囊导尿管输送至硬膜外腔,透视下确认导尿管头端到达T6水平.1周后分别以0.5和1 ml容量扩张B、C组导尿管球囊,持续压迫脊髓30 min后撤除.各组动物均在穿刺操作及球囊扩张前后接受CT和MRI检查,计算球囊导管的椎管侵占率,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别于球囊扩张后48 h及72 h处死每组各2只动物,取压迫节段脊髓送检病理.结果 所有动物均顺利置管.CT测得置管后A~C组椎管侵占率依次为6.8%±0.7%、6.7%±0.7%和6.6%±0.6%.扩张球囊后B、C组椎管内侵占率分别增加到43.4%±2.5%和88.1% ±2.3%;MRI提示球囊扩张后对脊髓腹侧右侧半形成压迫.置管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无明显受损,球囊扩张后B、C组出现后肢运动障碍.除A组外,病理检查显示球囊扩张压迫48 h后,相应节段脊髓呈现灰质内神经元胞体缩小,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压迫72 h后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 球囊扩张后神经、影像和病理学的评估结果符合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的特点.经皮穿刺置管技术能够避免破坏脊髓正常生理环境,模拟符合临床实际的闭合损伤机制,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脊髓损伤建模方法.
黄轩陈智王琨何平李凤宁张帆綦柯宋庆鑫汤译博唐沂星侯藏龙沈洪兴
关键词:脊髓损伤球囊压迫
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及客观评估被引量:7
2013年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5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导致脊髓功能进行性损害的退变性疾病,也是成人痉挛性截瘫的最常见致病因素,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递增01-3]。CSM起病隐匿,容易漏诊或误诊,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疾病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即使予以有效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功能恢复非常有限,甚至脊髓发生不可逆损伤导致严重残疾。因此对CSM进行有效的早期诊断和客观的病情评估已成为国内外脊柱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目前对CSM症状体征、临床试验和辅助检查方面有许多新的文献报道,本文就这方面进展做一综述。
何平陈智李全沈洪兴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恢复退变性疾病进行性损害痉挛性截瘫CSM
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分析比较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7月年-2011年6月,收治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1例符合纳入标准,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a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作为治疗后临床效果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情况。进一步将JOA评分改善率与治疗方式、性别、年龄、病程、节段性前凸角、C2-7活动度、脊髓受压程度进行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明确其与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关系。结果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本组病例分为2组,A组53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平均随访30.68个月。B组3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4.68个月。对于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P〈0.01)、节段性前凸角(P〈0.01)2个因素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病程较短、节段性前凸角较大的患者治疗后效果较好。结论对于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并无显著差异,然而病程较短、节段性前凸角较大的患者治疗的效果优于病程较长、节段后凸的患者。
李凤宁张帆何平黄轩侯铁胜沈洪兴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磁共振成像预后
经皮硬膜外置管法建立绵羊急性颈脊髓损伤模型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硬膜外置入可扩张球囊导管,建立绵羊急性颈脊髓压迫性损伤模型。方法成年雄性绵羊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0.6mL压迫组(B组)和1mL压迫组(C组),每组4只。所有动物均使用经皮穿刺鞘管,透视下自腰骶椎板间隙将3Fr球囊导管置入硬膜外,并输送至C6/7水平。1周后B、C组动物分别以0.6和1mL容量扩张导管球囊,持续压迫颈髓1h后撤除;A组动物不作处理。各组动物均在穿刺操作及球囊扩张前后接受CT和MRI检查,计算球囊导管的椎管侵占率,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别于球囊扩张后24h及48h处死每组各2只动物,取压迫节段颈髓送病理检查。结果所有动物均顺利置管。CT检查测得置管后A、B、C组椎管侵占率(%)依次为9.1±0.2、9.1±0.2和8.9±0.2。扩张球囊后B、C组椎管侵占率(%)分别增加到45.5±2.5和78.3±2.3。MRI检查提示扩张的球囊对颈髓腹侧形成压迫。置管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正常,扩张球囊后B、C组出现后肢运动减退,且与扩张容量相关。病理结果提示B、C组在球囊扩张24h后,C6/7水平脊髓灰质前角神经元数量减少,胞体缩小,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压迫48h后,病理改变进一步加重。结论经皮置管技术避免了对脊髓周围正常组织的破坏,是一种能够模拟临床实际致伤机制的急性颈脊髓损伤造模方法。
黄轩陈智王琨何平沈洪兴
关键词:脊髓损伤球囊压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