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75) 作品数:10 被引量:4 H指数:1 相关作者: 蔡原 刘秋芳 靳翠红 巫生文 逯晓波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ACTD对V79旁观者细胞光学和超微结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放线菌素D(ACTD)对靶细胞和旁观者细胞的光学和超微结构影响,探讨ACTD能否诱导旁观者效应(BE)。方法用不同剂量ACTD(0、0.25、0.5、1.0、2.0、4.0、8.0 mg/L)处理V79靶细胞1 h,在4 mg/LACTD作用4、81、2和24 h取靶细胞去细胞培养液(CM),培养正常细胞24 h后,观察BE;形态学观察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超微结构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存活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结果随着ACTD剂量增加,靶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变形细胞数量增多;CM处理旁观者细胞数目减少,脱壁增加;超微结构观察CM处理旁观者细胞出现凋亡征象,光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均以4 h CM组效应最重,随CM时段延后减轻;细胞存活率在4、8、12、24 h CM组分别为(59.5±3.4)%(、69.2±4.5)%(、88.8±5.2)%和(61.3±6.8)%,均低于对照组,高于4 mg/L ACTD组(50.0±6.5)%(P<0.05)。结论 ACTD可以诱导旁观者细胞凋亡,以4 h CM效应最强。 靳翠红 巫生文 逯晓波 刘秋芳 刘洋 蔡原关键词:放线菌素D 条件培养液 旁观者效应 超微结构 ACTD处理对旁观者V79细胞ROS和细胞色素C分布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处理V79靶细胞获得的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CM)对V79旁观者细胞ROS水平和细胞色素C(Cytochorome C,Cyt C)分布的影响,以研究ACTD诱导旁观者效应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4.0 mg/L ACTD处理V79靶细胞1 h,磷酸盐缓冲液(PBS)洗3次,加入新鲜培养液开始计时,分别在4、8、12和24 h获取靶细胞条件培养液CM。用不同时段CM培养正常V79细胞24 h后,流式细胞仪观察旁观者细胞ROS水平;比色法测定胞浆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 CM处理组旁观者细胞R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时段的延后,ROS水平逐渐降低(P<0.01),24 h又增加(P<0.01)。对照组线粒体内Cyt C含量最高,在各CM处理组旁观者细胞线粒体Cyt 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4 h CM组含量最低,随着时段延后,线粒体Cyt C含量增加,但没达到对照组水平,24 h又趋下降。胞浆内Cyt C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对照组Cyt C含量最低,CM处理组胞浆Cyt C含量增加,4 h最高随后下降,24 h又明显增加。结论 ACTD诱导旁观者效应可能通过靶细胞的CM影响旁观者细胞ROS的产生,并造成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而引起的。 靳翠红 刘秋芳 巫生文 逯晓波 刘洋 蔡原关键词:放线菌素D 条件培养液 ROS 细胞色素C 放线菌素D处理V79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对旁观者细胞p53 mRNA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处理V79靶细胞获得的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CM)对V79旁观者细胞p53mRNA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研究ACTD诱导旁观者效应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4.0mg/LACTD处理V79靶细胞1h,PBS洗3次,加入新鲜培养液后开始计时,分别在第4、8、12和24h获取靶细胞不同时段的CM。用不同时段CM培养正常V79细胞24h后,分别采用RT-PCR检测旁观者细胞中p53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旁观者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53mRNA水平在4、8和24hCM处理组均增加(P〈0.01),在4~12hCM时段,p53mRNA水平随着时段的延后呈逐渐降低趋势,12h组降至最低,与阴性对照的水平接近(P〉0.05)。各CM处理组p53蛋白平均灰度值和积分光密度,除12hCM组外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随着时段的延后(4~12h),p53蛋白表达逐渐减少,12h组降至最低,与阴性对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与p53mRNA表达结果一致。不同时段CM处理组旁观者细胞G0/G1期比阴性对照组增多(P〈0.05),4hCM组增加最明显;各CM处理组S期细胞均较阴性对照组减少(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2/M期细胞在4hCM组下降明显,与阴性对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12h逐渐增加,12h组接近对照水平(P〉0.05);24h又下降,与阴性对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TD诱导旁观者效应可能是通过靶细胞的CM影响旁观者细胞p53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影响细胞周期的进展而引起的,以4hCM诱导的效应最强。 靳翠红 巫生文 刘秋芳 逯晓波 杜邦 张倩 蔡原关键词:放线菌素D 条件培养液 P53 细胞周期 放线菌素D诱导V79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确定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诱发V79细胞凋亡的最适作用浓度和时间,建立细胞凋亡模型。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8.0 mg/L)的ACTD染毒V79细胞不同时间(0.5~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法分析细胞凋亡和坏死率。结果各剂量ACTD染毒不同时间后V79细胞活力均下降(P<0.05)。与染毒0.5 h比较,在染毒1 h后仅0.25、1、2、8 mg/L ACTD染毒V79细胞活力下降,在染毒2 h后0.25、1、2、4、8 mg/L ACTD染毒V79细胞活力下降(P<0.05),在染毒4 h后各剂量ACTD染毒V79细胞活力均下降(P<0.05)。各剂量ACTD染毒不同时间后V79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与染毒0.5 h比较,各剂量ACTD染毒1 h以及0.25、0.5、1、2 mg/L ACTD染毒2、4 h后V79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4 mg/L ACTD染毒4 h后V79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0.25、2mg/L ACTD染毒0.5 h,1、2、4 mg/L ACTD染毒2 h以及各剂量ACTD染毒4 h后V79细胞坏死率均升高(P<0.05);与染毒0.5 h比较,2 mg/L ACTD染毒1 h后V79细胞坏死率下降(P<0.05),1、4 mg/L ACTD染毒2 h以及0.5、1、2、4 mg/L ACTD染毒4 h后V79细胞坏死率均升高(P>0.05)。结论 ACTD诱发V79细胞凋亡的最适剂量为4 mg/L,最佳作用时间为1 h。 靳翠红 薛金玉 巫生文 逯晓波 刘秋芳 蔡原关键词:放线菌素D V79细胞 细胞凋亡 旁观者效应 短波紫外线诱导V79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2019年 目的探讨短波紫外线(UVC)诱导V79细胞凋亡的最佳暴露剂量并建立细胞凋亡模型。方法处于对数生长期的V79细胞,以4.5 mJ/cm^2强度UVC分别照射0、10、20、30、60、90 s,对应的照射剂量分别为0(对照)、45、90、135、270、405mJ/cm^2。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及细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UVC暴露组V79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UVC暴露剂量的升高,V79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当UVC暴露剂量为90 mJ/cm^2时,V79细胞的存活率为(50.4±5.7)%。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UVC暴露组V79细胞的凋亡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坏死率无明显改变。且随着UVC暴露剂量的升高,V79细胞的凋亡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UVC暴露组V79细胞内ROS的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UVC暴露剂量的升高,V79细胞内ROS的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 UVC诱导V79细胞凋亡的最佳暴露剂量为90 mJ/cm^2。 巫生文 靳翠红 逯晓波 杨敬华 刘秋芳 蔡原关键词:短波紫外线 旁观者效应 草酸铂对CHO细胞系野生型AA8和突变型UV20的DNA损伤作用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交叉互补集团1基因(ERCC1)蛋白在草酸铂毒性作用的影响,找寻草酸铂药物抵抗性的关键因子。方法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野生型AA8以及ERCC1表达缺失型UV20可以作为细胞对照模型。SRB细胞抑制率实验、改良彗星实验、Rad51免疫荧光实验评价草酸铂染毒后不同时点的DNA损伤程度。结果AA8和UV20对草酸铂的敏感性不同,IC50相差近16倍。改良彗星实验和Rad51免疫荧光实验同时表明,AA8与UV20相比,具有修复草酸铂所致DNA损伤能力。结论ERCC1蛋白具有重要的核酸内切酶功能,对于修复草酸铂所致DACH-Pt-DNA加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逯晓波 蔡原 刘秋芳 安春丽关键词:草酸铂 DNA损伤与修复 细胞模型 放线菌素D对仓鼠成纤维细胞V79靶细胞和旁观者细胞活力和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对中国仓鼠成纤维细胞V79靶细胞和旁观者细胞的细胞活力和染色体畸变的影响,以确定ACTD能否诱导旁观者效应的发生。方法:用不同剂量ACTD(0、0.25、0.5、1.0、2.0、4.0和8.0 mg/L)处理V79靶细胞1 h,并选择其中4 mg/L ACTD作用1 h开始计时,分别在第4、8、12和24 h时取靶细胞去细胞培养液(conditionedmedium,CM),培养正常细胞24 h后,进行旁观者效应的观察。用MTT法测定靶细胞和旁观者细胞活力;并对靶细胞和旁观者细胞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随着ACTD剂量的增加,靶细胞的活力下降,存在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P<0.05)。4 mg/L ACTD作用1h时细胞活力接近50%且稳定。旁观者细胞活力在用4~12 h CM培养时逐渐增加(P<0.05),用24 h CM时又下降(P<0.05),4 h CM诱导旁观者细胞损伤的作用最强。靶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随ACTD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具有剂量-效应关系(P<0.05)。旁观者细胞染色体畸变以4 h CM诱导的作用最强,随着加入CM时段的延后,损伤逐渐减轻(P<0.05),在24 h CM又趋严重(P<0.05);旁观者细胞与靶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相似,以断裂为主,伴有少量环形染色体、碎片和双着丝粒染色体。结论:ACTD可以诱导旁观者效应的发生,染色体畸变在靶细胞和旁观者细胞均以断裂为主。 靳翠红 巫生文 逯晓波 刘秋芳 蔡原 肖云关键词:放线菌素D 条件培养液 旁观者效应 染色体畸变 ACTD的CM对旁观者V79细胞Δψm和胞质内细胞色素C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处理中国仓鼠成纤维靶细胞(the Chinese hamster fibroblast V79-C3cell line,V79细胞)获得的条件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CM)对V79旁观者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胞质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含量的影响,以研究ACTD诱导旁观者效应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用4.0mg/L ACTD处理V79靶细胞1h,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漂洗3次,加入新鲜培养液开始计时,分别在第4、8、12和24h获取靶细胞条件培养液CM。不同时段CM培养正常V79细胞24h后,采用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法检测旁观者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Δψm);比色法测定胞质内Cyt C的含量。结果各CM处理组旁观者细胞Δψm均比对照组下降(P<0.01)。随着时段的延后,Δψm平均荧光强度在逐渐增加,24h又减少(P<0.01)。胞质内Cyt C含量以对照组最低,CM处理组胞质内Cyt C含量增加(P<0.01),4h最高,随后下降,24h又明显增加(P<0.01)。结论 ACTD诱导旁观者效应可能通过靶细胞的CM影响旁观者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胞质内Cyt C含量增加,进而引起旁观者细胞凋亡。 靳翠红 巫生文 刘秋芳 蔡原关键词:放线菌素D 条件培养液 线粒体膜电位 放线菌素D对V79靶细胞和旁观者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用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ACTD)处理V79细胞后,获取处理后不同时段去细胞培养液(conditioned medium,CM)培养细胞,观察ACTD对靶细胞和旁观者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研究ACTD能否诱导旁观者效应的发生,为研究化学物所致的旁观者效应及其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剂量ACTD(0、0.2、0.4、0.8、1.6、3.2和6.4μmol/L)处理V79靶细胞1和4 h;选择3.2μmol/L ACTD作用1 h开始计时,分别在4、8、12和24 h取靶细胞去细胞培养液(CM),培养正常细胞24 h后,进行旁观者效应的观察。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坏死率。结果随着ACTD剂量的增加,靶细胞的活力下降,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3.2μmol/L作用1 h细胞活力接近50%且稳定。凋亡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而作用4 h各剂量组凋亡率下降坏死率升高,考虑到足够高的凋亡率又避免损失过多的旁观者因子,故选择3.2μmol/L作用1 h作为处理因素来获取CM。旁观者细胞存活率随着时段的延后增加而凋亡率逐渐下降(P<0.05),在24 h时段均有一个反弹,但均以4 h CM诱导的旁观者效应最强。旁观者细胞主要死亡类型是凋亡。结论 ACTD可以诱导旁观者效应的发生,4 h无细胞培养液(CM)诱导旁观者细胞损伤的作用最强。旁观者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 靳翠红 巫生文 安丽 刘秋芳 逯晓波 蔡原关键词:放线菌素D 条件培养液 旁观者效应 UVC照射V79细胞后培养液对旁观者细胞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ultraviolet C诱导的旁观者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辐射强度为9 mJ/cm2 UVC照射V 79细胞20 s,分别在第4、8、12 h取靶细胞辐照条件培养基(ICM)培养正常细胞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观察染色体畸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ICM时段的往后推移,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上升,4、8、12 h时段ICM培养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1.5±3.9)%、(78.8±3.3)%、(84.2±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体畸变率下降,4、8、12 h时段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12.33%、8.67%、5.67%;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4、8、12 h时段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78±2.38)%、(13.45±1.99)%、(10.51±1.53)%,与对照组(3.04±0.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照射剂量为180mJ/cm2 UVC处理靶细胞后的ICM能够诱导出明显旁观者效应,其表现为细胞凋亡。 巫生文 靳翠红 刘秋芳 齐鸣 鲁帅 蔡原关键词:细胞凋亡 旁观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