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10004216)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闫梅英阚飙樊粉霞李杰曹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利用双重TaqMa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鉴别诊断粪便标本中的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建立针对粪便标本中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检测下限,以提高感染人群粪便标本中两种病原的检出效率。方法分别根据伤寒沙门菌特异基因STY1633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特异基因SPA4289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双重TaqMan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dual taqman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体系。利用44株伤寒沙门菌、3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88株其他血清型沙门菌染色体DNA及引起发热的其他病原菌,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对伤寒沙门菌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粪便模拟标本进行检测下限评价,同时利用10份伤寒患者、20份甲型副伤寒患者及48份其他病原所致发热和/或伴腹泻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验证。结果利用本方法检测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纯菌及伤寒、甲型副伤寒患者标本扩增阳性,其余的非伤寒沙门菌、致腹泻的其他5种肠道致病菌及引起发热症状的8种常见非肠道病原菌纯菌及相应患者标本均扩增阴性。在对纯伤寒沙门菌DNA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DNA检测中,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法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 pg/反应(194拷贝/反应)及2.5 pg/反应(485拷贝/反应)。以粪便模拟样品提取DNA为模板的检测中,增菌前伤寒沙门菌检测下限达102cfu/g,增菌后可达1 cfu/g;增菌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检测下限达104cfu/g,增菌后可达10 cfu/g。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粪便中伤寒沙门菌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疾病的同时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某些不明原因发热及腹泻症状的病原的初步鉴定提供了简易手段。
- 李杰肖燕樊粉霞阚飙闫梅英
-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 346份临床呼吸道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菌株培养特点及其引起疾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认识,为国内临床肺炎支原体的诊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346份临床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了解临床标本中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特点,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临床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对分析。结果 346份标本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real-time 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和32.1%;其中20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52.2%,141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中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仅为4.2%,两组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人群感染率有随年龄段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感染率在<14岁的儿童组中与40岁以下的成年人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但在上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少见;相比儿童病例而言,成人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也非常高,需引起临床更多关注。
- 何利华顾一心孟凡亮张建中赵飞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社区获得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年龄组
- 基于单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定性检测猪霍乱沙门菌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建立基于单基因的猪霍乱沙门菌的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猪霍乱沙门菌基因组及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基因组、人类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比对及普通PCR检测分析,获得猪霍乱沙门菌特有而其他细菌及人类基因组中不存在的特异基因SC1242,针对该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该靶基因的rRT-PCR方法,利用123株多种血清型沙门菌及非沙门菌菌株RNA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时对猪霍乱沙门菌全血模拟标本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利用该方法检测20株猪霍乱沙门菌均为阳性,其余菌株均扩增阴性。对纯菌RNA检测中,rRT-PCR的最低检测限度为50 fg/反应,约为96个拷贝/反应。在以全血模拟样品提取核酸为模板的检测中,敏感性达90 cfu/ml。结论 rRT-PCR方法检测猪霍乱沙门菌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猪霍乱沙门菌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高瑞红曹阳闫梅英
- 关键词:猪霍乱沙门菌
- 沙门菌常见O抗原和H抗原荧光PCR检测方法评估
- 2017年
- 目的:评估沙门菌常见A^F血清群O抗原和H抗原荧光PCR检测方法对不同血清型沙门菌的检测效果。方法:选用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制备模板,运用沙门菌O抗原A^F群及不同H抗原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这些菌株进行扩增检测,分别计算不同血清型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检测下限、假阳性率、假阴性率、Kappa值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对7种不同沙门菌O抗原的检测灵敏度为85.71%~100.00%,特异度为66.67%~100.00%;对7种不同沙门菌H抗原的检测,H1,5及Hi-l的灵敏度不高,分别为35.71%及57.14%,但特异度均较高(87.50%~100.00%);经Fisher精确检验,除H1,5阳性检测的P>0.05(P=0.162),其余为P<0.05;C1、C2、D1、E、F血清群及H抗原1,6、1,7、g,s,t、g,m的检测结果与血清凝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均大于0.75),而H1,5及Hi-l的检测结果与血清凝集结果的一致性很差(Kappa值分别为0.302及0.492);试剂盒对不同O/H抗原核酸检测扩增效率较好,最低检出限为7~137608拷贝/反应。结论:除H1,5抗原外,该荧光PCR检测试剂盒对沙门菌O/H抗原不同血清型的检测效果较好,优于传统血清凝集方法,可显著提高血清型鉴定时效,有利于疾病或暴发的早期发现。
- 曹阳韩营营李杰阚飙闫梅英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H抗原荧光PCR
- 基于单一基因的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建立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LAMP)方法特异检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方法针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特异保守hsdM基因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该靶基因的RT-LAMP体系。利用多种血清型沙门菌及非沙门菌菌株DNA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同时对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全血模拟标本及粪便模拟标本进行敏感性检测,并利用临床样本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等温65℃条件下,30~60 min内完成RTLAMP反应,利用该方法检测130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均为阳性,其他非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均扩增阴性。对纯菌RNA检测中检测下限为50 pg/反应,约为19 000个拷贝/反应。在以全血模拟样本的检测中,敏感性达80 cfu/ml,略高于PCR检测低限。对粪便模拟标本的检测中,对原始样品检测下限为500 cfu/g;增菌后样品检测下限为0.8 cfu/g,比PCR检测低限高2~10倍。临床样本中甲型副伤寒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均阳性,而伤寒样本检测均阴性。结论建立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检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RT-LAMP方法,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了简易手段,可试用于甲型副伤寒的早期诊断。
- 王鸣柳闫梅英阚飙樊粉霞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