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23)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林和秦艳张国盛胡永宁吴国玺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沙地
  • 8篇毛乌素沙地
  • 8篇臭柏
  • 7篇油蒿
  • 7篇细根
  • 5篇群落
  • 4篇油蒿群落
  • 3篇细根分解
  • 2篇养分
  • 1篇演替
  • 1篇演替阶段
  • 1篇养分动态
  • 1篇养分含量
  • 1篇养分释放
  • 1篇英文
  • 1篇影响因子分析
  • 1篇群落特征
  • 1篇物量
  • 1篇细根分布
  • 1篇细根生产

机构

  • 8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杭锦旗林业局

作者

  • 8篇王林和
  • 7篇张国盛
  • 7篇秦艳
  • 4篇胡永宁
  • 2篇斯庆毕力格
  • 2篇吴国玺
  • 1篇王海
  • 1篇那日苏
  • 1篇郝云龙
  • 1篇耿威
  • 1篇红雨
  • 1篇阿木古愣
  • 1篇王宁
  • 1篇哈斯其劳

传媒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沙漠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植物研究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细根生产动态及影响因子被引量:7
2007年
在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北试实验地选取了七块样地,并依据建群植被外貌特征划分为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三类。用根钻对各样地一个生长季内的根系进行了五次取样,同时测量土壤水分、枝条生长长度、温湿度等一些气象因子。对活细根分级并称干重,发现臭柏、油蒿不同径级细根的季节动态不同,不同土层内相同径级的细根生产动态也不相同:①臭柏与油蒿D≤2 mm的细根生物量在4~5月份都有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随后增长格局各不相同。②臭柏灌丛中,1
吴国玺张国盛王林和秦艳邬俊义郝云龙于斯琴高娃
关键词:臭柏油蒿细根
毛乌素沙地臭柏(Sabina vulgaris)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的细根分布特征被引量:18
2009年
用根钻法和细根分级的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的细根(D≤2 mm,D为根直径)垂直分布,并用渐近线方程Y=1-β^d[Y为从地表到一定深度的根量百分比累积值(0-1),d表示土层深度(cm),β为根系削弱系数]描述根系分布与土壤深度的关系。对不同径级臭柏、油蒿细根的β值、根长密度及根面积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以15 cm为取样深度级,臭柏和油蒿群落活细根(D≤2 mm)的各月生物量平均值,在0-15 cm范围内最大,并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臭柏群落、臭柏灌丛、油蒿群落细根生物量垂直分布的β值差异不显著(P〉0.5),但相应层次上的月平均细根生物量,臭柏群落是油蒿群落的6.7-14.6倍(P〈0.05),臭柏灌丛是油蒿群落的14.0-19.2倍(P〈0.05)。D≤1 mm与1 mm臭柏群落〉油蒿群落。
张国盛吴国玺王林和秦艳胡永宁张忠山
关键词:臭柏油蒿细根分布根长密度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油蒿群落细根分解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埋袋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油蒿群落的分解速率在2005年4~10月,2006年4~10月间进行了为期2年的动态研究,并同步测定样地的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绝对湿度、土壤含水率等影响因子。建立了细根重量保持率与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揭示了群落内部气象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臭柏和油蒿细根分解系数相差较大(P〈0.05),细根分解系数在臭柏群落与臭柏灌丛间差异不显著,臭柏分解系数为油蒿分解系数的44.44%。在对细根分解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基础上,探讨沙区生态系统中气象因子、土壤水分对细根分解速率的影响,这部分工作的开展对于揭示沙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秦艳王林和张国盛胡永宁耿威张丽
关键词:臭柏油蒿细根分解
臭柏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某些群落特征的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8年
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自发演替的基本过程为:半流动沙地沙竹+沙米(有时是白沙蒿)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臭柏群落→固定沙地臭柏+硬质早熟禾群落→固定沙地臭柏群落→老固定沙地臭柏+苔藓群落,最后可能发展成为地带性的本氏针茅草原。演替早期向演替亚顶级群落发展过程中物种多样性逐步增加,生态环境逐渐变湿。随着臭柏的衰退,某些喜湿植物的退出,物种多样性开始减少,群落生境向旱生化发展。
红雨王林和
关键词:群落特征臭柏毛乌素沙地演替
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细根分解过程中养分与能量的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埋袋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分布的优势种臭柏、油蒿细根分解进行研究。对两年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臭柏、油蒿细根分解过程中C、P、K、Mg均表现为释放,释放率油蒿>臭柏,元素重量损失率K>P>C>Mg;N在臭柏分解中表现为积累,在油蒿分解中表现为释放;Ca在臭柏、油蒿细根分解中都表现为积累的趋势,积累率为油蒿>臭柏;能量在臭柏、油蒿细根分解过程中表现为释放。该研究为沙区土壤库中的能量转化和流动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秦艳胡永宁王林和那日苏张国盛
关键词:臭柏油蒿细根分解养分释放
毛乌素沙地臭柏与油蒿群落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变化被引量:14
2008年
为了探讨沙地生态系统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变化,采用根钻法,从2005年4月至2005年10月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油蒿群落0—90cm土层中细根(D≤2mm,D为直径)生物量动态进行了测定,臭柏细根总生物量为13.87~18.22t·hm,细根平均生物量占总根量的60.10%;油蒿的细根总生物量为1.173~1.389t·hm^-2,细根平均生物量占总根量的73.04%。臭柏细根平均生物量为油蒿的12.50倍(P〈O.05)。臭柏、油蒿群落细根生物量动态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8月和6月、10月。两者的活细根生物量大致呈上升趋势,死根生物量则相反。臭柏、油蒿群落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随土层加深,生物量明显减少,细根在不同层次上的动态变化与总细根量的季节变化有所不同。臭柏细根生物量从坡顶到坡底分别为16.8067t·hm^-2、16.1656t·hm^-2、10.9834t·hm^-2,呈下降趋势,其细根生物量比率从坡顶、坡中到坡底依次增大;油蒿细根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坡顶,坡中与坡底变化不明显,其细根生物量比率随坡位变化并不明显。
秦艳王林和张国盛胡永宁斯庆毕力格张忠山
关键词:臭柏油蒿细根生物量
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群落细根分解中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为探索灌木在沙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采用埋袋法对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群落细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柏细根在分解前期,N、Ca、Mg元素的含量逐渐升高,P、K元素含量则逐渐降低;虽然油蒿细根分解过程中的各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与臭柏细根相似,但臭柏细根分解过程中各元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油蒿较大,尤其P、K元素在油蒿分解初期含量降低最快。
斯庆毕力格王林和张国盛秦艳哈斯其劳阿木古愣
关键词:细根养分含量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
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群落细根生产与生长过程中养分的动态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钻土芯法对毛乌素沙地分布的天然臭柏、油蒿细根生产进行连续两年的动态研究,以揭示细根在沙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臭柏细根占其总根量的60.10%,年平均生物量为14.480t/hm2,52.72%为活细根。油蒿细根占总根系的73.04%,年平均生物量为1.027t/hm2,活细根占53.57%。臭柏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油蒿(P<0.05),为油蒿的14.11倍。臭柏、油蒿的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都呈现双峰型,油蒿细根生物量峰值出现在春末夏初和晚秋;臭柏细根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春末和盛夏。臭柏、油蒿细根C、N、P、K、Ca、Mg的浓度处于不断变化中,臭柏细根中C、N、P、K、Ca、Mg的现存量在2005年基本呈倒"S"型,在2006年基本呈"V"字型;油蒿细根中C、N、P、K、Ca、Mg的现存量总体上看呈倒"S"型。
秦艳胡永宁王林和张国盛王宁王海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细根生产养分动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