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1997)

作品数:5 被引量:63H指数:4
相关作者:徐仲溪高代珍王坤波周跃斌郑圣先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教育部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沱茶
  • 2篇色泽
  • 1篇稻谷
  • 1篇稻谷产量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利用
  • 1篇养分利用效率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稻
  • 1篇色素
  • 1篇色素物质
  • 1篇色泽品质
  • 1篇生化成分
  • 1篇施用
  • 1篇施用比例
  • 1篇穗肥
  • 1篇滋味
  • 1篇利用效率

机构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湖南省土壤肥...

作者

  • 4篇徐仲溪
  • 3篇王坤波
  • 3篇高代珍
  • 2篇周跃斌
  • 1篇聂军
  • 1篇刘仲华
  • 1篇戴平安
  • 1篇易国英
  • 1篇郑圣先
  • 1篇刘德华
  • 1篇魏勇

传媒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沱茶生化成分与品质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2
2005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薄层色谱系统地分析了云南沱茶的生化成分和脂溶性色素成分,并采用感官审评方法评定了沱茶滋味和色泽各项品质因子,对沱茶生化成分、脂溶性色素成分与沱茶滋味和色泽形成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沱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等是构成滋味浓度的特征因子,氨基酸,酚/氨值和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值与配比是构成滋味醇度与爽度的特征因子.(叶绿素 b+叶绿酸酯 b)/胡萝卜素值和(叶绿素 b+叶绿酸酯 b)/(脱镁叶绿酸酯 a+脱镁叶绿素 a)的大小,能较合理地解释沱茶外形色泽、内质汤色、叶底色泽形成的化学实质.
徐仲溪王坤波周跃斌高代珍徐超富
关键词:沱茶滋味色泽生化成分
沱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高效薄层色谱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系统地分析了沱茶中的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并对主要组分进行了光谱扫描,就色素系统的内部比例与外形色泽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叶绿素b+叶绿酸酯b)/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叶绿酸酯b)/(脱镁叶绿酸酯a+脱镁叶绿素a)能较合理地解释沱茶外形色泽形成的化学实质。
徐仲溪王坤波简伯华
关键词:沱茶色素物质色泽品质
压制工艺技术及原料成分对沱茶成型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为了揭示沱茶成型机理,对坯料含水量、汽蒸时间及汽蒸料叶温、含水量对沱茶压制成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坯料含水量、汽蒸时间及汽蒸料叶温、含水量对沱茶成型均有影响.压制沱茶适宜的技术参数是:坯料含水量13%~14%,汽蒸时间12~15 s,汽蒸料叶温85 ℃左右,汽蒸料含水量22%~23%.对沱茶压制成型起黏结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各处理的成型优劣及成茶的抗压强度大小的顺序是:坯料直接压制成沱茶、茶渣烘干样加入15%茶多酚、茶渣烘干样加入速溶茶、茶渣烘干样压制成沱茶.
徐仲溪刘德华高代珍刘仲华周跃斌王坤波
关键词:沱茶
原料差异对沱茶品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薄层色谱,系统地分析由不同原料加工而成的沱茶中生化成分和脂溶性色素成分,采用感官审评方法评定滋味和色泽的各项品质因子,以探讨不同原料对沱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云南大叶种加工而成的沱茶滋味浓度较优,而由湖南中小叶种加工而成的沱茶以滋味醇度较优.云南大叶种和湖南中小叶种配料加工的沱茶有利于滋味浓度和醇度的协调,对改善滋味品质效果较好.由湖南中小叶种加工而成的沱茶脂溶性色素含量比由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沱茶高,但由云南大叶种加工而成的沱茶色泽品质优于由湖南中小叶种加工的沱茶.由云南大叶种与湖南中小叶种配料加工而成的沱茶,其外形色泽和内质汤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叶底色泽花杂不匀齐.
徐仲溪王坤波高代珍徐超富魏勇
关键词:沱茶
穗肥氮施用比例对两系杂交水稻氮素吸收、籽粒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0
2006年
在田间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穗肥氮施用比例对两系杂交水稻氮素吸收、籽粒氨基酸含量和产量的影响。两系杂交早稻施N180kg/hm^2,30%作穗肥、70%作基肥的稻谷产量最高,比施N 180kg/hm^2 10%作穗肥和施N 120kg/hm^2 30%作穗肥两个处理均增产6.2%。晚稻在施N 210kg/hm^2条件下,仍以30%作穗肥处理的稻谷产量最高。3个施氮量平均,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表现为30%作穗肥〉20%作穗肥〉10%作穗肥,氮肥利用效率表现为30%作穗肥〈20%作穗肥〈10%作穗肥。与其他氮素穗肥比例处理比较,氮肥30%作穗肥、70%作基蘖肥的分配方案能提高稻米必需氨基酸含量0.09~0.38个百分点,其中又以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增加较多,赖氨酸次之;且稻米产量、总氨基酸积累量和必需氨基酸积累量分别增加5.4%~27.5%、5.4%~30.4%、15.1%~36.0%。
戴平安郑圣先李学斌聂军易国英袁迪仁黄科延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稻谷产量养分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