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04E7029)

作品数:4 被引量:97H指数:4
相关作者:姜汉桥陈民锋高慧梅孙梦茹耿站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更多>>
发文基金: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渗透率
  • 4篇相对渗透率
  • 3篇油水
  • 3篇孔隙
  • 3篇孔隙网络模型
  • 2篇油水两相
  • 2篇孔隙结构
  • 2篇储层
  • 2篇储层孔隙
  • 2篇储层孔隙结构
  • 1篇油藏
  • 1篇油水相对渗透...
  • 1篇剩余油
  • 1篇剩余油潜力
  • 1篇注汽
  • 1篇温度测试
  • 1篇井间
  • 1篇光纤
  • 1篇含水
  • 1篇含水期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姜汉桥
  • 3篇陈民锋
  • 3篇高慧梅
  • 1篇何应付
  • 1篇耿站立
  • 1篇孙梦茹
  • 1篇刘立成
  • 1篇赵业卫

传媒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4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储集层微观参数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影响的微观模拟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为描述储集层微观参数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建立油水两相流的三维准静态孔隙网络模型,运用逾渗理论描述微观渗流机制,模拟初次油驱和二次水驱过程,并对相对渗透率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孔隙网络模型模拟的有效性。利用孔隙网络模型研究水湿情况下孔喉比、配位数、形状因子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喉比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增大,水相达到同样的渗流能力所对应的含水饱和度相对增加;配位数增大,两相共流区变大,残余油饱和度减小,配位数对非润湿相油的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大;形状因子增加,残余油饱和度减小,两相共流区变大。
高慧梅姜汉桥陈民锋何应付
关键词:孔隙网络模型相对渗透率
应用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技术评价井间热连通被引量:9
2007年
光纤中分子的热振动与光子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交换的对应关系是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FODTS)系统的工作原理,以辽河油田一个稠油水平井井组为例,简述了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方案设计,分析了分布式光纤温度测试剖面,提出了井间热连通分为热液体连通和汽窜两个阶段,认为该稠油水平井井组本轮注汽后36.7%水平段达到热液体连通,并未进入汽窜阶段;油层物性在井间热液体连通前对热量传递影响较大;井间热连通评价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相结合分析可以客观、全面掌握油藏受热动态。
刘立成姜汉桥赵业卫
关键词:光纤温度测试稠油注汽
储层孔隙结构对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影响微观模拟研究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表示两相渗流的重要信息,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相对渗透率的重要因素。结合逾渗理论,采用截断威布尔分布作为孔喉分布函数,模拟初次油驱和二次水驱过程,建立了油水两相流的三维准静态孔隙网络模型。利用建...
高慧梅姜汉桥陈民锋
关键词:孔隙网络模型相对渗透率
文献传递
储层孔隙结构对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影响微观模拟研究被引量:31
2007年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表示两相渗流的重要信息,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相对渗透率的重要因素.结合逾渗理论,采用截断威布尔分布作为孔喉分布函数,模拟初次油驱和二次水驱过程,建立了油水两相流的三维准静态孔隙网络模型.利用建立的孔隙网络模型,研究了水湿情况下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如孔喉半径、孔喉比、配位数、形状因子等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喉半径和孔喉比越大、配位数和形状因子越小,残余油饱和度越大,两相共流区越窄;配位数对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大,而形状因子对润湿相相对渗透率影响较大.
高慧梅姜汉桥陈民锋
关键词:孔隙网络模型相对渗透率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定量化表征新方法被引量:33
2007年
高含水期油藏与中低含水期油藏相比,剩余油的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常规的剩余油潜力分布定量化表征方法在高含水期不再适用。考虑到剩余油分流能力与含水饱和度之间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适用于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分布定量化表征的新概念——优势潜力丰度。分析了胜坨油田坨七断块顶部油藏沙二段8—10砂层组高含水期剩余油优势潜力分布规律,在剩余油可采储量丰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部位的优势潜力丰度最大相差达10倍,有效地突出了剩余油优势潜力部位,明确了剩余油的挖潜方向。
耿站立姜汉桥陈民锋孙梦茹曾玉祥
关键词:高含水期剩余油相对渗透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