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03EFN213500133)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03EFN213500133)
-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4
- 相关作者:柯才焕魏永杰许贻斌王德祥沈铭辉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方斑东风螺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6年
- 以白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设计了8个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在水温26.90±1.52℃,盐度27.6±0.5及遮光的条件下对初始个体体质量为2.16±0.05g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进行为期60d的生长实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含量对方斑东风螺的相对增质量率呈抛物线回归关系,在饲料蛋白含量为43.10%时,相对增质量率达到最大值(p〈0.05).饲料效率、饲料系数在蛋白含量35.17%以上基本上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效率随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各蛋白组间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以相对增质量率为指标,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方斑东风螺饲料蛋白质适宜含量为36.47%~43.10%.
- 许贻斌柯才焕王德祥魏永杰吕剑泉
- 关键词:方斑东风螺蛋白质需要量
- 饥饿对方斑东风螺形态和组织生化成分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以室内实验测定了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在饥饿120d过程中形态、组织生化成分及RNA/DNA比值的连续变化.结果显示,饥饿前期幼螺体重变幅较小,肝体比与体壳比下降迅速,三者分别于饥饿80、40、20d时显著地低于对照组,至饥饿120d时其降幅分别为22.33%、44.02%、30.39%.方斑东风螺在饥饿过程中,螺足肌与肝胰脏的水分含量分别从80.19%、48.44%上升至89.68%、63.97%;灰分含量分别从11.35%、8.92%增加至22.80%、16.52%;肝胰脏蛋白质含量从53.18%上升至56.65%.饥饿40d时,其足肌、肝胰脏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糖原含量在其饥饿20、40d时也显著地下降.饥饿120d时,其足肌的脂肪和糖原含量相应降幅分别为32.22%、44.64%,而肝胰脏的脂肪和糖原含量相应降幅则分别为26.87%、47.17%.足肌蛋白质含量在其饥饿80d前较稳定,后期迅速下降,实验结束时降幅为8.61%.这2种组织的RNA/DNA比值也呈逐渐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在饥饿状态下幼螺主要消耗这2种组织中脂肪与糖原的供能,当禁食长达80d后则加大对足肌蛋白质的动用,而相对保留肝胰脏蛋白质.组织含水量、RNA/DNA比值均可作为方斑东风螺饥饿状态下的营养预测指标.
- 薛明柯才焕狄桂兰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方斑东风螺饥饿生化成分
- 不同蛋白源饲料对方斑东风螺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9年
-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的腹足类经济动物之一,近年来,方斑东风螺的人工养殖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选用鱼粉(Fish meal:FM)、豆粕(Soybean meal:SBM)、菜籽粕(Rapeseed meal:RM)、啤酒酵母(Beer yeast:BY)为原料设计6种不同蛋白源组合的饲料,在水温25-28℃,盐度26-28的条件下,对初始体质量为(2.95±0.28)g,壳长为(2.06±0.10)cm的方斑东方螺进行为期75d的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组中.以Diet5(FM1+SBM1+RM1)相对增量率最高,且显著高于Diet1(FM)(P〈0.05),但与其它各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io)变化趋势与相对增量率类似.Diet1和Diet5两组的相对增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实验组(P〈0.05).蛋白质利用率方面,Diet1和Diet2(FM1+SBM1)显著低于其它各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间的成活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各种蛋白源以适当比例混合使用才能获得最佳的生长表现及饲养效益,即Diet5中鱼粉、豆粕、菜籽粕1:1:1(质量比)的比例组合为方斑东风螺较优蛋白源.该研究的开展对今后研制经济高效的方斑东风螺配合饲料具有指导意义.
- 吴建国黄兆斌王波柯才焕
- 关键词:方斑东风螺蛋白源生长率
- 方斑东风螺早期发育过程中几种消化酶的活性被引量:15
- 2007年
- 将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的早期发育从早期面盘幼体到变态后15d的稚贝分成6个阶段,分别测定各阶段蛋白酶(P)、脂肪酶(L)、淀粉酶(A)和纤维素酶(C)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幼体发育的推进,蛋白酶比活力逐渐减小,脂肪酶比活力逐渐增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比活力则在变态前逐渐增加,而变态后逐渐减小。比较A/P和(A+C)/(P+L)两种指标指示方斑东风螺幼体发育过程中的食性变化,提出(A+C)/(P+L)用于指示方斑东风螺食性变化更合理、准确。综合比较幼体发育各阶段4种消化酶活性,发现在面盘幼体向稚贝变态期间,幼体消化能力最弱,原因与幼体的变态过程有关。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贝类具有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该酶在东风螺对纤维素分解中占主导地位。
- 魏永杰黄斌柯才焕许贻斌王德祥
- 关键词:消化酶比活力食性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