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593) 作品数:6 被引量:20 H指数:3 相关作者: 陈劲松 文吉秋 刘志红 吴迪 孙启全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南京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采用程序化肾活检评估肾移植后低水平和标准水平他克莫司的疗效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以程序化肾活检评估低水平与标准水平他克莫司(FK506)的免疫抑制方案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随机对照研究,将48例首次接受尸体肾移植受者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低水平FK506组(低FK506组,24例)和标准水平FK506组(标准FK506组,2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麦考酚吗乙酯(MMF)+FK506+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两组的MMF与激素用法相同。标准FK506组的FK506血药谷浓度:在入组后前3个月维持在10~12 ng/ml,3个月后维持在8~10 ng/ml。低FK506组的FK506血药谷浓度:入组后头2个月为8~10 ng/ml,第3个月为3~7 ng/ml,3个月后为3~5 ng/ml。术后定期随访1年,内容包括测定FK506血药谷浓度,检测肾功能[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rate,Ccr)]、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同时于术后3个月和12个月予以程序化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了解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情况、病理损伤指标评分及慢性移植物损伤指数(chronic allograft damage index,CADI)变化。观察术后1年的人、肾存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移植术后1年,与标准FK506组比较,低FK506组:(1)FK506血药谷浓度较低(P<0.01),且达到目标水平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2)Ccr水平较高,(83±14)ml/min比(62±16)ml/min,P<0.05;(3)血糖水平较低(P<0.05);(4)根据程序化肾活检的结果,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肾小球硬化评分较低(均为P<0.05);(5)AR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相似,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相近,均为100%(均为P>0.05)(6)术后1年的肺部感染与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采用程序化肾活检评估疗效结果可靠,并有助于发现移植肾的慢性化改变,移植术后早期适度降低FK506血药谷浓度对于移植肾和患者均有较大益处,且不增加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 季曙明 文吉秋 程东瑞 吴迪 谢柯楠 孙启全 陈劲松 刘志红关键词:他克莫司 急性排斥反应 内生肌酐清除率 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炎症和微血管病变 被引量:3 2012年 移植肾早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移植肾的早期恢复和远期预后均有重要影响。缺血-再灌注除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外,还导致间质炎症和微血管病变;而后者是IRI引起肾功能障碍的关键。缺血后微血管病变以内皮细胞肿胀和随之而来的微血管闭塞为特征,导致再灌注不能顺利进行(无复流现象)。阐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机制,为移植肾IRI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李雪 孙启关键词: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微血管病变 移植肾肾小球病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移植肾肾小球病(TG)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明确诊断为TG的79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622例行移植肾活检的患者中,79例(12.7%)符合TG诊断标准。这些患者确诊TG的时间多在肾移植后5~7年;按Banff2007分类标准将TG患者分重度(cg3)42例,中度(cg2)30例,轻度(cg1)7例。79例患者中28例(35.4%)存在急性体液性排斥(AHR)的病史,72例(91.1%)尿蛋白异常[(1.7±1.5)g/d],67例(84.8%)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100.8±19.0)g/L,70例(88.6%)诊断时存在移植肾功能异常;cg1组、cg2组和cg3组患者相比,cg3组蛋白尿发生率高且较严重(P<0.01),血浆白蛋白相对低(P<0.05);65例行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的患者中35例(53.9%)阳性,其中30例(46.2%)抗组织相容性抗原Ⅱ(HLA-Ⅱ)类抗体阳性,9例(13.9%)抗HLA-Ⅰ类抗体阳性,4例患者两类抗体均阳性。肾小球炎、肾小球基膜双轨样改变、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及管周毛细血管炎几乎是所有患者共有的组织学特点。免疫荧光检查证实44例患者(55.7%)C4d阳性。三组相比,cg3组患者肾小球炎及肾小球内巨噬细胞计数高;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程度等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G患者临床表现蛋白尿、移植肾功能不全,84.8%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35.44%的患者有AHR的病史,血清PRA水平符与TG相关;肾小球炎、基膜双轨样改变、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及管周毛细血管炎等为TG患者的组织学特点,这些改变符合慢性体液性排斥的特点。 李雪 陈惠萍 陈劲松 季曙明 黄湘华 谢轲楠 程东瑞 文吉秋 吴迪 张明超 刘志红 孙启全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肾移植术后新生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转归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新生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新生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6例患者中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I型);全部患者均系首次肾移植,发病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6年。6例患者HIV均阴性,2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1例丙型病毒性肝炎;3例合并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3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皮肤感染;1例有鸽子接触史。所有患者均存在发热和头痛症状,且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3例癫痫;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2例视力下降,1例听力下降。本组患者均体型消瘦,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计数偏低,存在不同程度贫血,白蛋白和前白蛋白低下,移植肾功能不全。6例患者均颅内高压(23.5~41cmH2O),脑脊液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但葡萄糖降低;5例脑脊液墨汁染色找到新生隐球菌,4例脑脊液培养出新生隐球菌;3例新生隐球菌菌血症,3例皮损活检组织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2例合并肺部酵母菌感染,4例诊断符合全身播散性新生隐球菌病。4例采用氟康唑治疗,1例伊曲康唑,1例氟康唑续伏立康唑;经上述药物治疗后,3例治愈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余3例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新生隐球菌易播散至皮肤,常因非特异性皮肤改变而延误诊断,因此有必要早期行皮肤组织活检以及特殊染色。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此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许书添 谢红浪 陈劲松 文吉秋 何群鹏 刘丽 胡伟新 刘志红关键词:肾移植 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 MICA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1年 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在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非经典MHC基因在此过程中,乃至在其他疾病的免疫机制方面同样意义显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related chain A,MICA)即属于非经典MHC-I类基因。大量研究表明,作为最具多态性的非经典MHC-I类基因,其表达产物可借助NKG2D与自然杀伤细胞、某些特定T细胞亚群等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在病毒感染的免疫监视、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吴迪 孙启全关键词:MICA 多态性 病毒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器官移植 致敏肾移植受者同种异体抗体产生的机制 2011年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体内存在高水平的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的致敏受者接受肾移植后,早期体液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移植物长期存活率低。致敏肾移植受者同种异体抗体主要由终末分化的长寿命浆细胞在骨髓和其他次级淋巴组织中产生。移植后受者对同种异体抗原并不全发生记忆反应,只有不到一半的致敏受者有同种异体抗体水平增加。移植后早期高水平的同种异体抗体产生将导致AHR;移植后的晚期DSA消失可能与预存浆细胞消失,DSA被移植物吸收或血清存在阻断因子等因素相关。明确移植后不同时期同种异体抗体产生的机制,有助于我们设计更好的治疗方案改善致敏受者移植术后的预后。 何群鹏 季曙明关键词:B细胞 浆细胞 肾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