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7A043)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吴中学刘爱华彭汤明吴京钱增辉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瘤
  • 5篇血流
  • 5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栓塞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剪切力
  • 2篇复发
  • 1篇动脉瘤栓塞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壁
  • 1篇血流动力学参...
  • 1篇血液
  • 1篇治疗后复发
  • 1篇治疗性
  • 1篇术后
  • 1篇数值模拟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清华大学玉泉...

作者

  • 7篇刘爱华
  • 7篇吴中学
  • 4篇彭汤明
  • 3篇吴京
  • 3篇钱增辉
  • 2篇康慧斌
  • 2篇符策基
  • 2篇赵艺
  • 1篇吕宪利
  • 1篇杨中华
  • 1篇罗斌
  • 1篇高坤
  • 1篇姜鹏
  • 1篇许孝飞
  • 1篇李传辉
  • 1篇杨新健
  • 1篇郭社卫
  • 1篇李佑祥
  • 1篇刘丽萍
  • 1篇张静波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液黏滞系数对颅内大型动脉瘤剪切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应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血液黏滞系数对颅内大型动脉瘤剪切力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例颅内大型囊性动脉瘤患者脑血管三维影像数据,其中破裂动脉瘤3例,未破裂动脉瘤5例.应用CFD ICEM软件对动脉瘤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再进行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计算.在血液黏滞系数为0.002、0.004和0.012 Pa·s 3种水平时对颅内大型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运算并比较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剪切力差异.结果 血液黏滞系数升高引起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血流剪切力明显上升.血液黏滞系数为0.002、0.004和0.012 Pa·s时,相应的动脉瘤剪切力平均值分别为(2.79 ±2.23)、(5.27±3.72)和(11.05±7.56) Pa;载瘤动脉剪切力平均值为(5.61±2.59)、(9.56±3.74)和(22.56±12.41) Pa.在所有患者中,动脉瘤剪切力平均水平均低于载瘤动脉.结论 仅从剪切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作用角度分析,血液黏滞系数的异常上升或下降都可能加重剪切力对动脉瘤壁的损伤,增加颅内大型动脉瘤破裂风险.在进行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相关研究时,有必要采用患者真实的血液黏滞系数,这样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吴京刘爱华赵艺符策基彭汤明钱增辉康慧斌吴中学
关键词:剪切力血流动力学
脑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脑动脉瘤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多认为脑动脉瘤受血流动力学、易感基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血管壁剪切力、血流形式、血流速度、血流压力和动脉成角角度等因素都对脑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相关血流动力学文献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论述血流动力学因素在脑动脉瘤中的重要作用。
彭汤明刘爱华吴中学
关键词:脑动脉瘤血流动力学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随着栓塞技术的提高与新材料应用,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宗病例研究证明了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致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低于手术夹闭,但是其远期复发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的复发指完全栓塞术后瘤体或者瘤颈部分再通以及近全栓塞(部分栓塞)患者术后出现残颈或者残腔扩大。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复发的因素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栓塞治疗技术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初次治疗时弹簧圈的致密填塞程度;二是动脉瘤的自身特点,这其中的多个因素也通过影响致密填塞程度而对复发产生影响。另外,一些血流动力学参数也对复发产生重要影响。
吴京吴中学刘爱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血流动力学参数栓塞术后栓塞技术
犬与兔两种顶端动脉瘤模型的建立与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建立犬与兔两种顶端动脉瘤模型并比较.方法 分别选用10条犬和25只兔,采用血管移植法结合酶诱导法分别制成犬与兔的顶端动脉瘤模型.结果 建立犬顶端动脉瘤模型10个,1例术后1d破裂,犬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的直径为(5.20±0.37) mm(n=10),术后3周动脉瘤直径为(5.42±0.42) mm(n =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兔顶端动脉瘤模型25个,3例分别于术后1、14、16d破裂,兔动脉瘤模型建立术后的直径为(2.10 ±0.22) mm(n=25),术后3周动脉瘤直径为(3.02±0.36) mm(n =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移植法结合酶诱导法制作动脉瘤模型成功率高、成本低,在形态、病理方面与临床动脉瘤更加相似.犬动脉瘤模型手术耐受力强、存活率高,适合行造影及介入栓塞实验.兔动脉瘤模型具有自发生长、自发破裂的生物学特点,适合进行组织学和病理学研究.
许孝飞吴日乐刘爱华姜鹏彭汤明郭社卫钱增辉吴中学
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采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0年2月行栓塞治疗的PCoA-An患者13例,根据随访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4例和稳定组9例。基于栓塞前后的三维脑血管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术前及术后瘤颈区域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对动脉瘤复发(2~18个月)的影响。结果栓塞术前,复发组瘤颈区域的收缩峰期壁面切应力(WSS)和血流速度分别为(29±7)Pa和(0.62±0.12)m/s,稳定组分别为(31±12)Pa和(0.85±0.29)m/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术后,复发组相同区域收缩峰期的WSS和血流速度分别为(48±4)Pa和(0.99±0.09)m/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稳定组分别为(21±12)Pa和(0.57±0.27)m/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栓塞术后,复发组瘤颈区域收缩峰期的WSS和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栓塞PCoA-An后,瘤颈区域存在的高WSS、高血流速度可能是导致术后动脉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刘爱华李传辉杨新健罗斌吴中学
关键词:栓塞治疗性血流动力学复发
颅内大型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应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不同类型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根据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平面的相对位置及入射血流冲击域位置,将颅内大型动脉瘤分为A (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平面共面)、B1(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平面不共面,冲击域位于一侧瘤壁)及B2(出流血管与主要涡流平面不共面,冲击域位于瘤顶)3类。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各型颅内动脉瘤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运算及分析。结果 A、B1及B2型动脉瘤瘤体与载瘤动脉血流速度比值分别为0.186±0.019、0.706±0.077、0.208±0.041,剪切力比值分别为0.081±0.029、1.019±0.139、0.103±0.031。 A型动脉瘤血流速度、瘤壁剪切力水平低于B型动脉瘤,B1型动脉瘤瘤顶、瘤体的血流速度、剪切力水平高于B2型动脉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内大型动脉瘤出流血管相对位置和入射血流方向会影响瘤体内血液流动水平。
吴京刘爱华符策基赵艺钱增辉康慧斌彭汤明吴中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出血部位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的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与预后。结果34例PNSH患者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均为Ⅰ~Ⅱ级,无明显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与再出血,预后较好。结论正确认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治水平。
刘爱华李佑祥杨中华张静波刘丽萍吕宪利高坤吴中学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