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FX018)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常丽霞杨雅妮袁峥嵘吴宏川吕志祥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藏族
  • 2篇生态
  • 2篇民族
  • 1篇当代少数民族
  • 1篇调解
  • 1篇应然性
  • 1篇语言权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生态补偿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伦理观
  • 1篇实然
  • 1篇司法
  • 1篇司法程序
  • 1篇田野调查
  • 1篇委员
  • 1篇文化延续
  • 1篇习惯法
  • 1篇伦理

机构

  • 5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篇常丽霞
  • 2篇杨雅妮
  • 1篇吕志祥
  • 1篇袁峥嵘
  • 1篇吴宏川

传媒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农村经济
  • 1篇中国藏学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攀登(哲学社...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民事程序法研...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藏族生态伦理观的当代变迁——生态习惯法文化的视角被引量:7
2017年
伴随藏区的现代性进程,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研究藏民族传统生态伦理观在当代发生的变迁具有理论和现实的紧迫性。田野调查结果显示,当代藏民族的生态伦理观发生了急剧的变迁。社会转型期,构建藏区生态法治,应当保护和引导藏族生态伦理观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调适与重构,防止维系区域生态和谐的传统习惯法文化发生扭曲。同时,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纳入到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决策之中,以缓冲市场经济对于以生态伦理观为重要内容的地方性知识的冲击和扰动。
常丽霞袁峥嵘
关键词:藏族生态伦理观田野调查
藏族生态习惯法与国家法互动关系的实然性与应然性被引量:3
2020年
文章沿循法人类学关于法律的社会功能的研究进路,立足国家法与藏族生态习惯法对特定行为模式调整的8种具体关系类型进行阐释与归纳,认为国家法与藏族生态习惯法的实然性关系呈现出协作、冲突、并行三种面向。以国家法制统一为基本前提,以建构藏区生态善治为宗旨,则促进协作、解决冲突、适度并行,是二者之间建构未来应然性互动关系的合理进路。
常丽霞张清蓉
关键词:国家法应然性
文化延续与制度变迁:藏族民间调解的多重阐释——以拉卜楞地区的“部落委员”调解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当前,在拉卜楞地区,有一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员,他们自称为"部落委员",主要负责在拉卜楞寺举行重大佛事活动时维持秩序和通过调解解决一部分民间纠纷。作为民间调解的一种类型,藏族的"部落委员"调解可以追溯至历史上的部落制度,其在调解主体的选任、适用范围、调解结果、调解依据和收费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部落制度下的"干森姆"调解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背景之下,要正确认识和充分挖掘这种民间调解的价值,必须从文化延续与在制度变迁的角度对藏族的"部落委员"调解进行阐释。
杨雅妮
关键词:民间调解
西北地区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和基本原则探析
2017年
西北地区不仅是中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以及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重要。但是西北地区的生态又非常脆弱,急需恢复与补偿。近年来,西北地区的生态补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改善。但西北地区的生态补偿及其法律机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探究生态补偿法理基础和基本原则,对重构或完善西北地区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非常重要。
吕志祥吴宏川
关键词:生态补偿法理基础
困境与出路: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透视
2016年
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既是实现充分的法庭交流和对话的必要条件,又可能直接影响到案件实体裁判的公正性。当前,我国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保障程度并不如人意,存在'双语司法人员'短缺、少数民族语言法务翻译制度不健全、法庭语言选择不规范及'文化上的语言不通'等问题。对此,需要从'双语司法人员'培养、法务翻译制度完善、法庭语言规范使用及促进文化交流等不同层面来促进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的实现。
杨雅妮
关键词:司法程序少数民族语言权
草地生态补偿政策与机制研究——基于黄河首曲玛曲县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对我国主要牧区实施的草地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证研究显示,现行政策存在补偿标准偏低、欠缺与地方性知识的沟通与对接、缺乏科学的监管机制等不足。为构建符合草地生态现实的草地生态补偿机制,应当合理确定补偿主体、受偿主体、补偿标准,拓展补偿途径,建立草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以及配套的法律保障机制。
常丽霞沈海涛
当代少数民族生态环境习惯法研究述评
2018年
国内学者关于当代生态环境习惯法的研究成果,内容上涵盖了基本理论、价值功能、生态环境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资源纠纷解决、环境要素保护习惯法、区域性生态系统保护习惯法、比较研究、少数民族环境权以及研究综述等方面。主要遵循两种研究进路:一是法学者运用法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知识展开的生态环境习惯法研究;二是遵循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的、涵盖生态环境习惯法文化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现有成果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亦存在明显的不足。只有在该领域不断促进理论提升、强化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研究结论的实效性,方能贡献于当代生态法治建构和生态文明建设。
常丽霞田文达
关键词:生态环境习惯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