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362)
- 作品数:6 被引量:71H指数:4
- 相关作者:商士斌王丹蔡照胜范大和吴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盐城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熊蜂属系统进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2
- 2005年
-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熊蜂属系统进化研究方法发生重大的变化,系统进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正慢慢地向传统系统进化方法渗入。与传统的表型特征相比较,分子生物学方法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少,因而更能反映出生物体在演变进化过程中的本质,其研究结果也更可靠。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熊蜂属系统进化领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染色体计数法、蛋白质分析法、DNA测序法。
- 黄家兴吴杰彭文君安建东国占宝李继莲童越敏
- 关键词:熊蜂属系统进化染色体计数DNA测序分子分类
- 两性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性能研究被引量:18
- 2008年
- 以两性壳聚糖为絮凝剂处理了丝绸印染废水,并与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废水的pH、絮凝剂的质量浓度、助凝剂的类型及其与两性壳聚糖的复配比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壳聚糖的絮凝性能优于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季铵盐、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在pH为5.0~6.0、絮凝剂两性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90mg/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6.8%;助凝剂的加入可提高两性壳聚糖对COD的去除率,在m(助凝剂)∶m(絮凝剂)=40、混凝剂的加入量为2500~3000mg/L时,废水COD的去除率可在80%以上。
- 范大和蔡照胜
- 关键词:化学需氧量絮凝剂助凝剂絮凝性能
- 河北省8种熊蜂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
- 河北省是我国熊蜂从南到北生态分布的过渡区,研究该区熊蜂的系统发育对了解我国熊蜂的遗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mtDNA COI基因序列测序,分析了河北省6亚属8种熊蜂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 所测得的序列长度777...
- 黄家兴吴杰安建东国占宝李继莲童越敏
- 关键词:熊蜂属系统发育COIMTDNA
- 文献传递
-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两性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工艺被引量:14
- 2007年
- 利用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对制备高吸水树脂的影响因素如CMC用量、单体AA、AM、DMC的用量和配比、引发剂(NaHSO3、(NH4)2S2O8)用量、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用量、AA中和度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接枝两性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m(AA)∶m(AM)∶m(DMC)=1.86∶1.00∶0.31,AA中和度为75%,CMC质量分数为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5%,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5 min。这种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出吸蒸馏水倍率高达1 503 g/g、吸生理盐水165 g/g的两性高吸水性树脂。
- 王丹宋湛谦商士斌
-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接枝共聚
- 麦秸秆纤维改性两性高吸水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英文)被引量:14
- 2006年
- 利用麦秸秆、丙烯酸、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通过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树脂。对影响反应的因素,如麦秸杆用量、单体丙烯酸、丙烯酰胺、DMC的用量和配比、引发剂及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到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的两性高吸水性树脂吸蒸馏水达853 g/g、吸生理盐水为118 g/g。
- 王丹宋湛谦商士斌
- 关键词:麦秸秆吸水性
- 高吸水树脂耐盐性的改进方法被引量:21
- 2006年
- 从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和吸水机理出发,结合Flory公式,探讨了影响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外部盐溶液的影响,对改进高吸水树脂耐盐性的几种方法:如亲水基团多样化、引入长链疏水单体、选择合适的交联剂、制备互穿网络高吸水树脂、与其他成分复合等进行了重点阐述。
- 王丹商士斌宋湛谦
- 关键词:高吸水树脂吸水机理耐盐性
- 季铵化N,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合成条件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以N,O-羧甲基化度为85.6%的羧甲基壳聚糖(CM-CTS)为原料,w=0.40的NaOH水溶液为催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氯化铵(CTA)为接枝改性剂,在异丙醇介质中制备了具有良好水溶性的两性壳聚糖-季铵化N,O-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以产物对模拟废水中的Cd+和Cr(Ⅵ)的絮凝去除率为基准对两性壳聚糖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用IR和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产物Cr(Ⅵ)的去除率更适宜作为合成条件的优化基准,且对应的优化条件为:季铵化反应时间为10.0 h,反应温度为60.0℃,mNaOH/mCM-CTS=0.50,mCTA/mCM-CTS=1.5;在此条件下合成产物对Cr(Ⅵ)的最大絮凝去除率为93.16%,对Cd2+的最大絮凝去除率98.52%。
- 杨蔚蔡照胜
- 关键词: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接枝改性正交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