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1T01)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6
相关作者:杨林林刘尊雷李圣法林楠姜亚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宁波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角质
  • 2篇柔鱼
  • 2篇太平洋褶柔鱼
  • 2篇象山港
  • 2篇ECOPAT...
  • 1篇东海海域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增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容量
  • 1篇生态系统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夏季
  • 1篇基础生物学
  • 1篇海域
  • 1篇繁殖
  • 1篇繁殖力
  • 1篇ECOPAT...

机构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杨林林
  • 6篇林楠
  • 6篇李圣法
  • 6篇刘尊雷
  • 5篇姜亚洲
  • 4篇程家骅
  • 2篇袁兴伟
  • 2篇徐杰
  • 1篇严利平

传媒

  • 4篇海洋渔业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象山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Ecopath模型评价被引量:15
2015年
为了解象山港生态系统在环境和捕捞等多重因素胁迫下的结构和功能现状,实现象山港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本研究根据2011~2014年在象山港开展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定点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象山港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并通过模型系统分析了象山港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能量流动和系统功能的总体特征。模型包含了浮游植物、大型海藻、浮游动物、游泳动物等25个功能组,大体涵盖了象山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生态系统表达能流路径的食物链主要有两条,分别为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其中以牧食食物链为主要能流通道。系统中各功能组的营养级在1.00~3.62级。系统总能流为2 210 t·km-2·a-1,主要分布在Ⅰ~Ⅳ营养级上。流量中来自碎屑的比例为38%,初级生产者是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营养级Ⅰ和Ⅱ的利用效率较低,大量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未能流入更高的营养层次。系统的总能量转换效率为3.8%;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为1.52;系统连接指数(CI)为0.342;系统杂食性指数(SOI)为0.182。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反映了象山港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较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偏低,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弱。
杨林林姜亚洲袁兴伟林楠刘尊雷李圣法
关键词:象山港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
东海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根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测定了火枪乌贼(Loligo beka)的胴长、角质颚形态指标等参数,阐述了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及其长度的相对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上、下颚差异较大,其中,上、下颚HL相对于RL均存在着等速生长现象(P>0.05);CL相对于RL均存在着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0.05);而WL、WW相对于RL则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0.001)。上、下颚各长度指标均受生长的影响,均随胴长的增长呈极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RL/HL、RL/CL、HL/CL的比值非常稳定,不随胴长、体质量的变化而显著变化,可作为火枪乌贼角质颚形态特征的稳定性指标。
杨林林姜亚洲刘尊雷林楠李圣法程家骅
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群体结构的年际变化被引量:6
2014年
依据2009―2012年连续4年在东海进行的夏季(6月)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太平样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资源密度、性比、胴长结构、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参数的年际变化,阐述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群体结构动态。结果表明:(1)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出现率较高,但资源密度分布不均。在调查的4年间,2009年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2010年最低。(2)各年度的雌雄比例均符合1∶1的关系(P>0.05)。(3)夏季渔汛期的太平样褶柔鱼个体较小。相比较而言,2012年的优势胴长组最大,2011年最小。但各年度的优势胴长均小于200 mm。(4)雌、雄个体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符合指数生长曲线,年间差异极显著(P<0.001)。(5)渔获个体以性未成熟幼体为主,性腺成熟度随胴长增加而升高。各年度雌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均大于雄性。分析认为,2009—2012年东海太平洋褶柔鱼夏季渔汛期均以秋、冬生群的性未成熟幼体为主,夏生群的性成熟大个体较少。各年度太平洋褶柔鱼的生长发育速度以及群体结构有所不同。本研究可为掌握该物种资源的变动规律,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杨林林姜亚洲刘尊雷林楠李圣法程家骅
关键词:太平洋褶柔鱼基础生物学年际变化
东海剑尖枪乌贼角质颚的外部形态及生长特性被引量:15
2016年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的一种形态属性稳定的硬组织,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根据2011~2014年期间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取的214 ind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样本,分析角质颚各项形态参数特征。相似性检验认为,雌雄角质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0.037;P〉0.05)。主成分分析认为,可挑选出上头盖长(UHL)和上脊突长(UCL)为上颚形态参数的代表、下脊突长(LCL)和下侧壁长(LLWL)为下颚形态参数的代表,并拟合外部形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的关系。探究角质颚各部分形态参数比值与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挑选出随个体发育呈现稳定的指标。结果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随着胴长的增长呈极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随着体质量的增长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增长趋势。上颚的上喙长(URL)/UHL、URL/UCL、URL/上侧壁长(ULWL)、UHL/UCL和UHL/ULWL,以及下颚的下喙长(LRL)/LCL、下头盖长(LHL)/LCL的比值相对较稳定,随胴长和体质量的改变呈现稳定趋势,可以用来作为剑尖枪乌贼区别于其它种类的差异性指标。
徐杰刘尊雷李圣法程家骅杨林林
象山港典型增殖种类的生态容量评估被引量:12
2016年
为改善象山港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开展科学的增殖放流工作,实现象山港渔业资源的有效养护和修复,根据2011~2014年在象山港开展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定点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4软件构建了包含浮游植物、大型海藻、浮游动物、游泳动物等25个功能组的象山港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大体上涵盖了象山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整个过程。利用模型结果系统分析了象山港生态系统功能的总体特征;并结合食物网结构、能量流动的分析结果,估算了日本囊对虾(Marspenaeus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等象山港典型增殖种类的生态容量。结果表明,象山港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较为简单,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不畅,大量的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未能进入更高的营养层次;食物网简化,生态系统的成熟度和稳定性偏低,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渔业资源的服务和产出功能严重退化。在不改变象山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本研究评估得出日本囊对虾的增殖生态容量为0.129 210 t·km-2;黄姑鱼的增殖生态容量为0.017 853 t·km-2;黑棘鲷的增殖生态容量为0.115 965t·km-2。相比于生态系统内现存的生物量,象山港日本囊对虾、黄姑鱼和黑棘鲷均具有较大的增殖空间。
杨林林姜亚洲袁兴伟林楠刘尊雷李圣法
关键词:象山港增殖ECOPATH模型生态容量
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依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9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的139尾(雌性66尾,雄性73尾)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样本的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各部分的长度数据,分析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上、下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差异较大;(2)伴随RL的增长,HL、CL、WL、WW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特征(P<0.001);(3)各长度指标随胴长、体重的增长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4)RL/CL、HL/CL的比值非常稳定,随胴长、体重的变化很小,可作为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形态特征的稳定指标。
杨林林姜亚洲刘尊雷林楠李圣法程家骅
关键词:太平洋褶柔鱼
东海海域船蛸的形态、分布与繁殖力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解船蛸(Argonauta argo)在东海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1999~2014年连续16年东海渔业资源调查期间所获的76 ind船蛸样本,研究其形态、分布、资源密度、繁殖力等基础生物学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船蛸的形态较为特异,有别于其它八腕目。雌体具有石灰质的外壳,既是浮游工具又是孵化袋。船蛸分布于东海南部海域和北部外海,范围为26°30'N^32°00'N、122°00'E^126°30'E。在出现船蛸的网次中,春季占40.38%;夏季占36.54%;秋季占21.15%;冬季仅占1.92%。船蛸在东海海域的资源密度较低,仅为0.92~32 ind·h-1不等,且主要分布在100 m左右的水深。作为暖水性种类,船蛸在东海的出现主要是受黑潮暖流和台湾暖流势力的影响。船蛸体质量随胴长呈现出显著的幂函数增长趋势。胴长和体质量的关系为BW=0.001 9ML2.409 4。个体绝对繁殖力范围为7 111~48 576 egg,平均为22 976 egg。胴长相对繁殖力范围为245~838 egg·mm-1,平均为441 egg·mm-1。体重相对繁殖力范围为521~975 egg·g-1,平均为698 egg·g-1。卵径主要分布范围为1.1~1.3 mm,平均(1.125±0.118)mm。
杨林林徐杰林楠严利平
关键词:繁殖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