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0GXNSFA013215)
- 作品数:5 被引量:76H指数:5
- 相关作者:卢健棋温志浩潘朝锌潘爱萍郭太华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研究被引量:32
- 2014年
- 探讨安心颗粒联合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120例病例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AMI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PCI术前30 min均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PCI术前和术后均给予安心颗粒。于术后6 h检测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术后4周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术后6 h,治疗组患者组织因子、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90 min的心肌缺血状态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周治疗组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学表现尤其是自汗乏力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2组病人均未发生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表明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内皮功能,并且没有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
- 卢健棋何贵新潘朝锌温志浩张以昆方显明郭太华潘爱萍吴海珊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临床疗效安心颗粒替罗非班
- 中医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近况被引量:7
- 2013年
-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新概念,其包括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发生时,相关动脉是否关闭、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心肌缺血是否完全恢复以及坏死面积大小,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致管腔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
- 卢健棋桑博默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药病因病机
- 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予西医指南规范处理并予静脉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组加用安心颗粒,观察2组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ST段回落、左室功能等的差异。【结果】治疗组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CTFC低于对照组(P<0.01),ST段回落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心颗粒联合替罗非班可以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 卢健棋何贵新潘朝锌温志浩张以昆方显明郭太华潘爱萍吴海珊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安心颗粒替罗非班冠脉微循环
- 中医药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近况被引量:17
- 2013年
- 探讨中医学对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干预研究概况,从冠脉无复流、慢复流、心肌顿抑、微血栓形成、再灌注损伤等方面展开,提出了在中医药干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方面,应在辨病辨证和指标检测标准的统一、对先进检测方法的掌握、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合理配伍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进一步的提高,而寻找合理的防治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能是冠心病后灌注时代的研究方向。
- 卢健棋温志浩
- 关键词:中医药干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再灌注
- 补阳还五汤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支架植入术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气虚血瘀证的支架植入术后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观察并比较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血管内皮源性分泌因子和近期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MD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在治疗后均表现为血浆内皮素-1(ET-1)和神经肽Y(NPY)水平下降,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升高,而治疗组改变更为显著;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较对照组略有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对支架植入术后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 卢健棋温志浩潘朝锌王庆高吴万里
-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支架植入术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