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幕上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2月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及早期预后情况。结果共入组53例患者,术后14 d/出院Glasgow意识障碍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7(12(9,15)vs 7(5,11),Z=-5.057,P<0.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术前[14(11,18)vs 19(15,23),Z=-4.210,P<0.001]。终点血肿体积较基线减小[17.2(11.8,25.8)mlvs 67.5(48.2,82.2)ml,Z=-6.048,P<0.001]。其中29例患者行颅内压监测,结果显示术后颅内压较术前颅内压降低[14(9.5,21.5) mmHgvs 30(21.5,40)mmHg,Z=-4.705,P<0.001],但颅内压降低率与首次血肿抽吸率之间无相关性(r=0.162,P=0.401)。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早期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术前颅内压、术后颅内压、颅内压降低量、颅内压降低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有效,可改善早期神经功能预后,减轻血肿占位效应,并显著降低颅内压。术前后颅内压及术中颅内压变化对于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不明显。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方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以授课为基础传统教学方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科轮转的7年制医学生4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BL联合LBL,对照组采用LBL,对ICH进行教学。对两组进行学习后理论临床知识和满意调查度测试,比较测试成绩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学习后考试成绩([92.3±5.7)分vs(86.8±6.3)分,P<0.001]和学生满意度调查成绩([27.0±3.5)分vs(21.0±4.7)分,P<0.001)]均显著提高。结论 CBL联合LBL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在ICH学习中的临床思维和病例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