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B33001019)

作品数:8 被引量:662H指数:6
相关作者:黄燕蔡业峰郭建文裴建黄培新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缺血
  • 7篇中风
  • 5篇多中心
  • 4篇血性
  • 4篇缺血中风
  • 4篇急性
  • 4篇测评
  • 3篇血管
  • 3篇缺血性中风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意外
  • 2篇时点
  • 2篇中医
  • 2篇急性缺血性
  • 2篇急性缺血性中...
  • 2篇急性缺血中风
  • 2篇测评研究
  • 1篇信息采集
  • 1篇医药治疗

机构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蔡业峰
  • 5篇黄燕
  • 4篇郭建文
  • 3篇李伟峰
  • 3篇文龙龙
  • 3篇裴建
  • 3篇黄培新
  • 2篇梁伟雄
  • 2篇尤劲松
  • 2篇许越
  • 2篇付于
  • 1篇张佛明
  • 1篇张燕婷
  • 1篇张新春
  • 1篇招远祺
  • 1篇招远琪
  • 1篇欧爱华
  • 1篇王立新
  • 1篇林浩
  • 1篇贾真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河南中医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08
  • 5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中风四诊信息采集规范化研究
2008年
目的初步建立急性缺血中风中医常见症状、体征的标准化/客观化测量方法,并进行应用。方法初步建立了急性缺血中风四诊信息采集表,并使其计算机信息化,以及对其实用性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急性缺血中风四诊信息采集表具有较高临床实用性。结论四诊信息数据平台的建立规范了证候诊断,同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定的实用性。
文龙龙许越招远祺蔡业峰黄燕
关键词:急性缺血中风
中文版Barthel指数对多中心测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研究被引量:182
2007年
目的评价中文版Barthel指数(BI)量表在我国卒中人群中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方法将全国22家医疗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537例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274例)、B组(263例),分别给予21d的不同治疗;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人员于纳入研究第21、60、90天的3个时间点,采用中文版BI量表对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测评。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有效的BI量表进行信度、效度和敏感度的评价,其中信度检验用Cronbach′sα系数、Guttman split-half和Spearson相关系数来评价。采用人为推理判断方法评价内容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考核量表的结构效度;通过相关分析考察量表的效标效度。各领域敏感度通过配对t检验来评估。结果课题完成治疗共537例,在纳入研究第21、60、90天,分别回收的有效的BI量表为529(A组269份,B组260份)、526(A组269份,B组257份)、525(A组269份,B组256份)份。中文版BI量表内容一致信度的Cronbach′sα系数〉0.92,Guttman split-half系数在0.86-0.89之间,各领域的重测信度系数均〉0.82,显示了良好的信度。中文版BI量表与“准金标准”[(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呈适度的相关性(r=0.71-0.75,P〈0.001),中文版BI量表各时间点的累计贡献率范围为75.03%-76.49%,显示了较好的效度。除A组第21与60天“可控制大便”(P=0.347),B组“可控制大便”(P=0.095)、“可控制小便”(P=0.399)和B组第21与90天“可控制大便”(P=0.209)外,BI各项显示了良好的敏感度(P〈0.05)。结论中文版BI量表在中、重度卒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及敏感度,可作为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蔡业峰贾真李伟峰文龙龙张燕婷郭建文欧爱华梁伟雄裴建黄燕黄培新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BARTHEL指数
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被引量:23
2007年
蔡业峰贾真何春霞尤劲松白小欣郭建文欧爱华梁伟雄裴建黄燕黄培新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症征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医综合(试验组274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治疗(剔除15例、脱落54例),并观察中医症征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1d、60d、90d的中医症征积分严重程度减轻(P<0.05)、中医症征积分对生活影响程度减弱(P<0.05)。提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本病患者21d、60d、90d的症状和体征,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有改善患者中医症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
蔡业峰付于郭建文李伟峰文龙龙林浩黄燕
中风中医症征积分表多中心测评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评价《中风中医症征积分表》(SSTCM)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应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方法:运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中风中医症征积分表》应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疗效进行评价,考核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结果:SSTCM严重程度部分总的Cronbachα系数范围为0.75-0.80,对生活的影响部分总的Cronbachα系数范围为0.76-0.80,说明SSTCM具有较好的信度;以BI和SSQOL为效标,相关系数在0.6-0.8之间,说明有较好的效标效度;SSTCM基线到各个时点测评均有较好的反应度,P〈0.05。结论:本表的信度、效度良好,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招远祺文龙龙蔡业峰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评价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测评研究--附537例缺血中风多中心多时点临床测评研究被引量:440
2008年
目的依托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中文版,对我国脑卒中人群进行信度、效度和敏感度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方法信度检验用Cronbach'sα系数、Guttman Split-half和spearson相关系数(重测信度)来评价。采用人为推理判断方法评价内容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考核量表的结构效度;通过相关分析考察量表的效标效度。各领域敏感度通过配对t检验来评估。结果完成随访评定537例。NIH-SS中文版除0 d和7 d外,有较好的条目内部一致性,各领域的重测信度除共济运动、凝视外,其他维度的重测信度系数均在0.5-1之间。各时点的累计贡献率范围为88.6%-90.17%,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哥拉斯格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为效标,NIHSS与二者相关性高。12个领域显示了理想的敏感度。除7 d的凝视、忽视外,NIHSS总分及各条目在各个时点有较好敏感度。结论NIHSS中译本是一个有很好信度、效度和敏感度的卒中量表,中医药研究治疗急性缺血中风适合使用急性前循环卒中的疗效评价。
蔡业峰贾真张新春招远祺王立新郭建文欧爱华梁伟雄裴建黄燕黄培新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中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中央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606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试验组274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63例)治疗(剔除15例、脱落54例),并观察生活能力水平B I、残障水平mR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90天严重致残加病死率(B I<75)降低(P<0.05);90天完全康复和轻微残疾率(B I≥95)提高(P<0.05);90天残障评分(mRS)分段比较,残障程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本病患者90天的生活质量,降低严重致残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
蔡业峰付于郭建文尤劲松王立新梁伟雄黄燕黄培新
关键词:急性缺血中风多中心临床试验
痰瘀同治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痰瘀同治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 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并追查所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从1979年至2006年。纳入以痰瘀同治法为主要组方依据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质量评价采用修改后Jadad量表。提取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鉴定研究间异质性,根据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并对对照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9个RCT,纳入文献的质量均较低。疗效评价,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OR值为3.41(95%CI:2.40,4.85);神经功能缺损,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WMD(fixed)值为-5.09(95%CI:-6.46,-3.7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痰瘀同治法为组方依据,加用中药方剂,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尤其有利于恢复中风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
蔡业峰张佛明张新春许越李伟峰招远琪尤劲松郭建文黄培新黄燕
关键词:痰瘀同治法缺血性中风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