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ZX004)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洪波段宏利谭清华武岩马芳平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化
  • 3篇伦理
  • 2篇多德
  • 2篇亚里士多德
  • 2篇政治
  • 2篇社会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文明
  • 2篇思维
  • 1篇延安精神
  • 1篇演绎逻辑
  • 1篇意蕴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探究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中国逻辑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中国文化传统
  • 1篇儒家
  • 1篇三重意蕴

机构

  • 9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共陕西省委...

作者

  • 9篇王洪波
  • 2篇段宏利
  • 1篇谭清华
  • 1篇曹延莉
  • 1篇马芳平
  • 1篇武岩

传媒

  • 1篇江汉论坛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太原城市职业...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实体性到关系性:思维方法之互补或超越——以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个体与整体是具有关系性的二元存在,二者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西方哲学和社会学史上,对个体与整体关系进行阐释的方法论主要呈现为"实体性"的思维方式。时至今日,这一思维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因实体性思维方式预设了过多的"本体论承诺"而存在着学术和现实局限性,面临着阐释的难题和困境。基于此,布迪厄和吉登斯试图破解实体性思维方式所预设的二元对立,尝试以"关系主义方法论"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超越。辩证地看,"关系性思维"尚不能实现对"实体性思维"的彻底超越,探究两种思维方式的辩证互补性运用将为二元存在的关系阐释开启新的境遇。
王洪波
关键词:场域惯习结构二重性
回归文本与应对现实:历史唯物主义认知的中国逻辑
2015年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重要的两大发现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主要包括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元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三维结构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回归文本与顺应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国社会处于深度的社会转型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认知和深刻把握,并以其为指导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必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段宏利王洪波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三重意蕴及特质被引量:1
2016年
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生态问题、环境危机日益凸显。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的内容富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哲学层面的辩证依存、伦理层面的敬畏和实践层面的劳动中介。深入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具有辩证性、批判性和实践性三个理论特质,极具理论特色和优势。因此,充分挖掘、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崔晓峥王洪波
关键词:恩格斯生态思想生态文明
儒家文化主导下群体本位思想之演绎逻辑——从文化之“围”到制度之“礼”被引量:1
2016年
中国小农经济孕育出来的社会结构是一种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元的宗法制度。此种制度决定了个人对家庭和宗族必然会产生强依赖关系。与此相应,此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群体也占据价值的主导和优先地位,而个人则只是其所属群体的依存者或派生物。儒家文化之他"围"与个人之自"围"形成一种合力,固化了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同时,从文化之"围"进到制度之"礼"实现超越和融合,使群体本位思想得以渐进生成。
王洪波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群体本位
中国社会深度转型过程中个人与共同体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中国社会正处于制度深度转型和结构深刻变迁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与共同体的矛盾关系是社会转型过程中诸矛盾关系的聚焦点。而围绕个人与共同体关系,需着力研究个人与共同体间的中介问题,个人、共同体主体性培育与生成问题,文化选择和制度创新问题等。对这几方面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答,将有助于找到建构个人与共同体间良性互动机制的可能途径。
王洪波
关键词:社会转型共同体主体性文化
生态文明:是什么与做什么被引量:5
2015年
"生态文明"是一个内涵丰富、歧见颇多的复杂性概念。经学理考辨,"生态文明"概念的界定应体现或遵循关系取向、人本取向、过程取向、正面取向及整体取向等五个基本原则。"生态文明"概念是在现实性、理论性及政治性的三维逻辑的作用下日渐生成的。直面现实,在个体性层面的价值观自觉、在国家社会层面的法律制度介入和道德教育引导及国际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是缓解或走出生态危机乃至生存危机、建构起扬弃"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文明"之可能路向。
王洪波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危机生态伦理
个人、社群与社会的双重互动——一种关系思维方法论的视角被引量:3
2013年
个人、社群与社会同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存在。对个人而言,社群与社会是其生活的必要和必需;对社群与社会而言,个人是维持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可见,个人、社群和社会三者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关系状态中。在词源学考察和辨析基础上,以关系思维的方法论为视角,在两维层面上,三者的关系表现为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在三维层面上,三者的关系表现为个人、社群与社会之间互动。
王洪波
关键词:词源学社群社会关系思维
论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和当代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弘扬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对目前的廉政建设意义重大。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时,对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内涵要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把握其实质是指在客观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从而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拼搏精神,是一种敢于斗争、勇于创造的奋斗精神,是在尊重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精神。其核心在于奋斗,内含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
马芳平武岩
关键词:艰苦奋斗廉政建设延安精神
谁之公共性?何谓公共性?被引量:19
2014年
在哲学上,自从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对公共性作系统阐述以来,哈贝马斯和罗尔斯都对公共性理论做过论述。他们的公共性理论既因为类似的当代问题而具有一致性,也因为各自理论传统、关注焦点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当然,他们的公共性理论只是具体的公共性理论,是对当代社会存在的公共性问题的部分反映。具体总是包含着一般。从这些具体公共性理论中能够抽象出公共性一般所具有的特征,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共享性。
谭清华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公”“私”观念:演变、关系特征及其现代转化被引量:1
2019年
在中国,公与私的领域含义相当淡薄,伦理规范色彩强烈。“公”的观念最初的和最稳定的内涵是官家、政府,不仅含有关乎国家利益、民众幸福的普遍关怀,而且与平分、天道、公心等理想价值相通,而“私”则含有民间或私人的意思,常被局限在“私利”“人欲”的范围内而成为排斥的对象。历史上,公私之辨经久不息,但占主导地位的关系特征是“崇公非私”。历经几次政治社会变革,中国公私观念的内容不断发生结构性转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个人、公域与私域不断分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传统社会与传统观念正在被解构,现代社会与现代性理念还在建构中。进入新时代,中国已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迫切需要实现传统公私观念的现代转化。以史为鉴,要谨防两种转化偏误:一是转向“崇公抑私”,甚至“崇公灭私”;二是转向“崇私非公”,即“扬私忘公”以至于“公私两无”。必须超越二元对立思维,从辩证统一中把握公与私,实现以尊重“私”为基础的“尚公重私”,合理界分公私,努力在二者之间不断地寻求或维持一种“公私兼得”的动态平衡,既促进社会公共生活,又发展适度合理的个人生活。
曹延莉
关键词:文化传统公与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