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07120205A-4)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于泉林余金咏陈东芳周印富贺字典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玉米
  • 1篇亚洲玉米螟
  • 1篇玉米褐斑病
  • 1篇玉米螟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动态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抗病
  • 1篇抗病性
  • 1篇抗病性鉴定
  • 1篇褐斑
  • 1篇褐斑病
  • 1篇斑病
  • 1篇GEM
  • 1篇病性鉴定

机构

  • 2篇河北科技师范...

作者

  • 2篇余金咏
  • 2篇于泉林
  • 1篇杜金友
  • 1篇林小虎
  • 1篇贺字典
  • 1篇周印富
  • 1篇陈东芳

传媒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玉米褐斑病流行规律及GEM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被引量:4
2011年
近几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逐渐严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2007~2009年连续3年对冀东地区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57份美国GEM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月份的降雨量是褐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Logisti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降雨量对褐斑病流行的影响;玉米拔节期是褐斑病防治关键期,当累积降雨量达到247.7 mm时要及时进行防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GEM种质资源中有37份免疫材料,占鉴定总数的64.91%;有8份抗性材料,占总数的14.03%。
贺字典余金咏于泉林杜金友林小虎
关键词:玉米褐斑病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被引量:7
2010年
于2010年6-8月对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严重程度及赤眼蜂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全年共发生2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7月末至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400粒和374粒,第一代卵孵化率97.18%,第二代卵孵化率96.09%,田间花叶率86.00%,百株蛀茎孔数754,蛀茎株率100.00%,百株蛀雌穗孔数70,百株蛀雄穗数77,蛀雄穗株率77.00%,蛀雌穗株率66.92%;玉米螟赤眼蜂在春玉米的第二代卵粒的自然寄生率最高达到21.56%。通过调查及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
余金咏于泉林周印富陈东芳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