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X004)
- 作品数:20 被引量:53H指数:4
- 相关作者:周嘉昕李跃华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历史和文本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引量:5
- 2014年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史上最富争议的文本之一。回顾思想史本身,随其1932年出版而发生的"青年马克思"问题构成了西方马克思研究挑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主要工具。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也得以确立。有趣的是,尽管争论双方理论观点迥异,但在文本依据上却共同依赖于MEGA1及其修订版本。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背景和理论兴趣点的变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逐渐退出学术争论的中心。1982年MEGA2同时发表了该手稿的写作顺序和逻辑顺序版本,这为今天进一步深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模式的反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推进,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深化,我们期待着在原初文本结构理解和方法论自觉的基础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能够在新的理论地平上重新启程。
- 周嘉昕
-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EGA
- 马克思著作中的“物象”与“物”被引量:1
- 2014年
- 在当下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中,"物象化"和"物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说明其真实含义,对"物象"和"物"的探讨十分必要。回到马克思的文本和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史语境,"物象"在财产关系中与"人格"相对应;虽然"物"本身有不同层次的用法,但从根本上延续了理论划界的作用。然而,从本文证据和逻辑分析出发,无论是"物象化"还是"物化"都尚不足以构成对马克思哲学方法的科学界定。
- 周嘉昕
- 关键词:物象私有财产历史唯物主义
- 鲍德里亚之后,再无政治经济学批判?被引量:1
- 2013年
- 在鲍德里亚从"消费社会"批判走向"拟真"逻辑建构的过程中,对于马克思的批判是重要一环。其核心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为"生产之镜"映照下的"隐性共谋",以及"生产的终结"。隐含着的是鲍德里亚从符号权力控制而非剩余价值角度对资本的理解。鲍德里亚的攻击并未击中历史唯物主义的要害,反而可以为我们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重思"生产"与"资本"的逻辑关联,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提供借鉴。
- 周嘉昕
-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终结资本
- 用好“马工程”教材,讲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被引量:3
- 2014年
- "马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体系设计、内容编写和叙述方式上,较之传统教科书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教学实践也应当根据教材新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好重点教材,讲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立足现实把教材讲活是宗旨,直面挑战把教材讲信是根本,结合历史把教材讲深是关键,回到文本把教材讲透是保证。
- 周嘉昕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教学
- 真实的抽象:从阿多诺到齐泽克被引量:3
- 2014年
- 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一书开篇对佐恩-雷特尔的重新讨论,是服务于他以拉康来解读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并发展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目标的。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同路人",佐恩-雷特尔有关商品形式的分析尽管与阿多诺"从内部摧毁唯心主义"的工作一致,但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随着西方《资本论》研究的兴起和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推进才重新得到关注。齐泽克对佐恩-雷特尔的过度诠释是:他将"真实的抽象"中所包含的"无意识"结构本身看作意识形态的基本维度。这样,"真实的抽象"也就从最先提出时为超越论认识论寻求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明,化身为构建实在的"象征秩序"。
- 周嘉昕
- 关键词:拜物教意识形态无意识
-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劳动价值论与形而上学被引量:4
- 2012年
- 从哲学的角度看,劳动价值论的确立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再现了现代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其政治经济诉求。从霍布斯和配第开始将土地和劳动看作财富的共同起源,经过洛克以劳动来为私有财产进行自然法的论证,再到重农学派和苏格兰学派在市民社会内部分别从财富的来源和商品交换中的不变尺度两个方面来对劳动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但同时,劳动价值论暴露出了自身的内在矛盾——等价交换与剩余价值产生之间的矛盾。黑格尔虽然没有直接讨论劳动价值论,但在他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中,"劳动"和"价值"同样扮演着关键性的理论角色,黑格尔让这些经济范畴以观念的方式运动起来,从而为解决这种矛盾找到"合理"途径,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黑格尔形而上学体系内在秘密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视角。
- 周嘉昕
-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市民社会自然法
- 逻辑与写作过程中的[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兼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史上的两种模式被引量:4
- 2011年
-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既有研究中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有学者甚至认为这一部分应该独立出来作为第四笔记本。在考察文本的历史变迁和原初结构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部分在逻辑和文本上都是开放性的,其哲学讨论与第三笔记本中的经济学研究错综交织在一起。而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态度的细微转变则反映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存在的两条逻辑此消彼长的理论态势。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理论定位的问题上,西方"马克思学"和苏联马克思主义都有意无意脱离了文本的原初写作进程,转而以某种外在的理论框架为出发点进行阐发。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审视、反思。
- 周嘉昕
-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唯物辩证法的形成——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思想史考察被引量:2
- 2014年
-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内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的哲学研究的推进,这个在思想史上曾经引发广泛争论的问题也愈发凸显出自身的理论意义。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初文本和思想史语境中可以发现,唯物辩证法的批判对象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从马克思早期借助于费尔巴哈"主谓颠倒"黑格尔,到坚持实证的历史科学拒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再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析中"头足倒立"重新发现辩证法的过程。从理论逻辑上看,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是一种"双重颠倒",唯物主义是前提,对以"观念的东西"呈现的本身倒立着的"物质的东西"的批判是根本。在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唯物主义原则,更不能抹杀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价值。
- 周嘉昕
-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
- 从文本到思想史——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文本研究的方法论思考被引量:3
- 2012年
- 众所周知,三十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展主要得力于对传统教科书体系的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和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若干研究资料的关注等三个因素。与三者密切相关,并且在上述历史推进中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的,
- 周嘉昕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自觉文本研究思想史教科书体系
- 马克思的多重面相之谜:一个历史回顾
- 2012年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曾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马克思思想形象差异。在恩格斯那里就将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探索概括为"两个伟大发现"。而经过列宁和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形象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青年马克思"又引发热议。正是这一讨论促使我们反思马克思多重面相背后的秘密:研究者自身的思想诉求以及历史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拣选。
- 周嘉昕
- 关键词:唯物史观青年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