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630178)

作品数:8 被引量:117H指数:6
相关作者:马君杨涛张昊民杨灿王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耶鲁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创造力
  • 2篇中介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需要
  • 1篇行为学派
  • 1篇薛定谔
  • 1篇员工绩效
  • 1篇正规化
  • 1篇中介作用
  • 1篇认知学
  • 1篇认知学派
  • 1篇团队
  • 1篇团队成员
  • 1篇自我
  • 1篇自我管理
  • 1篇习得
  • 1篇习得性无助
  • 1篇理论分野
  • 1篇科技创新型
  • 1篇绩效

机构

  • 8篇上海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耶鲁大学

作者

  • 7篇马君
  • 2篇张昊民
  • 2篇杨涛
  • 1篇赵红丹
  • 1篇刘婷
  • 1篇王雎
  • 1篇胡佳
  • 1篇丁苗苗
  • 1篇张艳
  • 1篇王迪
  • 1篇杨灿

传媒

  • 2篇管理科学
  • 1篇南开管理评论
  • 1篇科学管理研究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外国经济与管...
  • 1篇管理评论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打开奖励的“薛定谔黑箱”:认知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理论分野与整合被引量:13
2015年
对经典激励理论的拉卡托斯批判揭示,在奖励与其行为结果之间横亘着一个社会心理"黑箱"。以Deci为代表的认知学派与以Eisenberger为代表的行为学派对奖励效果的论争长达二十多年。观点的对立不仅阻滞了理论的发展,也导致了实践者的无所适从。本文整合演化心理学和神经经济学观点,在厘清二者理论分野的基础上,从奖励的双重性和双路径动机性信息加工过程出发,引入角色知觉与认知框架,构建了一个整合的多路径模型,力图演绎和还原两种理论的冲突过程,并为整合和深化两种理论、提高奖励效果提出一系列假说。
马君胡佳杨涛
关键词:认知学派行为学派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研发人员的工作价值需求与激励错位对创造力的抑制被引量:16
2015年
传统陡峭型激励结构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但能否满足员工的工作价值需求,尚未有定论。本文基于神经经济学和演化心理学视角,以625名研发人员为对象,系统研究感知工作价值、感知奖励价值以及二者匹配与否对创造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作价值对创造力有积极影响,但增量递减;陡峭型激励结构偏离了研发人员的工作价值需求,导致激励错位;而奖励价值与工作价值匹配时促进创造力,背离时则加速破坏创造力。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内外动机协同与有机整合理论;实践蕴意在于我们应把工作价值指标纳入激励范畴,以此优化激励结构,强化员工高级行为引导系统,从源头上激活研发人员的创造力。
马君刘婷
关键词:创造力
差序格局下绩效评价公平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运用参照认知理论,探讨差序格局下员工绩效评价公平感知对工作绩效的特殊作用机理。以本土企业39个工作组274名员工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感知差异和组织差序氛围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运用线性阶层模型检验二者跨层次交互作用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同时对组织为削弱偏私主义而强化绩效评价公平的努力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西方经典理论不同的是,绩效评价公平感知正向影响任务绩效仅在低差序氛围下才显著,因而淡化差序氛围的影响、降低主管在绩效评价中的主导权有助于提升公平感知对任务绩效的预测力;正规化与程序公平、分配公平的交互作用对任务绩效有负向影响,揭示出绩效评价的本土实践存在一个公平悖论,即不实行刚性化评价难以消除黑箱操作,而实行刚性化评价又容易落入买椟还珠陷阱;正规化与互动公平的交互作用对任务绩效有正向影响,说明注重情理交融、增强规则的张力有助于提高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马君王雎杨灿
关键词:正规化工作绩效
习得性无助、精神型领导与科技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从习得性无助理论视角入手,以精神型领导作为情景变量,构建一个跨层次调节效应模型。通过48家企业294名科技创新型人才为样本,本研究发现:习得性无助会削弱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精神型领导通过跨层次增强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同时,精神型领导还通过跨层次效应正向调节习得性无助对科技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消极影响。
HUYNH TUAN QUY张昊民马君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创造力
奖励能否激励员工创造力:不同成就动机氛围下的匹配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激活员工创造力、凝聚新的发展动力是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基于系统而权变的视角,以"语义感知-心理计量-行为强化"为理论主线,针对60个团队274名员工样本,运用跨层次分析考察了不同成就动机氛围下奖励(水平和结构)对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熟氛围、扁平型奖励结构正向影响突破式创造力;表现氛围、陡峭型奖励结构正向影响渐进式创造力:三项交互检验显示,在高精熟氛围及扁平型结构下,提高奖励水平能够更好地激活突破式创造力;而在高表现氛围和陡峭性结构下,提高奖励水平能够更好地激活渐进式创造力.研究揭示,成就动机氛围、奖励结构与创造力类型之间存在一种相对最优的匹配关系.蕴含的实践价值在于,企业应从执行角度在项目团队营造表现动机氛围并辅以竞争性激励结构,以提升渐进式创造力,快速获取局部竞争优势;但鉴于"渐进式创新有余,突破式创新不足"的企业创新格局,我们更应从战略视角在技术核心部门营造精熟氛围并辅以高位均衡的激励模式,以催生突破式创造力,赢得持久竞争优势.
马君
内外激励协同影响创造力:一个被中介调节模型被引量:23
2015年
适应新常态与创新引领是当前中国转型发展的主基调,如何激活员工创造力已经提到企业发展的战略议程。基于有机整合理论和内外激励协同的视角,引入心理需要作为重要的边界条件(发挥调节作用)和作用机制(发挥中介作用),构建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尝试揭示任务意义和奖励如何协同影响员工创造力。以某信用卡中心3 150名员工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和区间估计Bootstrap法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任务意义正向影响创造力,表明优化工作设计、让员工体验到更多的工作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提升创造力;2奖励正向调节任务意义与创造力的关系,但被胜任需要和归属需要的中介作用所解释,表明尽管奖励从整体上促进任务意义转化为创造力,但只有当奖励能够激活个体的胜任感和归属感时,才能推动员工将从任务意义中体验到的内在激励因素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成果。研究结果为弥合激励理论冲突、推进理论整合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也为相关行业优化工作设计、丰富任务意义感知以及完善绩效评价和薪酬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马君王迪
关键词:创造力心理需要
任务意义与奖励对创造力的影响——创造力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与心理框架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2
2015年
激励不力始终困扰着创造力的理论发展与管理实践,背后折射出我们对于内外激励影响创造力的协同机理认知模糊。本文以动机整合调整为主导线索,尝试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任务意义促进创造力,但增量递减;奖励调节二者关系,在任务意义处于低水平区间内,高程度奖励能够更好地促进任务意义转化为创造力,而在高水平区间内,低程度奖励即可维持并促进二者转化;(2)创造力角色认同加强任务意义对创造力的积极影响,并部分中介奖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3)心理框架干扰奖励的调节效应,高损失框架、高程度奖励组合下任务意义对创造力的影响最优。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认知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理论分野,揭示员工从强制价值认同(奖励价值感知)到内生价值认同(任务意义感知)的动机整合调整机制和有效路径,并为金融服务创新型企业优化绩效评价和薪酬结构提供了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南。
马君赵红丹
关键词:创造力
协和控制、成就目标导向对自我管理团队成员创造力的非线性影响:一项本土情境下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32个团队、325名知识员工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协和控制、成就目标导向及其交互效应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熟-趋近目标导向和表现-趋近目标导向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精熟-回避目标导向和表现-回避目标导向与员工创造力具有负相关关系;协和控制具有"两面性",既会对创造力产生倒"U"型影响,同时调节成就目标与创造力的关系。其中,高协和控制下,精熟-趋近导向以及表现-趋近导向对创造力具有倒"U"型影响。研究创造性地揭示了自我管理团队协和控制对员工创造力带来的"双刃剑效应",可为完善自我管理团队,提高创新效率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指导。
张昊民丁苗苗杨涛张艳
关键词:创造力非线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